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恩斯特·劉別謙

厄恩斯特·劉別謙

恩斯特·劉別謙,1892年1月28日出生於德國柏林,導演、演員、編劇、製片人。劉別謙先是憑藉歷史片和喜劇在德國電影界取得了成功,1922年應影星璧克馥之邀來到好萊塢。他的好萊塢生涯異常成功,不僅對有聲時代早期的歌舞片有奠基之功,更因精妙絕倫的喜劇收穫了“劉別謙筆觸”(Lubitsch touch)的雅號

基本信息

生平作品

厄恩斯特·劉別謙(Ernst Lubitsch)

1892年 1月28日厄恩斯特·劉別謙出生在柏林;

1911年 成為馬克斯·雷恩哈特劇團的演員,開始在杜奇斯劇院登台獻藝。除舞台表演之外,他還積極投身電影表演,並很快成為集演、編、導於一身的全才;

1918年 隨著《吉普塞血統》(Gypsy Blood)和《木乃伊之眼》(Eyes Of The Mummy)的推出,厄恩斯特·劉別謙出露鋒芒;

1919年 《激情》(Passion)和《牡蠣公主》(The Oyster Princess)使他取得了突破性成功;

1923年 厄恩斯特·劉別謙與好萊塢簽定了第一份契約,從此以後在美國大展拳腳;

1924年 《禁閉的天堂》(Forbidden Paradise);

1932年 《天堂的煩惱》(Trouble In Paradise);

1933年 《為生而活》(Design For Living);

1934年 《快樂的寡婦》(The Merry Widow);

1937年 與馬琳·迪特里奇合作《天使》(Angel);

1938年 《惡漢的第八個老婆》(Bluebeard's Eighth Wife);同年,厄恩斯特·劉別謙加入法國勛級會榮譽軍團(1802年拿破崙為表彰有功勳者而成立的榮譽團體);

1939年 《妮諾姬卡》(Ninotchka);

1942年 《生存還是毀滅》(To Be Or Not To Be);

1946年 獲得奧斯卡榮譽獎;

1947年 厄恩斯特·劉別謙在拍攝《穿貂皮的貴婦》(The Lady Inermine)時,心臟病突發去世,該片由奧托·普萊明格續拍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