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J.L.

博爾赫斯,J.L.

我是一個自得其樂的南美洲讀者,一個用西班牙文寫作的阿根廷人。雖然在英國文學傳統和我之間,有著先天的血緣關係,但我對整個歐洲文學權勢及其文學榮譽不甚了了。諾貝爾獎?那只是一個幻覺!我們何必同一個幻覺較勁?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神秘的國度,你們的莊周是我非常敬仰的作家,他是真正神奇的夢幻大師。我替你們覺得,一個擁有莊周這種藝術家的古老國度,或許從來就不需要諾貝爾文學獎。

阿根廷詩人、小說家。1899年 8月24日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有英國血統的醫生家庭。童年受英國家庭教師教育,涉獵大量歐美文學名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全家移居瑞士。後就讀於劍橋大學,掌握英、法、德等國語文。中學時代即開始寫詩。大戰結束後,隨家遍游歐洲各國。在西班牙居住期間,與極端主義派作家過從甚密,同編文學期刊。1921年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在公共圖書館任職,同時進行文學創作。1923年出版的第一部詩集和後來發表的兩部詩集(1925)、(1929),表現出明顯的先鋒派的影響,其中描繪的景色、事物都帶有神秘色彩。1935年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問世,其獨特的寫作風格引起評論界注意。1941年短篇小說集發表,在阿根廷和拉丁美洲國家贏得很高聲譽。 其他重要短篇小說集還有 (1949)、(1951)和(1970)。此外,他還寫了大量的散文和文學評論。

1946年,庇隆執政不久,博爾赫斯因在反對庇隆的宣言上籤名,被革去圖書館的職務,派為市場家禽稽查員。他拒絕任職,並發表公開信表示抗議,得到知識界的聲援。1950至1953年任阿根廷作家協會主席。1955年庇隆政權被推翻後,任國立圖書館館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哲學文學系教授,還被聘為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客座教授,並在英、法、西班牙、瑞士等國講學。1956年獲阿根廷國家文學獎金,1961年獲西班牙的福門托獎金,1979年獲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獎金.

博爾赫斯早年受尼采、叔本華等人的不可知論和宿命論的影響,認為人生在世猶如墮入迷宮,既看不清方向,也找不到出路。因此,他的作品的基調是孤獨、迷惘、彷徨、失望,代表作就集中表現了這種人生哲學,這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人們對現實悲觀失望而又無可奈何的複雜心理。他的創作的表現手法受到西班牙極端主義流派和卡夫卡、愛倫·坡等人的影響,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成為超現實主義在拉丁美洲的另一種模式,文體純淨,以新穎奇特的構思或幻想的情節,在東方異國情調的背景中出現,因而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小說的結構不受時間空間正常順序的約束,故事在“心理時間”內展示;“迷宮”式荒誕離奇的情節和現實並存,虛實、真假混合,造成以虛帶實、以假見真的效果。

參考書目

Jaime Alasraki, Laprosa narrativade Jorge Luis Borges, Madrid, 196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