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鎖子甲

印度鎖子甲

"年就已知道用小鐵圈來編織鐵練衣,作為戰爭或比武時護身之用。 鐵圈環環相扣,有時配合更小鐵圈以轉折所需之造型,適合人體穿著及活動。 本件重約18公斤,小鐵圈約17

相傳西歐“克爾特族”(Celt,居住於現在的愛爾蘭、威爾斯和蘇格蘭)於西元前 500 年就已知道用小鐵圈來編織鐵練衣,作為戰爭或比武時護身之用。西元2~17世紀之間雖然鐵片甲冑盛行,但身體的某些部分仍需鐵練衣來保護,甚至較落後地區如東歐、中東和高加索、伊朗、印度等地區,由於製作技術落後和氣候炎熱的關係,不流行盔甲,直到16世紀火藥兵器逐漸普及之前,仍視鐵練衣為重要作戰裝備。
鐵鏈衣製作耗工費時,每個小鐵圈都必須在接合處捶平並使之重疊,然後鑽洞(一般為一個洞,亦有二洞者,三洞者極罕見),並扣以鉚釘避免脫落。鐵圈環環相扣,有時配合更小鐵圈以轉折所需之造型,適合人體穿著及活動。作戰時,鏈錘、弓箭、尖劍和矛鉤都是對付鐵鏈衣的利器。本件重約18公斤,小鐵圈約17,000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