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石三寶

田黃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狀,光嫩圓滑,沒有明顯的稜角。 “田黃石”顧名思義,是一種黃顏色的寶石。 田黃石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素有“萬石中之王”尊號。

綜述

三種印石珍品,各具特色,難分軒輊。以石質論,田黃溫潤,芙蓉細嫩。以色澤論,田黃高貴,芙蓉素淨。
名居印石三寶之首的田黃石,是壽山石中最名貴的品種,早在清代初期就被選作貢品進獻宮廷,深得帝王賞識,乾隆帝祭天拜田黃,更使它身價百倍,在石族中登基稱“王”可謂是眾望所歸。
芙蓉石雖然開發時間比起田黃、雞血要晚許多,但是,它卻以清白明瑩、潔身自好的品格,博得文人雅士的共鳴,在他們的推崇之下,躋身於“印石三寶”之列,被譽為“石中君子”。
我國是盛產印石材料的國家,最早開發利用的有壽山、青田等石材,明清以來,隨著石材制印的流行,民間大興開採印石,各地新礦,不斷湧現。據不完全統計,迄今已有產地數十處,上百種石種。在豐富多彩的印石品種中,田黃石、芙蓉石和雞血石以色麗質佳,名冠諸品,被品石家稱譽謂“印石三寶”。
編輯本段

田黃石

田黃石(Field-yellowstone),簡稱“田黃”,因產於福州市壽山鄉“壽山溪”兩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黃色而得名,為壽山石中最優良的品種之一。它有廣義的和狹義的之分:廣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狹義的田黃石指田坑石中之發黃色者。在物理性質、工藝美術特徵等方面,田黃石與壽山石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因其珍稀和昂貴,故早已成為獨立的印章石品種。
簡介

基本資料

英文名稱:larderite(tianhuang)
主要礦物為:地開石、高嶺石、珍珠陶土、尹利石、葉蠟石等。
化學成分:多種礦物集合,其中地開石:Al(Si4O10)(OH)8。
結晶狀態:晶質集合體。
常見顏色:為黃、白、紅、褐等色。其中產於中坂田中的各種黃色田坑石稱為“田黃”。
光澤:土狀光澤,拋光面呈蠟狀光澤或油脂光澤。
解理:無,具貝殼狀斷口。
摩氏硬度:2~3。
密度:2.5g/cm3~2.7g/cm3。
光性特徵:非均質集合體。
多色性:無。
折射率:1.56(點側法)。
雙折射率:無。
紫外螢光:通常無。
放大檢查:緻密塊狀構造,隱晶質至細粒狀呈顯微鱗片狀結構,其中田黃或某些水坑石常具特殊的“蘿蔔紋”狀條紋構造。
特殊光學效應:無
概述
據專家介紹,田黃石自從由母礦中分裂出來再埋藏到田間,其間歷經了數百萬年之
久,在特殊的環境和特殊條件下,田黃石逐漸地改變了它原來的形態、色彩和質地,出現了其獨具的外觀特徵。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石形、石質、石色、石皮以及蘿蔔紋、紅筋等六個方面,我們可依此來鑑定。
石形
田黃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狀,光嫩圓滑,沒有明顯的稜角。這是由於礦塊在遷移滾動過程中,受到溪水不斷沖刷研磨的結果。
石質
田黃石的質地濕潤可愛,為微透明或半透明體。如果仔細觀察,會煥發出一種其它石材品種所不具備的迷人光彩。
石色
“田黃石”顧名思義,是一種黃顏色的寶石。
儘管按照色相來區分,有田黃、白田、紅田、黑田以及銀裹金、金裹銀等品種,但無論什麼色彩的田黃石都是以黃色作為它的基調,只不過偏白、偏紅或偏黑而已。比如“紅田石”其色近橙黃如桔皮,絕不可能出現桃紅、朱紅和血紅的色彩;“黑田石”則黑中帶赭;即使被稱作“白田”的田黃石,也並非純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帶淡黃或蛋清色。
石皮
多數田黃石的外表都有黃色或黑色的皮層包裹著,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掛皮,形態變幻無常,雖然也有一些田黃石因為色皮極薄,一經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黃石的顏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裡層逐漸轉淡,乃至泛白。這種色彩的變化規律,塊頭大的田黃石尤為明顯。

蘿蔔紋

凡是透明度較強的田黃石,在強烈的光線下觀察,
綠田照片
它的肌理往往隱約可見到一條條細而密的紋理,其形狀猶如剛剛出土的白蘿蔔纖維,故有“蘿蔔紋”之稱。
紅筋
紅筋是指田黃石表層偶爾出現的紅色筋絡,紅如血,細如絲,俗稱“紅筋”又叫“血絲”。它是田黃石在遷移過程中產生的細裂紋,經土壤中氧化鐵滲透而形成的格紋。

綜述

田黃石的真偽鑑定,主要是依靠肉眼進行,根據上述外觀特徵基本可以辨別清楚。
田黃石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素有“萬石中之王”尊號。其色澤溫潤可愛,肌理細密,自明清以來就被印人視為“印石之王”。數百年來田黃石極受藏家至愛,正如俗語所說:“黃金易得,田黃難求”。
產地
福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區的壽山鄉,鄉中有一條約1千多米長,寬2百多米的山溪,就是田黃石的出產地。它是脫離石脈而獨立成塊,長期埋於沙士之中,是“無根而璞,元脈可尋”的石材。田黃石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個地段組成,上坂是靠溪水上游地區,這兒出產的田黃石透明度高,有通靈感,顏色略顯微黃的白色調為主。由於上游的水源好,出產的田黃石猶似玻璃一樣的光澤明亮。田黃石的上品稱“銀裹金”和“田白石”,出自上坂區。中坂位於溪河的中間部分,所產之石大多標準而規範,而且石質潔淨濕潤,色澤濃重,石中的蘿蔔紋理清晰,田黃石中的“田黃涼石”、“金裹銀”、“桔皮紅”、“黃金黃”、“楷杷黃”、“雞油黃”等極品,大多產於此坂。下坂因處坑頭一帶,缺乏水沖性,故石質透明度較差,多為桐油色、暗赭色,紋理較粗。

石中之王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已有人開始採集,到了明清兩代田黃石更是盛名於世。許多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競相刻意收集田黃石。相傳清初時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黃石,寓其“福(福建)、壽(壽山)、皇(田黃)”吉祥之意。因此,田黃石一直盛名不衰,身價倍增,曾有古話“一寸田黃一寸金”。
產於福建福州市北郊壽山村田坑的田黃石,是壽山石中的珍品。有著“福”(福建)、“壽”(壽山)、“田”(財富)、“黃”(皇帝專用色)之寓意,故被人們稱之為“帝石”。
關於田黃石的由來傳說它是:女媧補天時遺留在人間的寶石;是鳳凰鳥蛋所變……據說還有史書記載:鹹豐帝臨終時,賜予慈禧一方田黃玉璽,末代皇朝解體,溥儀不要所有珍寶,只將一枚“三連章”縫在棉衣里。這些官方的、民間的傳說無疑給田黃石平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田黃石質地寶潔、透明、通靈,肌里紋路隱約如絲,明顯細緻,宛如蘿線紋。壽山石的筋格有好幾種,而田黃石的筋格唯有紅色盤格一種,在一塊田黃石上表里的色調是可能變化的,因此,田黃石方章價值更高。將田黃石鋸成方章,前人謂之“解石”,古人有“解石之難難於上青天”之說。這是因為田黃石很難從外表看出其色調是否表里一致,鋸開來也許數倍增值,也許價落萬丈。田黃石大多為卵狀,故用手撫摸時會有圓順溫潤之感,一塊好的田黃石還須經藝術加工,加工的手法有薄意、浮雕、圓雕和製成方章。
近年來,田黃石日漸稀少價格扶搖直上,易金三倍之說早已過時。拍賣市場上田黃石價格火爆,一方幾十克重的田黃舊印動輒幾萬、十幾萬元,件頭稍大的上品,可以賣到幾十萬、上百萬元。
田黃引,這一數百年來一直受文人雅士所喜好的收藏“舊寵”,除了田黃本身蘊含了高雅、品位等文化內涵外,還因為田黃石材稀缺。田黃屬傳統雕刻石材壽山石中的上品,出產於福建壽山鄉一條名為壽山溪的西邊古沙層中,至今已有數百年的開採歷史。由於多年的開採,田黃石材已趨枯竭,石材價格猛漲。以前說“一兩黃金一兩田黃”,但時至今日,一兩田黃的價格早已比一兩黃金高出好幾倍。據廣州市文物總店的專家介紹,去年1克品相普通的田黃石材要價已達300元。
編輯本段

雞血石

雞血石是辰砂條帶的地開石,其顏色比硃砂還鮮紅。因為它的顏色像雞血一樣鮮紅,所以人們俗稱雞血石。我國最早發現的雞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雞血石。後來又發現了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雞血石。20世紀90年代又在陝西、甘肅、四川、湖南、雲南等地發現了雞血石。由於現在的昌化硃砂(汞礦)已近尾聲,所以出產的雞血石產量相當有限,市場價格日增不衰。
簡述
相傳,古代有一種鳥,叫“鳥獅”,又稱鳳鳥,生性好鬥。一天,覓食飛過玉岩山,見一凰正在孵蛋,頓生惡念,向其發起攻擊。毫無準備的凰被咬雞血石
斷了腿。鳳聞訊趕到,同仇敵愾,戰勝了“鳥獅”。鳳凰雖然勝利了,但凰鮮血直流,染紅了整個玉岩山,遂成了光澤瑩透如美玉的雞血石。據考證,雞血石的開採始於宋代,而盛名於清代,康熙、乾隆、嘉慶等皇帝十分賞識昌化雞血石,將其作為寶璽的章料。國家郵政局日前發行的一套《雞血石印》特種郵票印的就是兩方寶璽。
上世紀70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前外相大平正芳來我國訪問,周恩來總理將昌化雞血石對章,作為國禮饋贈兩位貴賓。操刀奏石者是集雲閣篆刻家沈受覺、劉友石先生。於是,雞血石在日本名聲大噪,掀起了一股收藏雞血石熱潮。大批日本遊客來華時,必將雞血石作為首選禮品帶回國內。在我國,國人對雞血石的收藏投資熱情也逐年上升。
顏色:雞血石的顏色有鮮紅、淡紅、紫紅、暗紅等,最可貴的是帶有活性的鮮紅血形。
所處位置:雞血石產自低溫熱液礦床、火山岩或熱泉沉積礦的硃砂條帶的頭尾及邊緣地帶,產量相當有限。
用途:雞血石主要用作為印章或是工藝雕刻品材料。

雞血石

主要成分
雞血石含有辰砂、(硃砂)、石英、方解石、輝銻礦、地開石、高嶺石、白雲石等礦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種成份的矽酸鹽礦物。產地不同,質地成分也不同,但都離不開硫化汞成分。
雞血石由“地”和“血”兩部組成。一般認為“血”的礦物成分主要是辰矽。“地“的成分,如昌化雞血石,其“地”的礦物成分以粘土礦物中的地開石為主,也含有相當量的高嶺石,明礬石、埃洛石、石英、黃鐵礦等。
巴林雞血石主要是高嶺石和硬水鋁石;而質地較為細膩的黑凍雞血石和芙蓉凍雞血石的主要礦物成分為地開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礦之頂部發現有近似“金頂紅”的脈石英緻密塊體,其中辰砂非常細小,質地堅硬細膩,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當地稱硃砂玉
形狀
雞血石沒有固定的形狀,叫塊石狀,它的色狀有塊血、條血、梅花血、浮雲血。
塊血:分布沒有規律,東生—塊、西生一塊,有的塊石表面有一大塊紅色,而裡面一點紅的都沒有;有的恰拾相反,所以購買雞血石毛料風險很大。
條血:分布有規律。
梅花血:象梅被開放一樣,整個石頭都是星星點。
浮雲血:它生在寬頻或條帶的間接處,即象條血又象梅花血,血形象天上的浮雲一樣,故名。
編輯本段

芙蓉石

英文名稱:rossquartz芙蓉石也叫愛情石,據說能為情侶帶來甜蜜。所有芙蓉石大小件可用有中國特色的繩結編織,不失時尚,也是情侶佩帶的流行飾品之一。
主要成分
芙蓉石引可稱之為紅水晶、玫瑰水晶、薔薇石英。硬度7級,比重2.65。其化學成分主要為二氧化矽。
①淡紅到火紅色的天然水晶。含氧化鐵和氧化鈦所致。
②染成紅色的虹彩石英——將水晶加熱、淬火產生微裂隙,因次生氣液包裹體的色散效應而產生虹彩者,稱火水晶;若浸以紅色染色劑則為染色水晶。
形態特徵
芙蓉石,透明或半透明,是水晶的一種,隸屬於彩色寶石家族。斷口貝殼狀,呈油脂光澤。一般為粉紅色。芙蓉石以顏色濃艷,質地純淨,光澤強,無棉綹者為最好。而顏色淺談、質地混雜、有棉、有綹、有石筋者均屬不佳。芙蓉石,質地勻潤,半透明者,且含有極微小的金紅石內涵物,可以磨出較為清晰的六射星光來。
產地
馬達加斯加、哈薩克斯坦、南非橘河、巴西、加拿大、西班牙、中國廣東、俄羅斯等地
用途
芙蓉石除可製成項鍊、手鐲、戒指等飾品外,還可以用於雕琢,製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
成色鑑別
1.內包物辨偽。一般而言,因為天然水晶是由大地自然生成,通常多數水晶內會有內涵物、天然冰裂紋、雲霧及色帶變化等。而人造水晶則是由工廠或實驗室合成凝聚而成,故所生產之水晶幾乎完美無瑕。
2.手感辨偽。純天然水晶手感清涼、有分量。合成水晶手感溫和、分量輕。
3.專家鑑定。送給專門的國家級寶玉石鑑定機構鑑定。市面上很多人工二次合成水晶,購買時注意是否附帶國家級鑑定證書,以防假貨。
4.目前市面上非常流行“施華洛世奇水晶”,其實質是高鉛玻璃,儘管非常漂亮,但只能算做工藝品,沒有天然靈性和沒有任何的保值增值性。購買時需特別注意。
5.產自馬達加斯加的星光粉水晶,珠體在單一光源的強光照射下底部會顯現出獨有的六道光芒。但市面上常見的星光粉晶,都是人工加工而造出的星光效果。
6.顏色嫩粉色,對光看晶瑩,微微透明有少量的絮狀物,無裂痕為上品。
7.極品芙蓉冰種粉水晶,晶體超透,不但沒有半點雜質,就連紋理都看不到,晶體清澈如水,發淡淡的粉色,有極其細潤的油脂光澤(乍一看有人會覺得它像是白水晶穿的粉色線,但油脂光澤效果卻是這種粉晶所特有的),無可挑剔的成色屬於追求完美的你。
產品功能
紅水晶可改善過於理性,冷靜的思考模式,使人更具人性與慈悲心,增加包容心與同理心,平衡過多的藍色氣場。天然紅水晶能啟發心靈,寧神靜氣,兼含特異能量和振動,不但有保健作用,甚至有治病改運之功,宜作珍藏。因紅水晶在整個五行中主火,主人體七輪中的海底輪,主內分泌系統。佩帶者能改善內循環,對婦科病有很好的療效。紅水晶能激發鬥志,增強人自信心。如果女性常常佩戴的話,皮膚會變白皙,會有美容的功效。水晶可使人維持沉著及準確的判斷力,所以在車的駕駛座、儀錶板左近貼上如金字塔之類的水晶飾物,不但雅觀,除賞心悅目外,更能促進行車安全。還可維持駕駛者腦子甦醒。佩戴紅水晶耳環、手鐲、手鍊:都處在人體的穴位上,對血液輪迴有增進作用,使人頑強,佩戴紅水晶項鍊:可以使自己的說話更流暢,更有說服力。佩戴紅水晶球:是水晶飾品的主導,在全世界,中國、日本、美國、韓國等國度對水晶球情有獨鍾,喜歡在家裡或者辦公室里擺置水晶球,重要是討“有求必應”的好口彩。實則水晶球取之於天然,集天地之精髓,因此許多人都相信,水晶球有靈性,能護宅、帶來財運。人體對身材非常有益,佩戴紅水晶的作用產要是:紅水晶主內分泌體系,佩戴者能改善內輪迴,對婦科病有很好的幫助療效.還可以靜心寧神,避濁氣和不潔物近身,可以起到護身符的作用.女孩子常常佩戴紅水晶,皮膚會變白晢,有美容的功能呢.紅水晶能啟迪心靈,寧神靜氣,兼含特異能量和振動,不但有保健作用,甚至有治病改運之功,宜作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