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記

南瓜記,責任者是丁文選 杜蘭英 王壽庭。

主題

南昌採茶戲 惡霸地主 嚴懲貪官污吏 丁文選 杜蘭英 王壽庭

責任者

版本

江西省圖書館 2012年9月

日期

載體形態

館藏信息

江西省圖書館

描述

相關地點:南昌縣;演出單位:南昌市採茶劇團;資料提供單位:江西省藝術檔案館;授權單位:江西省藝術檔案館;高安市村前艮溪朱村,村莊雖小而普通,卻在清朝康熙四年誕生了一個普通而出眾的人物,這個人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雍正皇帝賜譽其為“朝堂良佐”,高安採茶戲《南瓜記》便是以他為模特兒創作的,這個人就是朱軾。 \n\n朱軾(1665-1736),字若瞻,號可亭。出身於高安的一個農家。《朱氏宗譜》上曾記有北宋元豐年間,蘇軾曾在赴筠州(後改瑞州)看望弟弟蘇轍的途中,慕名遊覽過艮溪里,於是,流經艮溪里的河,便改叫蘇溪河,艮溪里的山,也改叫坡山。艮溪里人以蘇軾游此而認為是一大殊榮,對蘇軾推崇備至。這種尊崇,也給朱軾以極大的影響。為此,他把學名取為朱軾。 \n\n朱軾自幼苦讀寒窗,通曉經史百家,是著名的經學家、文學家,康熙三十三年(1694)進士。歷任潛江知縣、陝西學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撫、左都御史。雍正時,充聖祖實錄總裁,拜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兵部尚書。乾隆時,充世宗實錄總裁,命協同總理事務。卒贈太傅。朱軾躋身相位,當朝一品,得到康熙帝的賞識,雍正帝的重用,乾隆帝的倚重,是康、雍、乾三世“恩寵極人臣之分”的顯赫人物。 \n\n朱軾一生秉承“皇權專制加道德教化”為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為官之道。在他出任潛江知縣之治,認為教民易俗莫如聖諭十六條,即援用楚中鄉語,注為訓解,每月朔望,宣講四鄉。無論他在何處為官,都必強調教育的重要,辦書院崇尚儒學。他三主會試,以“讀對賢書而能發明其義蘊”為選才標準,在浙江任上刊印頒發了《大戴禮記》、《儀禮節略》以及《張子全書》、《顏氏家訓》、《溫公家訓》等書,使浙江風俗為之一變。 \n\n朱軾為官清廉剛正、望正朝端。時,康熙推崇朱熹學說,朱軾為當時朝廷御用程朱學派的重要代表。他生活儉樸,高安民間舊時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時多為四盤兩碗,據說是朱軾宴請乾隆時所創。 \n\n朱軾還主張“民本”,“民可載舟,民可覆舟”。他在潛江,下車伊始,即下免粍之令,正供之外無絲毫多取。朱軾關心民生,對於營田水利各節,籌劃舉措,都事必躬親。他在浙江督修海塘,多所創造,海寧、上虞等縣常患海潮,朱軾採用“木櫃法”作堤基,從而堤塘堅固,潮患免除,民則安之,所以人言“朱軾所修不塌”。 \n\n康熙五十九年朱軾擢左都御史。六十年,山西、陝西大旱,朱軾差往山西勸糶給賑。他嚴懲貪官污吏,獎勵富戶、紳士捐獻糧錢,救濟災民。他還組織勞力整治漕河水道,停收米船課稅,以利糧食流通責任地方官設廠醫治患病災民。此後疏請山西建立社倉以備荒歉;大興水利,引泉灌田,民受其利。 \n\n雍正元年,御賜“朝堂良佐”匾和題詩扇面,轉遷吏部尚書,晉加太子太保,又加太子太傅,雍正視其為左右手。 \n\n在朱軾的家鄉高安市,至今還在上演著以朱軾為模特而創作的高安採茶戲《南瓜記》。《南瓜記》講的是南昌縣惡霸地主王壽庭勾結官府,橫行霸道,強搶窮秀才丁文選之妻杜蘭英為十房夫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