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作用因子

反式作用因子

是指能直接或間接地識別或結合在各類順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參與調控靶基因轉錄效率的蛋白質。有時也稱轉錄因子。大多數真核轉錄調節因子由某一基因表達後,可通過另一基因的特異的順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從而激活另一基因的轉錄。這種調節蛋白稱反式作用因子。

概述

參與 基因表達調控的因子, 它們與特異的 靶基因的順式元件結合起作用。編碼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與被反式作用因子調控的靶序列(基因)不在同一 染色體上。反式作用因子有兩個重要的功能 結構域:DNA結合結構域和轉錄活化結構域,它們是其發揮轉錄調控功能的必需結構,此外還包含有連線區。反式作用因子可被誘導合成, 其活性也受多種因素的調節。

結構

同一類序列特異性的反式作用因子由 多基因家族所編碼, 它們具有特定的 蛋白質結構(如上述的 鋅指結構、 鹼性亮氨酸拉鏈、 螺鏇-環-螺鏇基元等)和蛋白質結構上的 同源性, 因而構成反式作用因子家族, 如 類固醇激素受體家族、AP1家族等。

主要包括:

1.DNA結合域:

a.螺鏇-轉角-螺鏇

b.鋅指結構

c. 亮氨酸拉鏈

d.螺鏇-突環-螺鏇

2. 轉錄激活域:與其他 轉錄因子相互作用的結構成分。 常見的轉錄激活結構域有富含谷氨醯胺結構域,富含脯氨酸結構域及酸性α螺鏇結構域

隨著 表觀遺傳學的發展,研究發現除了蛋白,DNA、RNA也有調控功能,所以現在也稱 反式調控元件,主要有miRNA,轉錄因子等

分類

①通用轉錄因子。普遍存在的轉錄因子,具有識別啟動子原件功能的基本轉錄因子。

元件名稱 共有序列 結合的蛋白因子名稱 分子量 結合DNA長度
TATA box TATAAAA TBP 30,000 ~ 10bp
GC box GGGCGG SP-1 105,000 ~ 20bp
CAAT box GGCCAATCT CTF/NF1 60,000 ~ 22bp

②組織特異性轉錄因子:與基因表達的組織特異性有很大關係,能識別增強子或沉默子的轉錄調節因子。

③誘導性反式作用因子:活性能被特異的誘導因子所誘導,

不需要通過DNA-蛋白質相互作用就參與轉錄調控的共調解因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