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禪寺[福建省長汀縣南禪寺]

南禪寺[福建省長汀縣南禪寺]

福建省福州市南禪寺始建於五代梁乾化二年(912年),原址在今南禪山邊。當時閩王審知推崇佛教,在福州大興寺院。鑒於郡之東、西、北向均有寺院,而南郊獨缺,遂在此建寺,名為南禪院,通稱南禪寺。因寺中祀有千尊佛像,又名千佛南禪院。

寺院簡介

長汀南禪寺,由著名高僧惠臻開創,建於五代周顯德年間(公元954—960年),歷史悠久,名聞遐邇,為古汀州“八寺”之一。原蝸居於長汀二中校園內,考慮到大旅遊的新形勢和建設長汀歷史文化名城、弘揚佛法的需要,現已把南禪寺遷到了汀州八景之一的寶珠峰。寶珠峰位於長汀汀城南面,與東嶽廟、朝斗岩和滴水岩風景區聯成一片。寶珠峰原名龍珠峰,辟於唐代,宋時遊人甚盛。時太守張憲武就有“萬疊崇崗揖臥龍,一嶂珠頂翠凌空”之句。宋時峰前谷間建有河龍宮,以祀汀江河龍。清鹹豐年間焚於兵火。清康熙年間,長汀知縣楊鼎鉉於寶珠峰頂建五層木塔,汀城遠眺如空中樓閣,為汀城一大名勝,清鹹豐年間焚於兵火。新南禪寺背靠寶珠峰,前臨汀江河,右倚汀四公路和龍長高速公路連線線,視野開闊,交通方便,是不可多得的建廟所在。

寺院概況

福建長汀南禪寺 福建長汀南禪寺

據史料載,著名高僧從密、智孜、自鑒等禪門碩德曾發跡於此,及當時一些社會名流變來此遊覽,並參與相應的文化活動,其影響遠播閩、贛、粵、台、等省及海內外,由於歷史蒼桑,南禪寺與全國各地名山大寺一樣,興衰交替。三中全會後,南禪寺房產得於落實,經長汀縣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決定將原已年久失修,且又不堪使用的舊南禪寺廟宇,搬遷至距城南二公里的寶珠峰山巒重建,恢復其名勝古剎之風貌,以充實和彌補長汀縣為“世界客家首府”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內涵,使長汀縣這顆宗教歷史文化的莊嚴明珠-南禪寺在沐浴著國家落實宗教政策和改革開庭的美好春風中,得以更加燦爛而輝煌的發展前景。

據福建省九屆人大代表、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長汀縣佛教協會會長釋普利說,汀州南禪寺占地80多畝,總項目39個,總投資3000多萬元,分6年完工。如今第一期工程的僧尼樓、客房樓、講經樓、齋堂等輔助建築早已完工,三大主體建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含藏經閣)已全面竣工,與海內外遊客見面。

新汀州南禪寺是閩西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叢林寺廟和閩西最大的女眾道場。殿宇一反省內其它寺廟寬深低矮的建築風格,仿照北方清代皇家寺廟的建築式樣,高大寬闊、金碧輝煌,體現出宏麗壯闊的皇家氣勢。殿頂的木預製板上先塗上瀝青,然後繞上三厘米厚的水泥,再蓋上琉璃瓦。全寺的菩薩和羅漢共34尊,全部採用鑄銅工藝製作。

汀州南禪寺,為閩西最大寺廟和福建規模最大尼眾佛教叢林,由著名高僧惠臻開創,建於五代周顯德年間(公元954—960年),歷史悠久,名聞遐邇,為古汀州“八寺”之一。

據史料載,著名高僧從密、智孜、自鑒等禪門頭德曾發跡於此,當時一些社會名流亦來此遊覽,並參與相應的文化活動,其影響遠播閩、贛、粵、台等省及海內外。

為充實長汀作為“世界客家首府”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內涵,近年來,長汀縣已將年久失修且又不堪使用的舊南禪寺廟宇搬遷至距城南2公里的寶珠峰山巒重建,恢復其名勝古剎之風貌。重建工程占地總面積達52000平方米,總造價達3000多萬元,規劃按照佛教規模立意,既含舊貌風雅,又具創新意識,可謂怡心養性及遊覽休閒兼為一體之妙境。

風景一覽

邁入山門是三座拱型石橋連線的放生池,池中大理石雕刻的滴水觀音慈悲 莊嚴而圓滿.越過石橋,兩旁是可休息的涼亭.上天王殿前的台階中間有兩塊精雕細鑿的九龍石壁砌成,與天王殿前的四根盤龍大柱遙相呼應,氣勢雄渾.出天王殿抬頭即見大雄寶殿,兩隻巨石雕大象安然穩立在蓮花寶座上,兩旁是距今千年的羅漢松,依然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大殿供奉著三尊巨大箔金佛陀坐像,慈光四照,尊貴而端莊,肅穆而安詳.佛像兩旁的十八羅漢個個神態各異,自然而若動,栩栩如生,整個大殿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出大雄寶殿拾階而上是座雙層殿,一層是法堂,二樓是藏經閣.整體佛殿兩邊是順峰而上的長廊,堪稱江南第一長廊,總長392米,宛如兩條游龍,生機勃勃.大雄寶殿左邊是五觀堂大寮及僧寮,右邊四棟建築群,分為接待大樓 素菜館 客房 禪樓及宿舍.搬遷以來,南禪寺倍受社會的關注,特別自2002年開始,常年舉辦免費的短期禪修課程(Vipassana十日內觀禪修課程 ) ,通過教會學生通過觀察內心幫助了來自社會各界的人群,學會了生活的藝術,為淨化社會人心,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做出了重大貢獻.來到寺院就如踏進佛陀聖地:古樸 莊嚴 風格獨特 輝煌大氣又具現代氣息,這千年古剎在改革開放的沐浴中正煥發出她獨特的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