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師範學院

南陽市師範學院

南陽師範學院始建於1907年,具有百年歷史,是河南省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緊鄰馳名中外的諸葛武侯祠景區,交通便利,環境幽雅,綠樹掩映,四季飄香,是讀書學習的理想場所。學校占地1857畝,建築面積62.72萬平方米,儀器設備價值9128萬元,圖書館藏書129.84萬冊,電子圖書39.45萬冊,可同步查閱中、外文期刊4905種,並與國內外多所大學圖書館連網。學校已建成了千兆校園網並與Internet互聯,學校網路中心是中國教育科研網城市節點。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南陽,山川秀美,人文薈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享有綠城、水城、歷史文化名城、現代化新城之美譽。這裡尚文厚德,民風淳樸,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自然與人文和諧相融。既有神奇美麗的靈山秀水,更有魅力四射的漢風楚韻。“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智聖”諸葛亮、“商聖”范蠡、軍事家彭雪楓、哲學家馮友蘭、科學家王永民、作家姚雪銀、二月河等都是南陽人民永遠的光榮和驕傲。南陽現有名勝古蹟55處,風景旅遊點40多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西峽縣的恐龍化石群被稱為震驚世界的重大科學發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內鄉縣的寶天曼以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生物保護圈”,伏牛山地質公園被聯合國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建校百年來,學校立足南陽盆地,以傳承臥龍薪火、弘揚南陽文化、傳播科學知識為重要任務,以“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學精神為核心,以“為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合格師資和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為指導,培育具有“傳承性、先進性、和諧性”的大學先進文化,全力打造“臥龍學子”人才品牌,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既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大膽的創新精神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又具有南陽文化凝聚傳承的高尚道德情操的多元複合型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尤其是服務和引領了南陽基礎教育事業,得到了廣泛的社會讚譽。

學校榮譽

多年來,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先後榮獲“全國普通高校優秀教務處”、“全國高校後勤系統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國學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河南省高校先進黨委”、“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文明標兵學校”、“河南省教師教育先進集體”、“河南省高校藝術教育評估A類學校”和“河南省2006年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優秀考點”等榮譽稱號。尤其是2006年,學校在河南省83所高校德育工作評估中獲得第一名,在河南省政府組織的全省教育系統行風評議中獲得28所省屬本科院校第一名。學校實行獎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特困補助和勤工助學制度,鼓勵和保證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伏牛巍巍歌盛世,白河悠悠繪宏圖。”植根於南陽豐厚文化底蘊中的南陽師範學院正闊步走向新的輝煌!

學院師資

學校現有教職工1255人,其中專任教師911人,專任教師中博士、碩士學位教師458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77人。學校有國家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家級體育裁判、全國優秀教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憲梓獎獲得者、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省勞動模範、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省管專家、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優秀中青年專家、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幹教師及培養對象、省優秀教師、河南省名師等75人,外籍教師7人。近年來,學校還聘請了楊叔子、陳達、張勇傳、二月河等108位院士或著名學者為學校兼職教授。學校面向全國二十六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424人,成人教育在籍生3500人。有本、專科專業65個,涵蓋文學、理學、工學、法學、經濟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八大學科門類。目前設有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法學院、外語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化學與製藥工程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環境科學與旅遊學院、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體育學院、音樂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等17個學院,設有成人教育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辦學機構,與華中師大、陝西師大、美國布瑞諾大學、韓國京畿大學等國內外多所院校簽訂合作辦學協定。現為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培養基地,成功實現與河南農業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突出教學中心地位。師資隊伍素質優良、結構合理。人文地理學科師資隊伍被確定為首批省級高校教師團隊。專業結構趨於合理、重點突出,形成了師範性與綜合性兼備的專業結構,建成了文藝美學、中國古代史、生態學、套用化學4個重點學科,遴選了漢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數學與套用數學、地理科學、英語、美術學、歷史學、思想政治教育、國際經濟與貿易11個重點專業。不斷最佳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基礎樂理》、《英語閱讀》、《分析化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04年以來,有25項教學研究課題通過省級教學研究項目鑑定。積極改進教學方法,以多媒體為核心的現代教學技術逐步提高。穩步推進雙語教學,雙語教學發展趨勢良好。不斷創新實踐教學,實踐實驗課程得到保障。教學設施完善,圖書、實驗、網路資源豐富,運動場館數量充足。教學經費投入優先,生均四項經費逐年增長。強化教學管理,建立了獨具特色的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教風嚴謹、學風濃厚,教學效果良好。

科研成果

學術氣氛濃厚。2004年以來,共獲準立項各類科研項目35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國家“863”項目子課題、省部級項目總計60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335篇,其中核心期刊781篇,被SCI、EI、新華文摘等全文收錄101篇;出版各類學術專著、工具書等165部,申請專利6項,獲得各級科研成果獎勵190項。成立有漢文化研究中心、昆蟲遺傳與生物技術實驗室、馮友蘭研究所、環境藝術研究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等25個科研機構。“漢文化研究中心”是“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之一,在漢文化研究方面取得諸多成績;“昆蟲遺傳與生物技術實驗室”是省級重點實驗室,吸納了海內外昆蟲生物界知名專家學者參與研究。“漢文化研究”、“昆蟲生物學研究”、“馮友蘭研究”、“南陽作家群研究”、“中華玉文化研究”引起學術界關注。建成了漢代雕刻藝術館、錢幣館、文物館、獨山玉展覽館、恐龍蛋博物館、美術陳列館、生物標本館、師範技能綜合訓練中心八大特色視窗。學校主辦的《南都學壇》和《南陽師範學院學報》雙雙被評為全國百強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辦刊特色鮮明,在學術界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