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座

印第安座

南天拱極星座之一。北鄰顯微鏡座,南抵南極座,望遠鏡座與天鶴座之間。1603年德國業餘天文學家巴耶所劃定。當時歐洲人第一次看到從新大陸來的土著居民,巴耶就設定了這個象徵印第安人形象的星座。雖然在這一部分星空里,看不出一個印第安人的具體形象,可是這一位星空中的印第安人腳踏南極座,西面和北面有遙望宏大宇宙世界的天文望遠鏡和俯視微小世界的顯微鏡為鄰,身旁還有他家鄉的杜鵑鳥(杜鵑座),水邊的天鶴和林中的孔雀(孔雀座)、極樂鳥天燕(天燕座)、永生鳥鳳凰(鳳凰座)等5隻飛鳥簇擁著他翱翔,所以他在星空中所占的位置還是相當不錯的。

簡單介紹

印第安座印第安座
中心位置:赤經21時20分,赤緯-57度。在顯微鏡座之南,天鶴座望遠鏡座兩座之間。座內α星是3等星,β星是4等星。其餘的星都在5等以下。

南天星空美麗的杜鵑座天鶴座孔雀座之間,有個孤獨的印第安人。

16世紀末,歐洲人第一次見到了來自新大陸的印第安人,所以德國天文學家巴耶爾就把這個星座起名為“印第安座”。

關於印第安

印第安人,黃種人,美洲最古老的居民。據傳在15000—25000年前由亞洲經白

印第安座印第安座
令海峽陸續遷入,分布南北美洲。在極北部有埃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在北美有阿塔巴斯乾人、阿爾貢金人、易洛魁人、蘇人和馬斯科基人等;在中美有阿茲特克人、瑪雅人、加勒比人、奇布查人等;南美有印加人、瓜拉尼人和阿拉烏乾人等。語言屬印第安語族。最先種植玉米、馬鈴薯、向日葵、棉花、金雞納樹等作物,對人類作出貢獻。16世紀前,多半尚處於母系氏族階段,也有少數象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等已形成早期奴隸制國家和有相當高的文化。16世紀起遭歐洲殖民者的摧殘和殺戮,發展中斷,人口下降。現有3200餘萬人。主要從事農業。北美約剩80餘萬人,大都被趕入保留地,生活艱苦。在中美和南美一般都受所在國統治者的歧視和同化

ε星

印第安座印第安座
位於印第安座,距離地球11.83光年。印第安座ε星的自行運動速度在肉眼可見的恆星中排名第2,僅次於天鵝座61(不過自行運動比印第安座ε星大的Groombridge 1830亮度為6.4等,在異常黑暗的夜空中可以用肉眼觀測到它)。

從印第安座ε星的角度來看,太陽會成為大熊座的第2亮星,並位於北斗七星的杓底附近。
性質
印地安座ε星屬於一顆主序星,質量只有太陽的4分之3 。

天文學家在2003年1月宣布發現一顆棕矮星繞著印第安座ε星公轉,它的質量為木星的40-60倍,距離至少有1500天文單位 。到了2003年8月時天文學家發現它其實是一對棕矮星雙星,彼此相隔2.1天文單位。這兩顆棕矮星的光譜都是T型,其中質量較大的印第安座ε星Ba是T1型,而另一顆質量較小的印第安座ε星Bb則是T6型。天文學家則根據演化模型、光譜學

印第安座印第安座

光度測定分別來計算這兩顆棕矮星的質量、直徑與表面溫度,根據他們觀測的結果顯示印第安座ε星Ba與印第安座ε星Bb的數據分別是47 ± 10與28 ± 7倍木星質量、直徑為太陽的0.091 ± 0.005與0.096 ± 0.005倍,表面溫度則分別是1280±40K與850±20K。
行星適居性
天文學家瑪格麗特·端貝爾(Margaret Turnbull)與吉兒·塔特(Jill Tarter)曾經列出一份名單,其中包括17,129顆最接近太陽並且很可能擁有可以孕育出複雜生物的行星的恆星,印第安座ε星則在該名單中名列首位 。端貝爾與塔特目前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卡內基科學機構(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進行研究。

發現彗星

2008年3月15日,一名澳大利亞天文愛好者特里-拉夫喬伊在南天星座印第安座天區發現一顆亮度為9等的彗星,

印第安座印第安座
這顆彗星在照片上呈綠色。該彗星被命名為拉夫喬伊彗星,編號為C/2007 E2。

發現這顆彗星後,拉夫喬伊向美國麻省劍橋市的中央天文電報局提交了報告。他表示,該彗星的彗發呈綠色,略向西南方向延伸。值得注意的是,拉夫喬伊並不是使用天文望遠鏡,而是使用數位相機發現了這顆彗星。這也是利用相機發現的第一顆彗星

拉夫喬伊當時使用了一台佳能350D相機焦距調至200毫米,光圈為f/2.8。通過每次90秒的16次連續曝光在照片邊緣發現了這顆運動天體。

紐西蘭波蘇姆天文台的約翰-德拉蒙德於3月16日首次獨立確認了這顆彗星。他採用了一台41厘米反射式望遠鏡,目測估計彗星亮度為9.5等。這一亮度比肉眼可見最暗天體弱15倍。德拉蒙德估計該彗星彗發直徑為2.6角分。

該彗星的綠色彗發用肉眼難以看到,但是在望遠鏡中清晰可見。中央天文電報局的布萊恩-馬斯登於3月19日首次計算出該彗星的軌道。他確定該彗星的近日點日期為3月27日,近日點距離為1.63億公里。

這顆彗星與曾經出現在紐西蘭上空的麥克諾特彗星類似。但不同的是,麥克諾特彗星經過太陽後直接向南,而拉夫喬伊彗星4月之後將向北移動,進入北半球觀測範圍。不過由於其亮度相當於7.5等星,因此仍需使用望遠鏡進行觀測。

對北半球觀測者來說,拉夫喬伊彗星直到4月第2周才會從黎明的曙光中出現,將位於摩羯座和人馬座之間。該彗星將於4月24日至26日抵達近地點,距地球距離6600萬公里,這也將是它最亮的時候。

亮星列表

下列是 印第安座 (Indus) 內主要的亮星,它們大多比 5 視星等 亮。我們將依據星座內亮星的亮度, 依序以希臘字母的排列順序命名, 星座內較亮的星除了標識星座名稱之外, 附加上 α (Alpha)、β (Beta)、 γ (Gamma)、 δ (Delta)、 ε (Epsilon)、 ζ (Zeta)、 η (Eta)、θ (Theta)、 ι (Iota)、κ (Kappa)、 λ (Lambda)、 μ (Mu)、 ν (Nu)、ξ (Xi)、ο (Omicron)、 π (Pi)、 ρ (Rho) 等標識之。 並表列它們在 天球 上的坐標位置、 亮度、與我們的距離、 視覺觀察大小 、 光度 (相當與台預案的觀光倍數),以及亮星發光譜線 等特質資料如下表:

星名 赤經 R.A.(時 : 分 : 秒) 赤緯 Decl.(度 : 分 : 秒) 視星等 距離我們 ( 光年 ) 視大小(角秒) 光度 光譜類型
a 20 : 37 : 34.0 - 47 : 17 : 293.11 81 0.040 30 K0III
b 20 : 54 : 48.5 - 58 : 27 : 15 3.65 160 0.005 65 K1II
g21 : 26 : 15.4 - 54 : 39 : 386.12 415 0.008 45 F1III
d21 : 57 : 55.0 - 54 : 59 : 34 4.40 115 0.020 16 F0IV
e 22 : 03 : 21.3 - 56 : 47 : 104.69 11.20 0.291 0.12 K4-5V
z20 : 49 : 28.9 - 46 : 13 : 37 4.89 375 0.012115 K5III
h 20 : 44 : 02.2 - 51 : 55 : 16 4.51 67 0.049 8.6A7III+A9V
J 21 : 19 : 51.9 - 53 : 26 : 59 4.39 76 0.043 11 A5V
i 20 : 51 : 30.0 - 51 : 36 : 30 5.05 530 0.001200 K1II-III
k1 21 : 58 : 29.9 - 59 : 00 : 45 6.12 1300.0254.5 F3V
k2 22 : 05 : 50.9 - 59 : 38 : 10 5.62 475 0.007 95 K4III
m 21 : 05 : 14.1 - 54 : 43 : 37 5.16 335 0.023 72 K2III
n22 : 24 : 36.7 - 72 : 15 : 20 5.98 100 0.045 1.4 A3V+F9V
o 21 : 50 : 47.2 - 69 : 37 : 47 5.53 575 0.029 150 K2-3III
p 21 : 56 : 13.9 - 57 : 53 : 59 6.19 300 0.011 22 Am
r 22 : 54 : 39.5 - 70 : 04 : 26 6.05 80 0.041 2 G2-3IV

國際通用八十八星座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