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舞獅競技技藝

南陽舞獅競技技藝

一般由獅頭、獅身、獅尾構成,獅頭以竹木等紮成框架,再用布或紙裱糊裝飾,並飾以彩色,眼、耳、口等均可活動。獅身由大塊布料縫製,獅頭、獅身均精心裝飾,力求形似,重在神似。福永街道的舞獅習俗可上溯至清朝嘉慶年間。當時,一些漁民以竹木布匹或紙紮成獅子,敲鑼打鼓,翩然起舞,慶祝豐收和祈禱出海平安,於是舞獅作為當地喜慶和祈福的活動,逐漸興盛。深受南陽民眾喜愛的一項春節傳統文化活動。近來屢獲國內外大獎,先後被列入南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正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簡介

舞獅舞獅
在南陽,正月初一至初五,正月十四至十六日,有舞獅子助興之風俗。獅子班到生意店鋪或住戶家,舞樂一陣兒,並由領獅人念唱“獅子討封歌”或“獅子唱彩曲”。

內容特色

舞獅舞獅

“討封歌”為:獅子到門前,四季保平安。獅子蹦一蹦,今年您大幸。獅子竄一竄,今年您當官。獅子上鍋台,今年您發財。獅子上了床,生個狀元郎。獅子跳一跳,滿屋滾元寶。獅子扭三扭,說啥不想走。獅子年年來,年年都發財。
“唱彩曲”為:獅子頭上一點藍,渾身上下用麻纏;順纏三道生貴子,橫纏三道出狀元。謝謝七來謝謝八,謝謝掌柜主人家;一謝主人煙和茶,二謝主人中探花。獅子頭上一點白,今天玩到你家來;自從獅子玩過後,家添人口外添財。家添人口多興旺,斗大元寶滾進來;滾進不滾出,兒孫堆滿屋;打發獅子起了身,榮華富貴萬年春。拜罷一門又一門,門裡門外聚金銀;門外栽著搖錢樹,門裡又栽聚寶盆。獅子頭上一點花,今日參拜主人家。自從獅子玩過後,一年一年往上發。獅子頭上一點紅,來給主人送紅燈。自從獅子玩過後,腳踏樓梯步步升。

歷史

舞獅舞獅

舞獅和舞龍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傳統娛樂活動。
資料顯示,舞獅起源於漢代,盛於唐。唐玄宗時,有一種規模很大的表現武士戲獅的“五方獅子舞”,被列入部伎八部之一。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西涼伎》中有所描述:“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把當時舞獅的形象和姿態,刻畫得細膩詼諧,栩栩如生。清代舞獅也很盛行,民間舞獅更為普遍,並開始傳向國外,成為海外華僑逢年過節經常表演的活動。經過長期不斷的豐富和發展,舞獅在表現形式和藝術創作上,精彩紛呈,形式多樣:有的善於表現獅子嬉戲的性格,通過獅子登山、下山、跳躍、翻滾等動作,生動表演獅子的活潑可愛;有的則用剛強有力的動作,表現獅子的勇猛、威武和矯健。一般由兩人合扮一頭大獅子,一人扮作一頭小獅,另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獅子。廣東民間舞獅(南獅)還有讓獅子爬上高竿(台)摘彩禮的驚險動作。
舞獅有獅極興隆,勇冠三軍的寓意。跌扑、翻滾、跳躍、滾繡球、上樓台等舞獅技巧動作,配以鑼鼓等,動作和音樂配合默契,惟妙惟肖。民間春節文娛活動的舞獅,通常能將活動推向高潮。
現見於外國郵票的舞獅圖有:1958年日本琉球發行《農曆新年》郵票,主圖為“中國獅子舞”(圖1);新加坡1968~1973年發行的《民間舞蹈面具》郵票,其中有一枚為“中國舞獅(南獅)”,1974年發行《國慶日》紀念郵票,其中有一枚為“中國舞獅(北獅)”,2002年發行的《節日》郵票,全息圖為“中國節日——舞獅”(圖2);1994年澳大利亞聖誕島發行中國生肖《狗年》小型張,邊紙上是中國的舞獅場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