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形光鰓魚

卵形光鰓魚

卵形光鰓魚的拉丁目名是PERCIFORMES,是雀鯛科光鰓魚屬的魚類,俗名卵圓光鰓雀鯛,分布於西太平洋海域以及台灣南部等,一般生活於較深大礁峭壁斜坡處,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琉球群島。

基本信息

特點

卵形光鰓魚卵形光鰓魚
卵形光鰓魚的背鰭ⅩⅡ-ⅩⅢ,12—13;臀鰭Ⅱ,12—14;胸鰭16—18;腹鰭Ⅰ-5;側線鱗13-15。鰓耙6—9+20—23。體呈卵圓形而側扁。體長為體高的2倍。吻甚短。上頜較下頜長。口小。兩頜有齒呈圓錐狀。各鰓蓋骨邊緣為圓滑,奇鰭後部圓形。尾鰭呈深叉形。體被櫛鱗。體為淡褐色。奇鰭後緣、尾柄、尾鰭為白色。體長70mm。系海洋暖水性魚類。

分布

世界分布

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自日本三宅島、沖繩島至台灣及菲律賓。台灣分布於南部海域。

英文俗名

Ovatechromis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8-2.0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及眼前緣;齒細小,圓錐狀。眶下骨裸出;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3-15個。背鰭單一,軟條部延長而呈尖形,硬棘XII-XIII,軟條12-13;臀鰭硬棘II,軟條12-14;胸鰭鰭條16-18;尾鰭深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尖形,各具2條硬棘狀鰭條。體呈黃褐色至灰色;胸鰭基部上緣有一小黑斑;背鰭及臀鰭軟條部後半部和尾柄白色或淡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外海的珊瑚礁或岩礁區,水深在10-40公尺間,很少在淺水區中。主要以浮遊動物為食,尤其橈腳類的動物。

漁業利用

中小型之雀鯛,可食用,一般不為漁獲對象魚。有人將其作觀賞魚之用。

海洋魚類之五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此外,在體型結構、繁殖生長、攝食營養、運動等方面都有其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