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血小板性紫癜

原發性血小板性紫癜

上海紫癜疾病研究總院提醒您原發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在小兒出血性疾病中最常見。臨床上以自發性皮膚黏膜出血,血小板減少為特徵。

基本信息

原發性血小板性紫癜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發病機制】 目前認為ITP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型ITP主要是由IgG型血
小板相關抗體所介導。急性ITP主要是由IgM型血小板相關抗體所介導。後者屬暫時性
自身免疫過程,疾病經過呈自限性。血小板相關抗體(相關自身抗體)與血小板結合導
致單核-巨噬系統對血小板吞噬、破壞增加、壽命縮短,從而引起血小板減少。此外,巨
核細胞結構破壞及活性下降,可能影響正常血小板生成,在血小板減少的機制中起一定
作用。血小板數量減少是導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患者血小板的功能減低。毛細血管脆性
及通透性增加,是出血的促進因素
【臨床表現】 按病程及發作形式可分為急性、慢性、復發性三型。兒童中以急性型
占多數。大多數患兒在起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常以自發性皮膚黏膜出血起病。
表現為皮膚瘀點、瘀斑大小不等,遍及全身,四肢較多。常有鼻衄、牙齦出血。偶見便
血、嘔血、尿血和顱內出血、失血重者伴貧血。血小板計數常低於 50X109/L,甚至低於
20X 109/L。急性型病例在4~6個月內痊癒。約 20%的病例病程超過半年轉為慢性或復
髮型。
【治療原則】 注意防止創傷出血,忌用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吲
哚美辛。起病急、出血輕、血小板計數大於50X109/L者,不需藥物治療。出血嚴重者,
首選潑尼鬆口服,也可給予地塞米松2mg/kg和(或)大劑量丙種球蛋白(400mg/kg)靜
脈輸注。嚴重出血危及生命者,輸注血小板。因反覆輸注血小板可產生抗血小板抗體,影
響療效,故應儘量少輸。慢性難治病例可給予免疫抑制治療或行脾切除。
【常見護理診斷】
1.潛在併發症,出血與血小板減少有關。
2.有感染的危險與套用皮質激素,免疫功能下降有關。
3.恐懼與嚴重出血有關。

【護理措施】

1.密切觀察病情,及時發現出血所致的危急情況 ①觀察皮膚瘀點(斑)變化。②觀
察血小板數量變化。當外周血小板<20X 109/L時,常有自發性出血。血小板數量愈少出
血現象愈重,故對血小板數量極低者需密切觀察有無出血情況發生。③嚴重出血時,如
鼻衄、內臟出血、顱內出血,需定時測血壓、脈搏、呼吸,觀察面色,記錄失血量。如
面色蒼白加重,呼吸脈搏增快,出汗、血壓下降提示失血性休克。若有煩躁不安、嗜睡、
頭痛、嘔吐、甚至驚厥,頸抵抗,提示顱內出血。顱內出血時出現呼吸變慢不規則、雙
側瞳孔大小不等,提示合併腦疝。顱內出血常危及生命。消化道出血時常有腹痛、便血。
血尿、腰痛提示腎出血。
2.止血鼻、口黏膜出血可用浸有1%麻黃素或0.1%腎上腺素的紗條、棉球或明膠
海綿壓迫局部。如上述壓迫止血無效,立即採用其它止血措施。對嚴重出血者需配血,輸
注同血型血小板。
3.消除恐懼心理患兒對出血及止血技術操作可能產生懼怕,表現哭鬧、躁動、不
合作使出血加重。故術前需講明道理,儘量消除恐懼心理,爭取患兒配合。
4.避免損傷 ①床頭床欄用軟塑膠製品包紮,忌玩銳利玩具,限制劇烈活動、以免
碰傷、刺傷、摔傷引起出血。②儘量減少肌內注射,以免引起深部血腫。③禁食堅硬和
多刺的食物。④保持大便通暢,以免排便致腹壓增高誘發顱內出血。
5.預防感染患兒病室應與感染病室分開。注意保持出血部位清潔。
6.健康教育①指導壓迫止血方法。②指導自我保護方法。如服藥期間不與感染患
者接觸,去公共場所需戴口罩,衣著適度,儘可能避免感染,以免引起病情加重或復發。
③指導預防外傷方法。如不使用硬質牙刷、不挖鼻孔、不玩銳利的玩具和工具,不做易
發生外傷的運動。④本病預後多數良好。但少數可轉為慢性或復髮型。故應指導家長識
別出血徵象,如瘀點、黑便,一旦發現出血立即回院複查及治療。⑤脾切除治療的患兒
易患呼吸道及皮膚化膿性感染,甚至敗血症。在術後2年內,患兒應定期隨診,每月口
服青黴素數日或肌內注射長效青黴素1次,酌情注射丙種球蛋白,以增強抗感染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