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松古魯狗尾草

卡松古魯狗尾草

卡松古魯狗尾草,屬禾本目,禾本科,拉丁名為Setaria anceps Stapf cv。起源於尚比亞,主要栽培在南非、羅得西亞和澳大利亞。

基本信息

簡介

種中文名:狗尾草屬
種拉丁名:SetariaancepsStapfcv.
種別名:藍綠狗尾草、扁平狗尾草、澳大利亞狗尾草、非洲狗尾草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卡松古魯狗尾草卡松古魯狗尾草

屬中文名:狗尾草屬

屬拉丁名:Setaria

形態特徵

卡松古魯狗尾草為禾本科狗尾草屬多年生牧草。鬚根系發達,入土較深,吸收面較寬,生活力強。莖直立,有時莖基上升,株高150cm左右。苗期莖基紫紅,莖葉藍綠色,抽穗期莖稈及葉鞘下部紫紅,葉綠紫紅。葉片較短,光滑無茸毛,具有壓縮的龍骨葉鞘。葉鞘莖稈帶白粉,莖節分櫱出不結實的側梢,排列如扁形,葉量較少。圓錐花序,緊縮呈圓柱狀,穗較短,小穗排列緊密,花色紫紅。籽粒小而輕,橢圓形,種子成熟時剛毛棕黃色(圖39)。細胞染色體:2n=36。

地理髮布

卡松古魯狗尾草起源於尚比亞,主要栽培在南非、羅得西亞和澳大利亞。除非洲外,已引種於菲律賓、紐幾內亞、印度、馬爾加什(馬達加斯加人斐濟;我國的台灣;美國及其他許多地區。它已成為澳大利亞的主要牧草,特別是在適度濕潤的昆士蘭和新南威爾斯作過大量的研究和繁殖工作。在北回歸線以北有灌溉條件的摩洛哥和以色列,卡松古魯狗尾草也得到良好的發展。卡松古魯狗尾草於1974年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引入內地,先在南寧廣西畜牧所試種,隨後相繼在廣東、福建及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區試種下亦可適應,一廣東海南島已甩於建植人工草地。

生態特徵

卡松古魯狗尾草在適宜栽培地區,於初春3月播種出苗或分蔸移栽返青,至抽穗開花和種子成熟,早的生育期為110天左右,晚的生育期90天左右,見表39—1。卡松古魯狗尾草分疲中等,再生性較強,在生育期間,利用根莖分櫱增殖,在水肥適中時,每刈割一次,植株的分櫱數幾乎成倍增加,它的再生性,主要體現於根莖具有分櫱的生理遺傳機能,有座連續生長。卡松古魯狗尾草適應性強,適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拔1500m左右的山地以及丘陵、平披,年降雨量超過750mm的地區栽培,陳強酸、強鹼性土壤外,能適生於各種質地土壤。在我國南方紅壤pH4.5的丘陵地帶亦可建植。它在溫度20—25℃和相對濕度在70—80%左右,分櫱生長旺盛,對光照要求不甚嚴格,一般在12—16小時光周期下,可促進其生長。卡松古魯狗尾草的抗逆性也比較強,在我國南方無霜地區可保持莖葉青綠越冬,在低溫-4℃遇到中霜或重霜,則植殊上部莖葉呈現霜害。在低溫-9℃時,仍有23—91%的植株能夠殘存下來。在田間高溫40℃左右不越夏,午間葉片出現萎縮在高溫越夏期間有葉斑病和草鎮為害外。其他季節一般生長勢強,其耐旱性較強,也可經受短時間的洪水淹沒或浸泡,火燒後仍能復生。卡松古魯狗尾草,開花適宜的溫度為20—25℃,無論晴天或陰天都可開花,以上午7—9時開花最盛。一個圓錐花序的穗子開花,從穗的中上部開始向上向下開放,全穗開花一般歷時7天左右。由於株群分櫱多,分櫱有先有後,抽穗不完全一致,全田開花結束到種子完全成熟收完,往往持續約兩月之久。如果收種和刈割及時,在華南一年可收兩次或跨年收種三次。卡松古魯狗尾草適於與綠葉山螞蝗(Desmodiumintortum)及大翼豆(MacroPtiliumatroPurPureus)等混播。苗期或生長前期,豆科草生長快長松古魯狗尾草生長慢,但豆科的再生性差,抗寒力弱.經過放牧或越冬,豆科草的生長逐漸減退,到第三、四年僅保存再生性、耐牧性強的卡松古沓狗尾業單群。

飼用價值

卡松古魯狗尾草,在始穗期莖葉柔嫩清脆無異味,適口性廣,望葉比一葉量占47.7%,乾草率為32.7%。在利用上,可放牧採食,刈割青喂,亦可青貯或曬制乾草。其於物質中能值量、化學成分分別見表39—2、39—3。卡松古魯狗尾草的適口性好,反芻家畜喜食,據飼養試驗,放牧採食卡松古魯狗尾草的奶牛,能提高奶產量,營養效應顯著。在華南人工草地上,飼用鮮草產量年畝產2500kg左右,如作高產栽培,一年刈割3—4次,年畝產鮮草可達5000kg左右。卡松古魯狗尾草由於分櫱,再生性,覆蓋能力較強,也是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的良好植物。

栽培要點

整地應重視抑制野生雜草,尤其是惡性雜草,可於秋冬枯水期間,採用懸耕犁翻打兩次,使雜草露根枯死,或在人春播種前加噴除草劑一次,將雜草滅除在萌發之始,市華南一般在人春後的3月雨梅節早播過佳,切忌高溫乾早期間播種。播種前,應作發芽試驗,以便確定播種。用量。單極每畝用種25Og左右,混播每畝用種150g左右、大面積播種,可採用手搖機播或動力機播,播種應同時加以輕壓,使種子貼泥易於吸水萌發生長。播種時按每畝用磷肥15—25kg拌種同時播下,待草群苗高10cm左右,畝施氮化肥5kg左右,如與豆科牧草混播.在生長和放牧利用過程中以施用磷肥為主,不施或小施氮化肥,避免對豆科草產生反效應。卡松古魯狗尾草分櫱餃多,株群分櫱,抽穗、種子成熟有先後,如用人工收種,應分次採收,如用機械收種,應掌握留種地草群株穗的全部小穗枯萎,剛毛呈棕黃色,籽粒轉淡黃色,或見先熟株穗的種粒開始脫落,此時,可使用機械一次收外。非洲狗尾草(Setariaanceps)的三個主要栽培品種除卡松古魯狗尾革外,還有南迪狗尾草和內洛克狗尾草,現簡介如下:南迪狗尾草(Nandisetaria)為二倍,2n=18,它起源於肯亞的南迪高地,主要栽培在肯亞,澳大利亞和羅得西亞。引種廣西也適應。幼苗基莖淡紅色,偏叢生,株型近矮,基稈扁圓,葉鞘葉片光滑,呈暗綠色,稍帶白粉,花色灰白。生育期與卡松古魯狗尾草接近。南迪狗尾草乾物質的氮含量一般為1.38%,相粗蛋白質含量為8.7%.內洛克狗尾草(Naroksetaria):類似南迪狗尾草,但生力更強。四倍體,2n=36,起源於肯亞海拔2400m的aberdere山地,發展於澳大利亞。引種廣西,表現良好。幼苗基莖具紅色或不為紅色,偏叢生,株型較高,葉窄長。葉鞘葉片光滑無茸毛。葉鞘略帶白粉,葉綠淡紫紅,抽穗後莖稈轉圓較硬。花色淡紅,生育期近似南迪。內洛克的一個栽培種(Buayiver)乾物質氮素含量為1.08%,相應的粗蛋白質含量為6.7%.南迪、內洛克的適應性和栽培利用,與卡松古魯狗尾草基本相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