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蘇克文化

西伯利亞及中亞地區的青銅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俄羅斯卡拉蘇克河畔的墓地而得名。主要分布於南西伯利亞、鄂畢河上游和哈薩克斯坦。年代約為公元前2000年末~前1000年初。

卡拉蘇克文化
Karasuk Culture

考古發現

居民的經濟生活以畜牧業為主,主要養羊,也從事農業和狩獵。該文化遺蹟中,刻有公羊頭、人面或圖案化動物形象的石柱引入注目,推測可能是用於崇拜的神像,通常立於墓葬附近。居址發現不多,墓葬是卡拉蘇克文化的主要遺存,經發掘的墓地約250處,每處墓地往往有100多座墓。該文化晚於安德羅諾沃文化,墓地的數目和分布的地區都比安德羅諾沃時期大得多,表明這一帶的人口在卡拉蘇克文化時期有很大增長。從體質特徵來看,居民帶有一些蒙古人種的特點。墓葬中出土的銅錛、銅鏡及裝飾品,尤其是該文化的典型器物曲柄青銅刀,都與中國北方的青銅器相似。這些說明其人口不僅自然增長,一些部落也從中國北部向此遷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