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門樓苗溝水庫

南門樓苗溝水庫,1965年10月建成。面積0.6Km,總庫容12萬m,興利庫容7萬m,興利水位195.8m,放水洞底高程191.7m,死庫容2.3萬m,死水位191.7m。

一、概況

南門樓苗溝水庫位於沂水縣諸葛鎮東南6公里處,屬沂河水系,1965年10月建成。水庫控制流域面積0.6Km,總庫容12萬m,興利庫容7萬m,興利水位195.8m,放水洞底高程191.7m,死庫容2.3萬m,死水位191.7m。
南門樓苗溝水庫設計防洪標準按20年一遇,是一座兼顧防洪、灌溉、養殖等綜合效益於一體的多年調節小(二)型水庫。整個樞紐工程由大壩、放水洞、溢洪道等部分組成。壩下游影響南門樓等村,人口3000人。該水庫設計灌溉面積100畝,水庫壩址區基本地震烈度為7度。
大壩為粘土心牆壩,大壩東西走向,壩頂設計長度130米,寬度5米,壩頂高程198米,最大壩高10米。迎水坡土沙坡,坡比1:2.5,背水坡1:2.0。
溢洪道位於大壩東頭,寬頂堰式,邊坡1:1.5,溢洪道高程為195.8m,最大流量12.5m/s。
放水洞在大壩中段,採用鋼筋砼有壓圓管,直徑0.5m,最大流量1.08m/s,閘門形式為斜拉轉動式鐵閘門,採用人工啟閉。

二、工程主要技術特性指標

南門樓苗溝水庫控制流域面積0.6Km,總庫容12萬m,興利庫容7萬m,興利水位195.8m。
三、工程運行情況與效益

(一)建設過程及歷年險情處理情況

南門樓苗溝水庫是六十年代以會戰形式修建,基礎清理一般,齒牆中心線位於大壩中軸線,底寬4m ,頂寬2m,平均嵌入基岩0.5m,粘壤土回填,人工夯實;心牆粘土回填人工夯實,頂寬2m,砂殼採用兩岸砂土和風化岩土、砂礫石以及開挖溢洪道的碎石人工夯實填築。
大壩自運行到現在未曾進行過除險加固。
(二)工程效益
水庫建成後,經過配套續建,灌溉面積達到100畝,發揮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改善了當地自然環境與水土保持,發揮了一定的削峰攔洪作用,利用了水資源,發展了水產養殖業。
諸葛鎮南門樓苗溝水庫座落於白堊系地層之上。地形西高東低,坡度15°左右,水庫主要由1條沖溝和幾條小沖溝匯集而成。壩址區岩性非常單一,為白堊系王氏組紫紅色砂岩、頁岩單斜地層,岩層走向NE10°,傾向SE,傾角45°,未見大的構造,水庫上游出露下奧陶系白雲質灰岩地層。
壩址下游第四系主要為沖積,沖洪積和坡積的粘土,亞粘土,厚度0.5-2.0m,含有大量的礫石及小碎石
溢洪坐落於白堊紀凝灰質砂礫岩上,表層風化嚴重,呈砂礫狀。
南門樓苗溝水庫主要技術特性指標表

分項 特性指標 單位 數量 備註
加固前 加固後
水庫 控制流域面積 km 0.6 0.6
防洪
標準
設計 20 20
校核 200 200
水位 死水位 m 191.7 191.7
興利水位 m 195.8 195.8
設計水位 m 196.91 196.91
校核水位 m 197.39 197.39
起調水位 m 195.8 195.8
庫容 死庫容 萬m 2.3 2.3
興利庫容 萬m 7 7
總庫容 萬m 12 12
灌溉面積 萬畝 0.01 0.01
大壩 地震設防烈度

壩型
粘土心牆壩 粘土心牆壩
壩長 m 130 130
最大壩高 m 10 10
壩頂寬 m 5 5
壩頂高程 m 198 198
防浪牆頂高程 m 198.7
邊坡 上游坡
1:2.5 1:2.5
下游坡
1:2.0 1:2.5
排水體型式
- -
戧台
高程
上游坡 m - -
下游 m - -
溢洪道 位置



型式
開敞式 開敞式
堰頂(閘底板)高程 m 195.8 195.8
寬度
7 7
設計洪水時最大泄量 m/s 12.5 12.5
校核洪水時最大泄量 m/s 21.07 21.07
放水洞 型式
- 鋼筋砼有壓圓管
斷面尺寸 m - 0.5
進口底高程 m - 191.7
設計流量 m/s - 1.08
閘門型式
鑄鐵 鑄鐵
位置(大壩樁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