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人食蛇

【2】臘:乾肉。 【3】之:至。 【4】館:客館。

原文

南海之島人食蛇,北游於中國【1】,臘蛇以為糧【2】。之齊【3】,齊人館之厚【4】。客喜,賄主人以文之脩【5】。主人吐舌而走。客弗喻【6】,為其薄也【7】,戒皂臣求王虺以致之【8】。

譯文

一個住在南海海島上的人,用蛇當作食品。他到北方中原地帶去旅行,把蛇製成臘肉當成乾糧。到了齊地,齊人讓他住在客館裡,非常優厚地款待他。客人非常高興,就拿出一條花紋蝮蛇的肉干送給主人作為報答。主人嚇得吐出舌頭轉身逃走。客人不曉得是怎么回事,以為禮物太菲薄了,便命令差役再找一條最大的毒蛇去送給主人。

注釋

【1】中國:指中原地區。
【2】臘:乾肉。一般指臘月或冬天醃製、曬乾的肉類。這裡用作動詞。
【3】之:至。齊:地區名。今山東泰山以北的黃河流域和膠東半島地區,為戰國時齊國屬地,漢朝以後乃沿稱為齊。
【4】館:客館。這裡作動詞,表示在客館裡優厚地款待他。
【5】侑:報答。文镻(文牒):有花紋的蝮蛇類,有毒。脩:乾肉。
【6】喻:通曉,了解。
【7】薄:輕賤、菲薄。
【8】戒:命令。皂臣:古代差役的通稱。王虺:最大的毒蛇。虺,毒蛇,毒蟲。致:送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