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之戰

南陽之戰

南陽之戰 ,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齊建武四年,497年)至次年,北魏軍進攻南朝齊宛城(今河南南陽)獲勝的作戰。

基本信息

簡介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齊建武四年,497年)至次年,北魏軍進攻南朝齊宛城(今河南南陽)獲勝的作戰。1945年3月,日軍共集結五個師團並騎兵第4旅團共7萬多人,戰車百餘輛,分路向南陽、老河口、襄樊進犯。國民革命軍第68軍143師固守南陽城七天七夜,頂住了敵人的壓力,我陣地巍然未動。 後因補給困難,奉命撤退。

過程

二十年,北魏遷都洛陽(今屬河南洛陽東北)後,魏孝文帝元宏派荊州刺史薛真度等進攻南齊宛城,被齊太守房伯玉部擊敗。魏帝對攻宛戰敗十分惱怒,以為南陽(治宛城)小郡,志必滅之,遂於次年六月,徵調冀、定、瀛、相、濟等州兵20萬準備南攻。九月,親率大軍直指雍州(治今湖北襄陽),魏彭城王元勰等36路兵馬繼進,號稱百萬,分路攻齊。魏帝遣諸將攻赭陽(今河南方城東),自領兵南攻至宛,是夜克外城。齊將房伯玉退內城堅守。魏帝派中書舍人勸房伯玉投降。房伯玉拒絕。隨即,魏帝率軍自宛城東南角一橋上經過,遭房伯玉事先埋伏於橋下的敢死隊突然襲擊。魏帝即令神射手救援,方免於難。在攻宛不克的情況下,魏帝決定留部分士卒繼續攻宛,親領兵向新野(今屬河南)進攻。新野太守劉思忌登城拒守。至十月,魏軍攻城不克,遂築長圍久困。北魏右軍府長史韓顯宗率領一支部隊駐防赭陽附近,擊破齊軍的進攻。齊將裴叔業為牽制魏軍,攻克北魏虹城(今安徽五河西),俘4000餘人。十二月,齊帝蕭鸞詔度支尚書崔慧景領兵2萬,騎兵1000救雍州,裴叔業等攻北魏楚王戍(今安徽臨泉西南),遭伏擊,大敗,遁走。二十二年正月,北魏統軍李佐率軍攻克新野,擒守將劉思忌,後殺之。於是,沔水(即今漢江及其北源陝西留壩西沮水)以北地區大震,湖陽(今河南唐河西南)、赭陽、舞陽、南鄉(今河南浙川西南)等戍主相繼棄城南逃。二月,北魏軍攻克宛北城,守將房伯玉出降。

結果

此戰,北魏以大部隊進攻南齊之南陽,先掃清外圍,後攻主要目標,終獲勝利。南齊因兵力不是,防守乏力而失敗。

守衛南陽

1945年3月,日軍又對第五戰區發動了一次攻勢,共集結五個師團並騎兵第4旅團共7萬多人,戰車百餘輛,於21日分路向南陽、老河口、襄樊進犯。負責南陽守衛任務的是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劉汝明上將。第二集團軍是抗日雄獅,在台兒莊戰役中負責正面守衛的中國主力軍,由孫連仲上將率領。後孫連仲調任第六戰區,由副總司令劉汝明任總司令。劉汝明是原來全國聞名的29軍副軍長兼143師師長,在1933年長城抗戰中重創過日軍。劉汝明深知此次戰役的嚴重性,敵人氣勢洶洶集結這么多兵力是要一舉摧毀第二集團軍。為了避免重大傷亡,第二集團軍決定避開敵人鋒芒,保存實力以圖爭取有利時機予以還擊。當敵人主力由南陽以北的大石橋渡過白河以後,劉汝明決定以自己的嫡系部隊68軍第143師固守南陽城,由119師和暫編36師掩護總司令部逐步向內鄉、淅川一帶後撤。
黃樵松此時已調任68軍143師師長,受命固守南陽。他一面督促部隊整修城防工事,一面屯積糧秣彈藥,還備棺材一口,親筆書寫“黃樵松靈樞”,表示決心與南陽共存亡。戰鬥打響後,黃率部頑強抵禦,當獨山為日軍占領時,黃樵松遷師部於一醬菜店的頂樓上,白天憑欄指揮,入夜親臨前沿陣地。日軍集中火力攻打小西關,黃部連續打退敵人四次進攻;東關、北關的守軍與日軍展開了巷戰。守衛馬武冢、臥龍崗元妙觀的429團三個排,在戰鬥中殲敵近千人,直到彈盡援絕,全部壯烈殉國。經七晝夜激戰,頂住了敵人的壓力,我陣地巍然未動。總司令劉汝明覺得南陽距我主力部隊數百里,補給困難,無法久守,乃電令黃樵松率部突圍,繞道撤回鄖陽附近。這次戰役,由於第二集團軍採取了節節抵抗,逐步後撤的戰術,所以損失不大,保存了實力。4月1日夜晚,士兵身穿棉衣涉水渡過白河。此時杏花初綻,河水仍寒。黃樵松回顧再三,依依不捨地告別戰地:“別矣南陽城,回顧復回顧,紅杏暗送香,白水牽衣訴。”這次突圍後,有人寫了一部名叫《鐵打宛城》的歷史小說,描寫了黃樵松堅守南陽的悲壯場面。

南北朝戰爭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