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諾戰役

卡西諾戰役

卡西諾山戰役(也被稱為“羅馬戰役”及“卡西諾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為突破冬季防線及攻占羅馬而發動的一系列共4場高昂代價的戰役。在1944年初,冬季防線的西半部是德軍堅守的萊皮多、利里和加里利亞諾河谷和周圍的一些山峰,被統稱為古斯塔夫防線。從1月17日至5月18日,盟軍部隊向古斯塔夫防線發起4次大規模進攻。在最後一次攻勢中,盟軍沿20英里長的戰線集中20個師發起進攻,擊退了德國守軍,但同時負出了高昂的代價。

基本信息

戰役背景

卡西諾戰役卡西諾戰役

在1943年9月盟軍登入義大利後,兩個盟軍軍團在義大利盟軍司令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指揮下,在兩條戰線上向北前進,每邊一個軍團及以義大利中央山脈形成的“脊樑”為分界線。在西部戰線,美國第5軍團,在馬克·克拉克中將指揮下,逐漸從那不勒斯的主要基地向義大利的“長靴”前進;在東部由蒙哥馬利爵士指揮的英國第8軍團進至亞得里亞海海岸。

在面對困難的地形、潮濕的天氣和經驗豐富的德國守軍下,第5軍團進展緩慢。德國人的戰鬥,在一系列的準備好的防禦位置上進行,旨在造成最大的破壞,然後撤走,以換取時間在羅馬以南建設冬季防線防禦陣地。原來的估計,羅馬將在1943年10月陷落被證明是過於樂觀。

雖然在東部,冬季防線已經被在亞得里亞海戰線上之英國第8軍團突破和奧托納被攻占,但地面上的進攻在12月底卻因冬季暴風雪而陷於停頓,近距離的空中支援和鋸齒狀地形上推進是不可能的。從東部使用5號公路進入羅馬的路線的可行性因此被排除,使用從那不勒斯到羅馬的6號和7號公路是唯一的可能方法;7號公路(古羅馬的阿皮安路),沿西海岸向北行,但在羅馬以南進入腦橋沼澤區卻被德國人淹沒。6號公路橫跨利里河谷,站在這河谷南面大門是在山背後的卡西諾鎮。從數個山上的山峰可令德國守軍觀察發現盟軍行動、阻擊盟軍向北的進攻及直接對盟軍單位實施炮擊。流通盟軍前進路線的是湍急的萊皮多河,它源自亞平寧山脈中央,流經卡西諾和流入利里河谷入口(在這裡利里河與萊皮多河會合),之後河段的名稱為加里利亞諾河(盟軍通常稱之為“加里”),並繼續流向大海。憑藉其戒備森嚴的山地防禦,盟軍難以渡河(不僅是湍急的河流,而且德軍暫時將萊皮多河引道至河谷頂部,做成河谷泛濫,對進攻部隊做成最困難的情況),卡西諾是古斯塔夫防線的關鍵,這是冬季防線最可怕的防禦陣地。

由於本篤會修道院在歷史的意義,1943年12月,在義大利的德國指揮官阿爾貝特·凱塞林陸軍元帥,下令德國單位不可以將該修道院包括入德軍的防禦陣地內,並相應的告知盟軍。

一些盟軍偵察機報告說,看到德軍在修道院內。修道院可良好地觀察周圍的丘陵和山谷,因而很自然是德軍炮兵觀察站。很清楚的是,一旦修道院被破壞,德軍將占領這裡,並利用它在廢墟中建立防禦陣地。然而,最終基於其潛在威脅(真實或想像的)的軍事理由導致修道院被炸毀,而沒有考慮其實際占領時的作用。

古斯塔夫防線是德軍建立的一條橫貫義大利中部的預設防線,由凱塞林元帥指揮的C集團軍據守。古斯塔夫防線的中樞和制高點是卡西諾山,山腳下有一座小鎮——卡西諾鎮。卡西諾山峰頂部築有一個始建於中世紀的古老的卡西諾修道院,是義大利著名的古蹟之一。卡西諾山地扼守著通向羅馬的6號高速公路和鐵路,盟軍要進軍羅馬,則必須拿下卡西諾山地。於是卡西諾山和周邊的山峰最終成為進攻者和防禦者爭奪的焦點。

戰役過程

第一次戰役

卡西諾戰役卡西諾戰役

1944年1月17日,英軍、美軍和自由法國部隊進行了第一次戰役,只占據了卡西諾峰周圍的一些小陣地、部分高地和山峰的斜坡,並沒有撼動德軍的防線,德軍仍舊牢牢地控制著卡西諾峰及周圍地區。

安齊奧登入

1月22日,為了從後方襲擊古斯塔夫防線,盟軍在卡西諾以北60英里的安奇奧海灘實施登入,此次行動被邱吉爾成為“野貓”戰役。其意圖是為了將古斯塔夫防線正面的德軍主力引開,以配合盟軍突破該防線。

然而由於美軍第6軍登入後沒有及時向內陸推進,被及時趕到的德軍第14集團軍壓縮在登入灘頭,如果不是依賴盟軍強大的艦炮火力和空軍掩護,那裡差點兒成為第二個敦克爾克。不但其後方襲擊古斯塔夫防線的計畫破產,反而需要進攻古斯塔夫防線的盟軍突破防線前往救援,實在是令人尷尬。

轟炸修道院

2月15日開始的第二次戰役以轟炸卡西諾修道院開始。卡西諾修道院位於卡西諾頂峰,居高臨下,俯瞰整個卡西諾山地。第一次戰役中盟軍被德軍準確而猛烈的炮火吃盡了苦頭,他們堅信德軍炮火之所以如此準確是應為利用了修道院作為其炮兵觀測所。

經過盟軍指揮部的激烈爭論後,15日由B-17轟炸機群投下的重磅炸彈將這所歐洲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夷為平地。但盟軍不曾預料到的是,原先德軍並沒有直接進駐修道院。修道院變為廢墟後,德軍反而沒有了顧忌,厚達15英尺的牆壁和廢墟成為了德軍強有力的支撐點。

第二次戰役

紐西蘭第2師、英軍中由印度和廓爾郭士兵組成的部隊成為第二次戰役中盟軍的主要進攻部隊。他們攻擊卡西諾城以南,奪取了山腳下的火車站,但遭到了德軍第90裝甲擲彈兵師和德國傘兵舒爾茨戰鬥群的反擊,在付出不小的傷亡後被迫撤退。進攻於2月19日被迫取消,倖存的印度和廓爾喀士兵躲進卡西諾山地四周的掩體。

第三次戰役

卡西諾戰役卡西諾戰役

3月15日晨,盟軍開始了第三次戰役。戰役以大規模的炮擊開始,炮擊給德軍帶來巨大損失,有些德軍傘兵營減員至200人左右。整個修道院和卡西諾鎮一片廢墟。一位英軍指揮官說:經過這樣的炮擊後任何生命都很難存活下來。然而當紐西蘭第二師開始進攻時,一個個德國傘兵卻奇蹟般地從廢墟中爬出來並開始頑強抵抗。

經過激戰,英軍占領了卡西諾山一側的Hangmans山。紐西蘭師也攻入卡西諾鎮,但象“大陸飯店”這樣的堅固支撐點仍掌握在德軍手裡。3月19日,盟軍最高司令部命令加緊對卡西諾鎮的攻勢,務求掃清城中的德軍據點。同時廓爾喀團在得到印度部隊的增援後,對卡西諾山發起正面進攻。但德國傘兵死死地釘在了卡西諾鎮,令盟軍一籌莫展,雙方步兵在殘牆斷壁之間苦戰。不過最終紐西蘭部隊終於在卡西諾城內占得上風,盟軍的增援部隊也抵達。3月25日盟軍放棄了對卡西諾山的正面進攻,並放棄了Hangmans山,第三次戰役的結束。

第四次戰役

5月11日深夜,盟軍的2000門火炮開始怒吼,進攻卡西諾的第四次戰役打響了。此次擔任主攻的師波蘭第3“喀爾巴阡”師。經過激戰,波蘭人占領了卡西諾山側翼的calvary山。經過連月苦戰,德軍已經筋疲力盡,再也抵擋不住盟軍猛烈的進攻。12日英軍、美軍和自由法國部隊也突破了各自主攻方向的德軍防線,古斯塔夫防線已經搖搖欲墜。

5月16日凱塞林元帥下令從卡西諾鎮,修道院,以及其它周圍的山頭撤退。18日清晨,波蘭部隊進入了卡西諾修道院,在廢墟上驕傲地升起了祖國的國旗。至此整個卡西諾戰役宣告結束。

頑強守衛卡西諾山的德國第一傘兵師阻滯了盟軍在義大利的攻勢,並在戰鬥中表現出令人不可思議的頑強、團結和堅韌的精神,贏得了“卡西諾的綠色魔鬼”的稱號,同時也獲得了對手的尊敬。

戰役結果

卡西諾戰役卡西諾戰役

儘管規模難以比擬二戰中那些重大的戰役,但是其慘烈程度堪與史達林格勒等戰役相媲美,不過,真正讓卡西諾戰役聞名遐邇的,卻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機槍戰的殊榮。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貝寧·哈德曼曾驚呼道:兩支有信仰的精銳之師進行了一場慘烈的機槍對射!從1944年1月17日起到5月17日的4個月裡,德軍和盟軍在小小的卡西諾山地這一彈丸之地投入了超過3000挺機槍,耗費了1億發子彈。盟軍先後發起了4次攻勢,付出了63000人的犧牲後,終於占領了這個通向羅馬的據點。而德軍也付出了傷亡20000多人的代價。德國傘兵在克里特島失利後,在卡西諾以空前絕後的機槍對射和不可思議的頑強勇敢再次贏得了榮譽,被盟軍稱為“卡西諾的響尾蛇”。

頑強守衛卡西諾山的德國第一傘兵師阻滯了盟軍在義大利的攻勢,並在戰鬥中表現出令人不可思議的頑強、團結和堅韌的精神,贏得了“卡西諾的綠色魔鬼”的稱號,同時也獲得了對手的尊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