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華首線蟲

印度華首線蟲

mm,長0.120—0.150 mm,長0.136—0.160 mm,最大寬0.160—0.180mm。

分類信息

編號:
27037

拉丁目名:

RHABDITIDA

中文目名:

桿形目

中文科名:

顯首科

拉丁科名:

Diaphanocephalidae

中文屬名:

華首屬

拉丁屬名:

Kalicephalus

拉丁種名:

indicus

定名人:

Ortlepp

年代:

1923

中文名:

印度華首線蟲

原始文獻:

J. Helminthol., 1:180-183, figs.9-10

生境:

宿主: 紋花林蛇、眼鏡蛇、赤鏈蛇、瘦蛇、棱鱗錦蛇、錦蛇、紅點錦蛇、漁游蛇、烏游蛇、草游蛇、斯氏游蛇、虎斑游蛇、眼鏡王蛇、紫沙蛇、灰鼠蛇等; 寄生部位: 腸

國內分布:

北京, 四川, 江蘇, 湖南, 福建

國外分布:

緬甸, 印度, 馬來西亞, 日本, 大洋洲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線蟲綱 桿形目 圓線亞目(一):119-121

形態描述

蟲體細長,口囊小,直向前,前角質脊寬大,後腹角片方形,後背角片呈弧形,背溝基部寬大,背溝脊由念珠狀角質片組成。食道短鈍,後部顯著的膨大,神經環位於食道前部、排泄孔開口於食道基部,頸乳突位於排泄孔的後緣。

雄蟲

體長5.6—6.4 mm,最大寬度0.400—0.432 mm。口囊背腹直徑0.160—0.180 mm
,長0.120—0.150 mm。食道長0.320—0.380 mm,最大寬0.158—0.180mm。神經環距頭端0.160—0.240 mm。排泄孔距頭端0.298—0.400 mm。頸乳突距頭端0.320—0.420 mm。交合傘背葉小,兩側葉發達。2腹肋基部合併,細長達傘緣。側肋有共同的主幹。前側肋粗短,中側肋和後側肋粗壯,末端達傘緣。背肋發達,外背肋自背肋基部分出,狹細伸人側葉。背肋亞末端分為4支,2外支較短,伸達背側連線處,2內支較長,末端又各分為短尖的外支和長尖的內支。左右交合刺等長,0.288—0.366 mm。引帶桿狀,長0.120—0.140 mm,具有副引帶,呈馬蹄形。生殖錐圓鈍。

雌蟲

體長7.4—8.0 mm,最大寬度0.280—0.320 mm。口囊背腹直徑0.208—0.240 mm,長0.136—0.160 mm。食道長0.320—0.420 mm,最大寬0.160—0.180mm。神經環距頭端0.190—0.280 mm。排泄孔距頭端0.280—0.340 mm。頸乳突距頭端0.350—0.460 mm。尾部基部寬大,尾端細尖,尾長0.160—0.180 mm。陰門位於體後部,距尾端1.44—1.92 mm。陰戶突出,陰戶的前體部與後體部的長度比例為3.1—3.4:1。蟲卵橢圓形,長徑0.060—0.068 mm,幅徑0.035—0.042 mm。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

北京、四川、江蘇、湖南、福建

國外分布

緬甸,印度,馬來西亞,日本,大洋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