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清志

原清志

1941年,在延安一個簡陋的窯洞裡,一位29歲的來自日本的普通婦女原清志用日語報出“這裡是延安新華廣播電台”的時候,她怎么也沒有想到,就是憑著這一次播音,她竟然成了中國對外廣播第一人。在抗日烽火中,她用母語向日軍揭露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罪行,報導中國軍民英勇不屈的抗戰意志和行動。在中國人民遭受苦難和抗擊來自她的國家的侵略的時候,她站到了中國人民這一邊,用自己的聲音傳達了正義和真理。

簡介

清子(這是她9歲前的名字)出生在日本東京一個平民家中,不到2歲時父親就因病去世了,9歲時,母親積勞成疾患了肺結核。
母親沒有能力養活年幼的原清子,原清子只好到舅舅家生活。14歲那年,她逃學了,發誓要自己掙錢養活有病的媽媽。她在一家商店應聘做雜役,可她還沒有領到第一個月的工資,母親就永遠地離開了她。
前島清子(她已經改成舅舅家姓氏)18歲那年結婚了,丈夫是一名日本共產黨黨員。“九一八”事變後,她的丈夫因為反戰被捕,在獄中受盡了折磨,患了肺結核,因病被放了出來。
女兒道子出生後,丈夫去世,在丈夫的一些朋友的幫助下,清子進了一家書店當了店員。出入書店的有許多進步的中國留學生。在書店裡,清子結識了程明升(曾任水電部副部長)、王闌西(曾任文化部副部長)等中國進步留學生。清子在這些進步學生的幫助下,明白了日本帝國主義在進行無恥的侵略,丈夫和他的同志們做的是偉大的事業。那時,她堅定了一個信念:自己也要投身到革命事業中去。
騎著陳賡將軍送她的馬去延安播音
1937年,經程明升等人的介紹她帶著女兒道子來到中國,投身於抗日戰爭,參加了八路軍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參軍後,她來到了華北幹部八路訓練班當教師,教軍隊幹部們日語。部隊首長把清子的名字改為清志。
1938年初,她奉命調到晉豫邊支隊,那是聞名全國的抗日隊伍,原清志擔任敵工科科長。一場戰鬥結束後清點戰利品,陳賡將軍問原清志:這些戰利品,你想要點什麼?原清志脫口而出:要一匹馬!第二天早晨,陳將軍的警衛員就牽來了一匹黃色的馬交給了原清志。
1941年年底的一天,當時在八路軍第一軍部敵軍工作部工作的原清志接到命令,讓她馬上到彭德懷副總司令那兒去報導。原清志接到命令,就騎著馬飛似的趕到了。
彭副總司令正等著她,拿著三封電報讓原清志看,朱總司令讓她去延安的電台擔任日語播音員。為了給原清志餞行,彭德懷副總司令特意“宴請”了她一頓麵條宴。彭老總親自送原清志上了馬,並告訴她,一定要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因為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比在戰場上打死幾個日本鬼子重要多了。就這樣,在幾名戰士的護送下,原清志騎馬翻山越嶺向黨中央所在地延安進發。
許多日本兵聽到她的廣播後投身到反戰鬥爭中一大間窯洞,一部手搖發電機,電台用的全部設備就是簡單的幾樣,都是蘇聯產的,當時就已經非常破舊了。為了隔音,播音室里用木炭包著,整個屋子裡黑黑的,只有一點光從窗戶照射進來。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原清志開始了她的第一次對外播音。原清志只上過5年學,日文功底非常差。為了完成總司令交給的任務,她就整天抱著一本日文辭典查著不認識的那些字,為了播一篇稿,她要查上幾個小時。
1941年12月3日是原清志一生都不能忘記的,她走進電台的播音室,用日語——她自己國家的語言,向日本侵略者播音。日本軍官知道了中國的電台在用日語進行反戰宣傳,而且播音員是日本人,他們氣惱了,害怕了。他們害怕日本官兵知道戰爭的真相。
經過長期堅持、日復一日的宣傳,影響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日軍中先後出現了小林、杉本、中小路等一批改惡從善以及偽軍棄暗投明的人員,瓦解了日本軍隊,渙散了日本軍心,達到了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決策預想的目的。原清志沒有想到,她因此創下了中國的一個第一:中國第一個對外廣播的播音員。
成為中國人是一生的榮幸
抗日戰爭勝利後,原清志沒有回國,她已經把中國當成她的第二個祖國了。八年抗戰,她與八路軍和中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她離不開祖國了。在解放戰爭時期,她轉戰南北,又在大連等地從事過城市恢復和銀行接管工作,解放後一直在遼寧省委工作。
1982年,老人從遼寧省委辦公廳離休後,享受廳局級待遇。
1996年12月3日,是中國人民對外廣播55周年紀念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舉行了55周年慶典,中國對外廣播第一播音員原清志被特邀參加慶典,她感到特別高興。現在,她的女兒道子(現名程凱)也已經退休了,三個外甥都生活工作得非常好。她去日本探過親,但又回到了中國,她說她已經是中國人了,她從來都認為當初選擇來中國是一生最好的選擇,能成為一個中國人是她一生的榮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