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別謙式觸動

劉別謙式觸動

劉別謙式觸動是指用單一鏡頭或一短幕戲這種精簡、濃縮的方式來呈現全劇諷刺的主題。這種“劉別謙式觸動”因為有在極短的視覺切換中,喜劇性地表現幽默、衝突的故事情節,而被“惜時如金”的影視廣告創作人借鑑。著名的皮具品牌“沙弛”就曾依靠這種手法“觸動”了消費者。

來源

劉別謙式觸動《生死問題》
1941年11月初,影片《生死問題》正式開機。12月7日,日本軍隊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四天之後,德國和義大利正式向美國宣戰。12月23日,該片拍攝完成。1942年1月21日,恩斯特·劉別謙在好萊塢對《生死問題》做最後的剪輯。同日,在柏林瓦恩湖畔的一所別墅里,一家猶太人慘遭滅門之災,這一事件沒有被公之於眾。也許,1月11日,劉別謙正在剪輯製作影片中的一個情節,即劇中人約瑟夫·圖拉扮裝成黨衛軍司令官艾哈德,衝著蓋世太保的特工斯列茨基喊道:“艾哈德集中營!呵呵!沒錯,我們負責召集工作,讓波蘭人集體野營!”1942年的《生死問題》是一部最不合時宜的好片子,抑或純粹是一部毫無品味的搞笑劇?1942年春,美國觀眾和影評家眾口一詞,對該片大加指責:不值得討論,讓人看了很不舒服,是劉別謙執導的最差的一部影片!

《生死問題》的一開始,就讓觀眾陷入一種錯覺:影片中的希特勒在很長一段時間被誤認為就是他本人,而實際上是由演員扮演的。劇中人物布隆斯基是個扮演希特勒的三流小演員,為一場表現希特勒的話劇在走台練習。由此,導入了本片的主旨:角色互換、化妝表演;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生存還是毀滅——劉別謙在《生死問題》中始終貫穿這一主題,並列舉了所有的可能性,來強化這一主題。

基本內容

劉別謙式觸動劉別謙右
歐內斯特·劉別謙(Ernst Lubitsch),出生於德國柏林,“是一個巨人,天賦與創意令人驚詫”,未滿三十已名滿歐洲,拍出的史詩作品隔洋傾倒美國觀眾;三十歲就成為首位給好萊塢拍電影的德國導演。此後,他打造好萊塢喜劇,也開創好萊塢的歌舞片;同時,他善於發掘明星,大明星在他手裡如同脫胎換骨,比如,他為嘉寶拍出她最出色的喜劇。

“劉別謙式觸動”表現的不是英雄主義,不是道德,而是某種“智慧”,是一種超逸的態度和觀眾一起諷刺自己、諷刺生活、諷刺社會。從這一點上講,周星馳的無厘頭是典型的中國版的“劉別謙式觸動”。

劉別謙式觸動這個名詞專指厄尼斯劉別謙獨特的風格,可說是劉別謙的「正字標記」。但究竟什麼是「劉別謙式觸動」。根據芝加哥的哥倫比亞學院(Columbia College)電影教授史考特馬克斯(Scott Marks)的說法,這是製片公司的公關人員為劉別謙所創造的「品牌」名稱,以樹立他偉大、不朽的形象和地位,結果這個卷標果然緊緊地跟隨著劉別謙的作品,並被沿用至今,但影評人們仍然為這個名詞的定義爭論著,希望能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具體認知

劉別謙式觸動劉別謙式觸動
1、劉別謙式觸動這個簡短的描述代表著:高雅的、風格化的、捉摸不定的、風趣的、迷人的、雅致的、討人喜歡的、若無其事的及放肆的性別差異。

2、微妙的、仿若調和了性幽默與暗通款曲這兩種口味於其中的奶酥。

3、高雅的、迷人的、多變的風格,並有著一種無法言喻的神奇力量。

4、劉別謙式觸動很明顯地是來自於典型默片的敘事手法:以插入對焦在某對象或小細節的畫面作為戲劇上的轉折,並以表示慧黠、風趣或事實被揭露的詫異。

所謂“劉別謙式觸動”是見人見智的。有人說是他的優雅,有人說是他的狡黠,有人說是他的笑中帶淚,有人說是他的人性筆觸。 《芝加哥論壇報》理查·克利斯汀森認為這個簡短的描述代表著“高雅的、風格化的、捉摸不定的、風趣的、迷人的、雅致的、討人喜歡的、若無其事的及放肆的性別差異”;而羅傑·費里斯托則將其形容為“奶酥”,“那是微妙的、仿若調和了性幽默與暗通款曲這兩種口味於其中的奶酥”;李蘭·波格的評價是“高雅的、迷人的、多變的風格,並有著一種無法言喻的神奇力量”;在葛瑞格·費勒看來,“‘劉別謙式觸動’很明顯地是來自於典型默片的敘事手法:以插入對焦在某對象或小細節的畫面作為戲劇上的轉折,並以表示慧黠、風趣或事實被揭露的詫異。”
“他以絕不色情的方式,表現了性的優雅與幽默,其他導演都沒有這種功力。”如同查理·卓別林所說的,談到雅俗共賞,劉別謙才是一個真正知曉如何讓電影文化不對性退避三舍,而將談性變成一件樂事的導演。
“劉別謙是個例外。他不屬歐洲也非好萊塢,而是自成一格,而且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那一種。”當一個把好萊塢批得體無完膚的影評人也這樣讚嘆時,讓人遺憾的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