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大傳

內容簡介

威廉森在事實和觀點之間取得了良好的平衡,鎮定地創造出這部並未矯飾的作品。在他的心理分析之下,戀愛中的博爾赫斯和自我放逐的博爾赫斯都異常迷人。這部書就像一齣戲劇,描繪出一個異人令人心碎的一生。

作者簡介

埃德溫·威廉森(Edwin Williamson),牛津大學阿方索十三世西班牙研究講席教授,牛津埃克塞特學院院士。他此前是愛丁堡大學西葡學院教授,也曾在都柏林三一學院、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擔任學術職位。他還是史丹福大學和巴西聖保羅大學的客座教授。
他的研究和教學方向主要是西班牙黃金時代小說、塞萬提斯、拉美文學文化史和博爾赫斯。2004年出版的《博爾赫斯大傳》是世界上第一部涵蓋博爾赫斯生平和全部作品的傳記。另著有專著《拉丁美洲史》,《魔幻現實主義的堂吉訶德之根:阿萊霍·卡彭鐵爾和加西亞·馬爾克斯作品中的歷史與虛構》《向現代性妥協:阿萊霍·卡彭鐵爾小說中的魔幻現實主義和歷史進程》等重要論文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部 劍與匕首(1899—1921)
第一章 家與國
第二章 母親和父親
第三章 童年(1899—1914)
第四章 日內瓦(1914—1919)
第五章 西班牙(1919—1921)
第二部戀愛中的詩人(1921—1934)
第六章 布宜諾斯艾利斯(1921—1923)
第七章 第二次歐洲之行(1923—1924)
第八章 在先鋒派當中的冒險經歷(1925)
第九章 阿萊夫(1926)
第十章 拒絕(1926—1927)
第十一章 復仇和失敗(1927—1930)
第十二章 小說實驗(1930—1932)
第十三章 對手(1933—1934)
第三部 地獄(1934—1944)
第十四章 失敗(1934—1935)
第十五章 孤立(1936—1937)
第十六章 父親的去世(1938—1939)
第十七章 學習但丁(1939—1940)
第十八章 小徑分叉的花園(1940—1944)
第四部 地獄天堂篇(1944—1969)
第十九章 “新比阿特麗斯”(1944—1946)
第二十章 恥辱和痛苦(1946—1947)
第二十一章 虛假的希望(1947—1950)
第二十二章 博爾赫斯反對庇隆(1950—1955)
第二十三章 解放革命(1955—1959)
第二十四章 母親的統治(1958—1963)
第二十五章 解構活動(1963—1967)
第二十六章 結婚(1967—1968)
第五部 失而復得的愛情篇(1969—1986)
第二十七章 冰島(1969—1971)
第二十八章 在日落和日出之間(1971—1975)
第二十九章 冰島的新曙光(1975—1976)
第三十章 藍虎(1976—1979)
第三十一章 日本音樂(1979—1981)
第三十二章 解構自己的民族(1980—1983)
第三十三章 編織夢想(1984—1985)
第三十四章 創造一個結局(1985—1986)
後記
致謝
注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