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儒家倫理政治引論

《原始儒家倫理政治引論》是200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封面原始儒家倫理政治引論

原始儒家以天道和人道為價值根據、以人和政治為思想主題、以政教相維為思維模式,構建起迥異於傳統文化心性倫理的倫理政治理論,在對人類群體生活的制度性焦慮和個體生命的存在性焦慮話語中,彰顯著其倫理政治理論的精神氣質和基本性格。本書從原始儒家學說的角度去分析在世紀轉折點上的文化衝擊與歷史傳統的關係。

在“現代性”的話語中,對經典儒家和儒家經典權威性的消解本身表達的是再明確不過的現代與傳統之間的疏異、分離與斷裂的歷史間距意識。這種歷史間距意識必然應承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導引認識主體達及現實的觸角,致使歷史相似性問題契合現實需求而富有雙重性的歷史借鑑意義:一是主流意識形態如何整合各種思想文化資源,一是作為系統的理論形式內在包含著的實踐要求與現實建立一種什麼樣的實踐性意義關係。在前者,展現為面對生存困境或回應現實問題如何主動選擇與積極應變的自覺意識和實踐能力;在後者,則需要使思想保持自身超越於現實的獨立性,以便對現實的不合理性因素構成批判反思的挑戰性實踐關係,而不斷地在建設性指導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顯現出綿延不絕的生命力。這不僅僅歸結為一個純粹的文化干預和文化構建意義上的認識論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文化選擇的方法論問題。“現代以前的歷史,社會進步是較為緩慢的,現實與歷史差別不大,所以能察古知今。

作者簡介

楊高男,1964年生,湖南沅陵人。懷化學院人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傳統政治文化與傳統倫理文化研究。1982—1986年就讀子湘潭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2004—2005年訪學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曾主持省級科研立項課題3項,參與國家科研課題2項,在《雲南社會科學》、《廣東社會科學》、《齊魯學刊》、《求索》、《湘潭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文章五十餘篇。出版著作三部(合著)。

目錄

第一章 中國上古社會政治文化的轉型

一 巫、王、史貴族集團的神權政治

二 神權政治的消解與倫理政治的萌芽

三 人文與禮治圓融的倫理政治

第二章 原始儒家倫理政治的歷史思想基礎

一 先秦社會的政治、軍事和經濟

二 先秦社會的學術思想

三 經典儒家與儒家經典

四 “王”、“霸”政治模型的歷史流變

第三章 原始儒家倫理政治的概念系統及其文化原理

一 《論語》的概念系統

二 仁、禮:倫理政治的核心思想

三 道:倫理政治的思想核心

第四章 原始儒家倫理政治的理論建構

一 倫理與政治的邏輯同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