反思大學教學

反思大學教學

反思大學教學,作者,黛安娜·勞里勞德,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11年3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反思大學教學

他們能夠上課或者不上課;他們能夠努力或者不努力;他們能夠探求真理還是爭取高分。但是教師創造了可供選擇的機會。在我的講課中,學生只能選擇努力集中注意力,不能選擇理解。為學生可能產生的理解創造條件是教師的責任,學生則有責任充分利用這個條件。學生控制不了獲得知識的機會。大學運轉著一個複雜的系統——院系、課程、教學方法、輔助設施、課程表、評價等等。所有這些決定了學生學習的可能方式。是的,圖書館和網路可以使他們獲得各種資源。但是大學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時間提出高強度要求,從而導致閱讀和瀏覽網路是無力承擔的奢侈品。我們作為教師的責任是與我們施加給學習者的控制強度相稱的。

作者簡介

黛安娜·勞里勞德,英國的黛安娜教授,現任倫敦知識實驗室數字學習技術研究領域負責人,供職於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是國際知名的大學教學和教育技術研究專家。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高等教育中的網路學習,關注大學教學方法和學習技術設計的理論基礎和模式問題。

黛安娜教授曾在英國政府的教育與技能部,擔任三屆網路學習政策部門的負責人。從1995年至2002年,她擔任了兩屆英國開放大學的副校長職務。她還擔任了英國政府高等教育“迪林委員會”的委員和哈佛大學視學委員會的委員。由於出色工作,她獲得了英國阿伯泰大學、布萊頓大學和荷蘭開放大學等多所大學的榮譽學位。

譯者簡介:

童康,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專任教師。教育學博士。研究領域:高等教育評估、大學有效教學和學習技術、DEA模型等;主授課程:研究生課程《高等教育評估》。在《高等教育研究》、《大學研究與評價》等雜誌公開發表論文十餘篇。曾獲: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科研基金、華東師範大學優秀博士培養基金,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青年教師培養基金。現獨立承擔“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青年課題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課題1項。參與教育部和上海市高等教育課題2項。

圖書目錄

致謝/1

第二版序言/1

導言/1

第一部分 學生需要從學習技術中得到什麼

第一章 教學是促進學習的中介/3

引言/3

學術性學習的特性/4

關於學術性學習就是傳授知識的觀點的評論/5

關於學術性學習就是情境認知的觀點的評論/8

學術性學習是學習者體驗世界的一種方式/11

小結/15

第二章 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影響/17

引言/17

關於學生特點的問卷調查研究/18

關於學生群體的探索性研究/20

大學生髮展變化的縱向跟蹤研究/28

小結/32

第三章 學習過程的複雜性/33

引言/33

揭示學習過程的真相/34

領會結構/35

闡釋表征形式/39

運用於(描述中的)現實世界/43

使用反饋/46

對目標——行為——反饋進行反思/49

小結/51

第四章 教學策略的生成/53

引言/53

教學設計/55

建構主義心理學/57

現象圖式學/59

生成教學策略的原則性方法/61

降雨過程的教學/63

蘇格拉底式教學的荒誕(myth)之處/65

小結/67

教學策略/68

第二部分 對學與教的媒介的分析

分析的框架/73

引言/73

媒介類別與教學法分類/74

教學媒介的分類/75

教學媒介的分析框架/77

教學媒介的形式/80

第五章 敘事性媒介/82

引言/82

講座/83

印刷品/85

視聽媒介/88

電視/89

錄像/93

……

第六章 互動性媒介/97

第七章 適應性媒介/114

第八章 交際性媒介/133

第三部分 設計方法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