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德斯集團

博德斯集團

博德斯集團成立於1971年,目前在全美擁有674家書店,約1.95萬名員工。由於遭遇網路購書的衝擊,美國第二大連鎖書店公司博德斯集團(Borders)2011年02月16日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基本信息

簡介

博德斯集團博德斯集團

博德斯集團總部設在密西根州安阿伯國界集團通過其子公司,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BGP的)是一個領先的專業和娛樂項目的書籍零售商以及其他教育。目前公司擁有員工約19,500在美國,主要是在其邊界和Waldenbooks店面。網上購物是通過提供borders.com,截至1月30日,2010年,公司經營在美國511國界超市,包括在波多黎各的508在美國和三個。該公司還經營,其中175存儲在Waldenbooks專業零售業務Waldenbooks,框線快遞,框線機場店,直銷店和國界。

2011年2月16日,該公司宣布,它已為申請第十一章破產保護,列出的資產和一十二億九千三萬美元備案的債務在其12.75億美元。

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感慨的時刻:優勝劣汰的市場絲毫不會對昔日的輝煌買賬,也同樣不會對無法持續創新的競爭者保持任何的寬容。另一方面,博德斯集團申請破產事件,是否就此預示著數字閱讀與電子出版將毫無阻擋地橫掃全球市場,引領人類未來閱讀的潮流,恐怕還無法就此做出肯定的預期。

大事記

博德斯集團博德斯集團

1971年,博德斯集團成立

1997年,公司建立了第一家商店。

1998年,有限公司成立,成為集團的附屬公司。

2006年第三季度,新加坡的商店成為網點表現最好的之一。

2009年銷售數字是“令人失望”的一年,總銷售額八萬四千六百八十〇點零零萬美元,同比下降14.7%。

2010年01月26日,總裁和執行長辭職。

2011年1月3日,股價跌破每股1.00元。

2011年1月15日,集團公司已聘請了律師專門從事破產和重組。

2011年2月1日,集團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可能很快。

2011年11日,該公司擬3至4天之內申請破產保護的。

2011年2月16日,集團已申請了破產保護,這將是關閉其600多家書店中大約30%的門店,約1.95萬人。存儲所有被關閉的將是超市。此外,圖書銷售在最近幾年有所下降。2月16日交易結束,股票價格為22.8美分。

破產原因

顧客走出博德斯集團“超級書店”顧客走出博德斯集團“超級書店”

負債累累
成立於1971年的博德斯集團當天發表聲明說,該公司將在接下來數周內關閉30%表現不佳的書店(在全美擁有674家書店),同時重組通用電氣資本公司提供的5.05億美元(約合33.3億元人民幣)的債務融資。
博德斯集團提交的破產保護申請檔案顯示,截至2010年12月25日,該集團的總負債為12.9億美元(約合85億元人民幣),總資產為12.8億美元(約合84.3億元人民幣)。

聲明說,根據破產保護法,在博德斯集團申請破產保護期間,該公司仍將繼續運營,並計畫進行重組。博德斯集團總裁邁克·愛德華茲說:“博德斯集團沒有足夠的資金來進行有效的競爭,申請破產保護將給公司的重組提供時間,以讓我們重新定位成為長遠的成功企業。”

銷量大減
網購及打折分羹圖書市場。博德斯集團當天發表聲明說,該公司將在接下來數周內關閉30%表現不佳的書店,並將裁員數千人,同時重組通用電氣資本公司提供的5.05億美元債務融資。
成立於1971年的博德斯集團目前在全美擁有674家書店,約1.95萬名員工。此前,博德斯集團為了適應變化中的圖書業,已多年負債經營,財務不斷虧損。去年三季度其行銷虧損7440萬美元,比一年前翻了近一倍。
博德斯集團自救之路的不順暢使其最終走到了破產這一步。為了追趕上迅速發展的電子書市場,博德斯集團去年與加拿大的Kobo公司一起進入這個市場,但落後於其主要競爭對手、世界最大的書店公司巴恩斯·諾博。資料顯示,該公司在2009年就宣布銷售自己的電子閱讀器努克和同它配套的電子書,並大量投資相應的網上書店。亞馬遜的Kindle公司則已控制了目前的電子閱讀器市場。
據博德斯集團內部人士稱,博德斯連鎖書店今年聖誕節期間的銷售量較往年下降了14.6%。其中網路購書及折扣書店的大量興起正是其業務不斷下滑的主要原因。

決策失誤
為“亞馬遜”做嫁衣裳。線上購物和電子閱讀器的興起,使得消費者對實體書店的興趣日益減小,而博德斯集團一些決策的失誤讓不少旁觀者扼腕不已。博德斯集團2001年4月將當時尚未盈利的網路購書業務賣給了亞馬遜,而後者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目前蓬勃發展的全球線上書店市場的主導企業。2008年,博德斯集團再度推出網路購書業務時,已經無法與如日中天的亞馬遜競爭。網路購書的衝擊造成該公司財務情況每況愈下,自1998年以來博德斯集團的市場價值萎縮了超過30億美元。
分析人士表示,博德斯集團申請破產保護,意味著以亞馬遜為代表的新興購書市場打敗了傳統的實體書店。預計亞馬遜以及包括蘋果和谷歌在內的新興書商的業務將進一步提升。面對撼動媒體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數位化變革,博德斯未能跟上腳步。

相關評論

由於遭遇網路購書的衝擊,美國第二大連鎖書店公司博德斯集團16日正式申請破產保護。由於遭遇網路購書的衝擊,美國第二大連鎖書店公司博德斯集團2011年2月16日正式申請破產保護。
美國第二大連鎖書店公司博德斯集團——這家有著40年歷史,並曾經引領“超級書店”潮流的圖書零售商——16日正式申請破產保護,宣布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里關閉旗下600多家書店中大約30%的門店。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感慨的時刻:優勝劣汰的市場絲毫不會對昔日的輝煌買賬,也同樣不會對無法持續創新的競爭者保持任何的寬容。另一方面,博德斯集團申請破產事件,是否就此預示著數字閱讀與電子出版將毫無阻擋地橫掃全球市場,引領人類未來閱讀的潮流,恐怕還無法就此做出肯定的預期。
整體來看,用戶、終端、內容以及商務模式構成了制約數字閱讀與電子出版未來發展的三個重要因素。
存在足夠數量的、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足夠著作權意識的用戶,是數字閱讀與電子出版未來發展的必要前提。無論是傳統圖書,還是電子出版,在市場經濟面前,通俗的說法,都是“賣書的”,賣書的要活下去,必然要有願意買書的。美國的電子出版業能夠持續發展並保持相對的領先位置,就是因為美國存在足夠數量的願意花錢買電子出版物看的讀者。同時美國國內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相關制度的安排也提供了必要的配套輔助,從而確保了出版商、作者、零售商、讀者四方之間的良性循環。在此前提下,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在閱讀體驗上推陳出新的電子出版業才能將步履蹣跚的傳統圖書公司,比如博德斯,掃出市場。
在中國市場,以起點中文為典型代表的收費網路文學閱讀網站,正在逐漸培養出一批具有付費和閱讀正版意識的用戶,但整體來看,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努力還有待持續強化。根據最新一次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調查報告,中國網路用戶有83%的月收入低於2000元人民幣,月收入超過5000元人民幣的用戶約為6.6%,以中國網路用戶4.57億的基數來看,中國電子出版面臨的用戶市場可能長期處於絕對數量可觀,相對比重有限的微妙境地。這必然迫使中國的電子出版商努力尋找不同於美國同行的模式。
發展能夠帶來舒適閱讀體驗的終端,是關係數字閱讀和電子出版成敗的技術基礎。如上所述,電子出版需要用戶花錢“買書”,才能存活下去;電子書是通過特定的閱讀終端進行閱讀的,那么由此產生的問題,自然就是終端能否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亞馬遜Kindle閱讀器,和蘋果iPad搭載的iBook,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平台模式。從使用感受上來說,iBook帶來“翻閱”的體驗,是蘋果公司能夠後來居上的重要原因所在。
當然所謂閱讀體驗並非僅僅是翻頁方式那么簡單,獲取新讀物的方式是否足夠便捷,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顯然很難想像有什麼讀者願意花一個星期去下載一本書來看。而這自然會對無線網路覆蓋,電子讀物的下載等等提出相應的配套要求。蘋果公司提供的iPad,iBook,與iTune商店的配套連鎖服務,構成了其致勝的關鍵所在。
目前中國大陸市場的電子閱讀終端市場,模仿與追趕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如何在充分研究中國人閱讀習慣的基礎上真正的推陳出新,應該成為各方努力的關鍵,畢竟中國大陸在某種程度上預示著全球中文閱讀市場的未來。
一本書是否暢銷,除了包裝與封面設計,歸根結底是由內容所決定的。電子出版物也是書,因此,很自然的仍然需要走內容為王的路線。這又回到了第一點:作者的智慧財產權如果得不到保障,那么花時間從事高質量的原創創作,就將被市場判定為不理性的行為,短平快的山寨複製與抄襲,將成為快錢的主要來源。美國國內相對良好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法律制度安排,為此提供了良性的外生制度環境。反觀中國大陸的電子出版行業,在其中占據了相當比例的網路文學,包括比較正規的付費閱讀的網路文學作品,能夠真正實現創新的,恐怕只是鳳毛麟角。如果最終電子出版物市場的發展,與傳統圖書的衰退,是以作品內容的貧乏與粗陋為代價的,那么這將是一場巨大的悲劇。
所謂在商言商,利潤的取得與分配,構成了影響數字閱讀與電子出版市場未來的決定性因素。出版商、作者、零售商、讀者四方能否在博弈中實現動態的均衡,讓讀者能夠用合理的成本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讓出版商、作者、零售商實現良性的利潤分享,從而有動力持續提供服務、終端與內容,是電子出版業者面臨的重大考驗。
從美國的經驗看,主推Kindle閱讀器的亞馬遜公司走的是零售商定價路線,通過側重向作者提供高額版稅,來發展與內容創造者的直接合作,進而在某種意義上壓縮傳統出版商的利潤空間乃至生存空間。顯然,這種模式不僅挑戰傳統書店,而且會徹底顛覆圖書出版行業。而蘋果的iPad以及谷歌公司的GoogleEdition則走的是更加溫和與傳統的代理模式,讓出版商掌握更多的定價權。就其具體實踐看,代理模式更加受到出版巨頭的歡迎。
在中國大陸市場,圖書出版公司對電子出版興趣很高,但圖書著作權的問題仍然困擾著未來的持續發展。
大型連鎖圖書公司的出局,一定程度上預示著電子出版未來的光明前景,但顯然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最終的果實將由那些能夠持續創新滿足用戶需求的企業所分享,其間蘊含的風險與利潤,以及帶來的啟示,值得人們認真觀察與深入的思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