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麻

厥麻

即“蕨麻”(拉丁學名:Potentilla anserina L.)是薔薇科委陵菜屬的植物。多年生草本。蕨麻亦稱人參果。含有維生素及鎂、鋅、鉀、鈣元素。具有較高的醫療和營養價值,它有著健胃補脾、生津止渴、益氣補血的功能,故藏醫稱其為卓老沙僧,常以其入藥。六七月間開花時的全草,還可用來收斂止血,止咳利痰,亦作滋補。蕨麻含有大量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和維生素,故長食之,確有人參延年益壽的功效,因此被人們美譽為“人參果" 。

基本信息

簡介

 厥麻 厥麻

厥麻是指一種野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塊根,采自青海西藏遼闊的山間牧場。高原的人叫這種植物的塊根為蕨麻,又叫延壽果,蓬萊果等。是一種很好的甜食輔料。

厥麻含糖63%,含蛋白質15%,脂肪1.1%,還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鐵等無機鹽。可用來做糖和制酒。一般用它的根做稀飯,甘甜生津,味鮮可口,營養豐富。它還可用作八寶飯、糕點的配料,藏胞則將它和大米混合蒸煮,再加酥油,成為待客的美食。

形態特徵

蕨麻多年生草本,根向下延長,在甘肅、青海、西藏,根下部膨大成紡錘形或橢圓形塊根。莖匍匐,在節處生根,常著地長出新植株,外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基生葉為間斷羽狀複葉。開花時明顯叢生,小葉6-11對,對生或互生,莖生葉很少或退化;葉柄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有時脫落近無毛;小葉無柄或頂生小葉有短柄,最上面一對小葉基部下延與葉軸匯合,基部小葉漸小呈附片狀;基生葉托葉膜質,褐色,和葉柄連成鞘狀,外被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莖生葉托葉革質,淡綠色,多深裂;小葉片通常橢圓形,長l-2.5cm,寬0.5-1cm,先端圓鈍,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緣有多數尖銳鋸齒或呈裂片狀,上面綠色,被疏柔毛或脫落近無毛,下面密被銀白色絹毛。單花腋生;花梗被疏柔毛;花直徑1.5-2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副萼片5,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全緣或有2-4齒,與萼片近等長或稍短;

蕨麻圖冊蕨麻圖冊
花瓣5,倒卵形,先端圓形,比萼片長1倍,黃色;花枝側生。瘦果卵形,具窪點,背部有糟。花期5-7月。

多年生草本。植物整個植株呈粗網狀平鋪在地面上。它春季發芽,夏季長出眾多紫紅色的須莖,匍匐地面,伸向四方,節外生根,猶如蛛網。其葉正面深綠,背後如羽毛,密生白細綿毛,宛若鵝絨,故學名又叫鵝絨委陵菜。根纖細,中部或末端膨大呈紡錘型或球形。春、秋季採挖塊根。莖長匍匐,節上生不定根,並形成新植株。羽狀複葉,背面密被灰白色毛。花單生,黃色,瘦果。花果期5-9月。

產地生境

生於海拔1700-4300米的草甸、河漫灘附近。在濕潤寒冷地區生活為極強,常形成大面積群落。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分布在大洋洲紐西蘭、南美智利、塔斯馬尼亞島、歐亞美三洲北半球溫帶以及中國大陸的河南西部(豫西)、雲南、甘肅、西藏、遼寧、四川、山西、吉林、青海、黑龍江、寧夏、新疆、內蒙古、陝西、河北等地。
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雲南、西藏等地。生於海拔500-4100m的河岸、路邊、山坡草地及草甸。

性狀鑑別

根紡錘形、圓球形、圓柱形或不規則形,微彎曲,長0.5-3.5cm,直徑2-7mm;表面棕褐色,有縱皺紋。質堅硬而脆,斷面平坦,類白色,有黃白相間的同心環紋,顯微鑑別根橫切面:木栓層為3-5列細胞,棕黃色,栓內層明顯,為2-3列類長方形細胞。
蕨麻圖冊蕨麻圖冊
皮層寬廣,占橫切面的絕大部分,有環狀裂隙,有的細胞含草酸鈣簇晶。韌皮部狹窄,細胞多角形,排列緊密;韌皮射線明顯。形成層成環。木質部次生構遷不發達,初生構造發達,呈星角排列的導管群壓縮在形成層內的兩個角隅處,導管多角形;木薄壁細胞含黃棕色物。髓小,細胞多角形,排列疏鬆。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粉末為灰白色。有以下特徵:①澱粉粒眾多,多為單粒,卵圓形或圓球形,層紋不明顯,臍點裂縫狀、點狀或叉狀,直徑10-25μm;復粒少,由2-10分粒組成。②網紋、環紋和螺紋導管直徑20-40μm。③草酸鈣簇晶稀少,直徑10-30μm。此外,有木栓細胞、薄壁細胞及少數韌型纖維。

藥用價值

含收縮及鬆弛平滑肌的兩種成分,但作用很弱。鬆弛或解痙的成分為甙類或含NH4+的鹽類。增強平滑肌蠕動或提高張力(大鼠子宮及豚鼠小腸)之成分則為膽鹼。有人報告在臨床上對月經不調有良好功效,但對子宮無解痙作用。浸劑注入豚鼠頸靜脈,可引起心收縮期停止,與洋地黃有協同作用,故可能有強心成分。

藥源相關

【來源】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鵝絨委陵菜PotentillaanserinaL.,以塊根入藥。夏季採挖,洗淨曬乾。
【性味歸經】甘,平;
【功能主治】補氣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濕。用於病後貧血,營養不良,脾虛腹瀉,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食用方法】
(1)可將本品與百合、蓮子、枸杞、銀耳、紅棗、葡萄乾、大米加水煮30分鐘左右,加入少許白糖,即可做成清香爽口的八寶粥,冷卻後味道更佳。
(2)將本品配小黃米、紅棗、紅糖加水,微火至粥爛,人體更易吸收。
(3)將本品加當歸、母雞、枸杞放入湯盆微火煮至雞肉熟透,即可做成芳香四溢的佳肴。
【考證】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國家標準】GB/T28667-2012蕨麻
【性味】:甘;苦;寒。
【歸經】:脾;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西藏常用中草藥》。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蕨麻的塊根。
【採收和儲藏】:6-9月採挖,除去雜質,洗淨,曬乾。

保健功效

蕨麻含有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澱粉、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脂質、膽鹼、甜菜素等。
蕨麻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收斂止血、益氣補血等功效,適用於腹瀉、脾虛、病後貧血、痔瘡出血、營養不良、脾腎陽虛等病症。
春夏季采蕨麻嫩苗或幼嫩莖、葉,洗淨用沸水焯一下,再用冷水浸泡去澀味,可炒食。每年秋季或早春挖其塊根,煮粥,味道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根部可作藥用,因富含澱粉,又可釀酒。

藥膳食療

風乾塊根含水77%,灰分3.09%,還原糖2.97%,蔗糖1.20%,澱粉3.30%,戊聚糖8.34%,蛋白質6.19%,鞣質10.76%,粗纖維15.42%,委陵菜甙0.12%,脂肪約2%。
一:戳瑪菜
鵝絨委陵菜的嫩莖葉或全草。春、夏季採收,洗淨鮮用。
性味苦甘微寒。有類似委陵菜的清熱解毒和止血作用。嫩莖葉主要可作野菜,較全草作用弱。煎湯或煮食。
二:戳瑪根
薔薇科草本植物鵝絨委陵菜的塊根。戳瑪系藏名,又稱蕨麻、蓮菜花。塊根又稱人參果、仙人果。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均有分布。夏、秋季採收,除去莖葉、鬚根,鮮用或曬乾用。
[性能]味甘,性微寒。能補脾益胃,生津止渴,止血。
[參考]含還原糖、蔗糖、戊聚糖、澱粉、蛋白質、鞣質、委陵菜甙、脂肪、膽鹼、甜菜鹼、組氨酸、琥珀酸、黃酮類等成分。
[用途]用於脾胃虛弱,少食腹瀉;胃陰不足,口乾口渴;吐血,便血。
[用法]煎湯,研末,亦可煮食或生食。
[附方]
1,人參果散:戳瑪菜(塊根)50g,山藥100g。研細末,每次30~50g,加適量紅糖,用沸水沖調服。
本方能調補脾胃。用於脾胃虛弱,久瀉不止,或病後體虛,少食乏力。
2,戳瑪湯:戳瑪根60g,加水煎湯服。
本方對胃腸道出血有止血作用。用於吐血、便血、痔瘡出血。

日常菜譜

食用方法:將蕨麻洗淨,在溫水中浸泡60分鐘後撈出待用。
1.蕨麻米飯:將精米淘洗乾淨後與蕨麻按4:1的比例置於鍋中蒸煮(加水量及蒸煮時間可參考平時燜飯辦法做)。
2.蕨麻營養粥:蕨麻與精米或小米按1:4的比例,再配以紅棗,葡萄乾、枸杞、蓮子、桂圓肉等少許一同煮至40分鐘(最好用高壓鍋做合適)既可食用。
3.蕨麻營養湯:蕨麻與雞、鴨、魚、肉按1:4的比例,再配以枸杞、黨參等
少許一同煲湯至40分鐘即可食用。
蕨麻燒豬肉
一、原料:
1.主料:蕨麻500克,豬肉500克。
2.調料:料酒、醬油、精鹽、蔥花、薑末、花椒水。
二、製法:
1.將蕨麻去雜洗淨。豬肉洗淨切片。
2.鍋燒熱,放豬肉片煽炒至水於,投入蔥、姜、醬油煸炒,再加入料酒、花椒水、精鹽和適量水燒至肉熟,放入蕨麻燒至熟而入味,出鍋即成。
此菜由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氣補血的蕨麻與補中益氣、滋陰潤燥的豬肉相配而成,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健脾益胃、滋陰潤燥的功效。適用於脾虛泄瀉、營養不良、體虛、乏力、咳嗽、消化不良、便秘等病症。
蕨麻養生粥
一:原料
1.主料:枸杞、蓮子、薏仁米,蕨麻
1.配料:蕨麻2把、枸杞十幾顆、小紅豆3把、乾百合十幾片、龍眼5顆、大米半罐。(煮出來大約夠2個人吃一頓的量)
2.將以上食材倒入電飯煲中,淘洗幾遍後,加清水到稀飯1的水位,按稀飯鍵,等煮熟保溫燜個5-10分鐘,就可以美美地享用啦
3、有時候還會往裡面加半根鐵棍山藥,或者幾粒無花果乾,都很贊的,自己喜歡什麼都可以適量加一些。
4、因為食材很多,所以完全不需要菜來配。每天早上喝一碗,全身會微微發熱,胃瞬間暖暖的,不愧是養生粥啊!
5、喜歡甜食的,可以放幾塊冰糖一起熬。
油雞蕨麻湯
一:原料:
1.主料:油雞半隻、香菇六朵、蕨麻一大把、枸杞十幾粒
2.輔料:鹽適量
1.將半隻油雞放入涼水中浸泡一小會兒,泡出血水,洗乾淨
2.換盆新水,在水中放入薑片和蔥段。
3.大火燉開後,轉中火燉半小時。
4.放入泡發的香菇轉小火燉1小時。
5.將洗乾淨的蕨麻放入湯中小火再燉1小時。
6.放入洗淨的枸杞,加點鹽後再小火燉半小時。
介紹一下蕨麻啊,它又稱人參果、蓮菜花、延壽果。含有維生素及鎂、鋅、鉀、鈣元素。具有較高的醫療和營養價值,它有健胃補脾、生津止渴、益氣補血的功能,故藏醫稱其為卓老沙僧,常以其入藥。六七月間開花時的全草,還可用來收斂止血,止咳利痰,亦作滋補。我的這包蕨麻是好朋友送的,超市里我還真沒見有賣的呢,大家要是感興趣可以去網上購買啊,這個東西吃起來有點像白薯。這個湯除了鹽俺沒再放其他調味品,就很鮮了。

化學成分

成份及比重:水、灰分、還原糖、蔗糖、澱粉、戊聚糖、蛋白質、鞣質、粗纖維、委陵菜貳、脂質,其脂肪酸部分中含花生酸、十四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非皂化部分中含甾醇、蠟醇(Cerylaleoko1)、廿九烷(Nonaeosane)。除含上述鞣質、委陵莢威和黃酮類外,不含生物鹼和皂甙。
全草中含氨、膽鹼、甜菜鹼(Betaine)、組氨酸。葉含楊梅樹皮素(Myrieetin),無色飛燕草素(Leueodel-phinidin),(-)-表兒茶精〔(-)-Epieateehol],d-兒茶精(d一Cateehol)。
風乾生藥含水分8.77%,灰分3.09%(水溶性灰分0.50%,酸不溶性灰分2.51%),還原糖2.79%,蔗糖1.20%,澱粉3.30%,戊聚糖8.34%,蛋白質6.19%,鞣質10.76%,粗纖維15.42%,委陵菜甙120%。含脂質約2%,其脂肪酸部分中含花生酸、十四酸、曲酸、亞油酸、亞麻酸;非皂化部分中含甾醇、蠟醇、廿九烷。除含上述鞣質、委陵菜甙和黃酮類外,不含生物鹼和皂甙。全草中含氨、膽鹼、甜菜鹼、組氨酸。葉含楊梅樹皮素,無色飛燕草素,(-)-表兒茶精,d-兒茶精。(TormenLol)0.120%。含脂質約2%。

栽培技術

土壤準備:委陵菜食用器官為肉質根,應選土質疏鬆、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地塊。選地後先深翻土地,結合翻地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3000~4000公斤,與土壤混勻翻入土中,將土塊打碎整細。做成寬30厘米、高20厘米的高壟,壟距20厘米。
精心播種:委陵菜肉質根為食用器官,育苗移栽易傷根,使肉質根發育畸形,故播種方式一般採用直播。播種前進行浸種,一般溫水浸種8~12小時,種子充分吸水後即可播種。播種時先在壟頂按10厘米株距穴播,每穴播2~3粒種子,播後覆土,稍加壓實。播後順壟溝澆水,水量以浸透壟頂土壤為宜。適宜溫度下,3~5天即可出苗。
間苗中耕:幼苗1或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選生長健壯的植株每穴留l株,其餘拔掉,然後進行淺耕,除草保墒,促使幼苗生長。
澆水追肥:委陵菜發芽期應視土壤墒情進行澆水,使土壤保持濕潤疏鬆以利於種子發芽,保證苗齊、苗全。幼苗期前促後控,肉質根開始膨大前應控制肥水管理,防止幼苗徒長。肉質根開始膨大時是需肥需水的關鍵期,應及時澆水,使土壤保持濕潤。若水分供應不足,易使肉質根木質部木栓化,側根增多;若澆水不均勻,則肉質根容易開裂。收穫前1周停止供水。栽培委陵菜應多施速效肥,如碳酸氫氨、硫酸銨、尿素等,共施2~3次肥,肉質根開始膨大時第一次追肥,半個月後第二次追肥。每次每畝施硫酸銨10~15公斤,適當配合施用鉀肥。再過15~20天進行第三次追肥,施用量可比前兩次略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