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南方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第一臨床醫學院成立於2002年10月,設定在全國重點高等院校南方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方醫院。南方醫院是一所大型綜合性醫院,先後被評為“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醫院從1941年建院以來,幾經歷史沿革,於2004年8月,隨第一軍醫大學整體移交廣東省,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基本信息

機構快攬

簡介簡介

學院現有四個系:臨床醫學系、醫學影像學系、醫學檢驗系和口腔醫學系。目前培養在院博士研究生272名、碩士研究生633名、本專科生2753名、規範化培訓醫師182名,另外,我院每年承擔400餘名進修醫生的培訓任務。

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隊伍強大。現有教職員工(醫務人員)2391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55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侯凡凡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7人,博士生導師62人,碩士生導師80人。學院各學科帶頭人在努力打造出學科團隊及學科優勢和特色,在國內外、省內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的同時,個人獲得了一定的學術地位。現有中華醫學會專業分會副主任委員9名,廣東省醫學會各專業分會主任委員10名、副主任委員32人,榮獲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師和醫藥科技獎的優秀人才23人。擁有以周殿元駱抗先張訓劉伊麗周淑芸等為代表的老一輩國內著名專家教授,同時擁有一大批年富力強的教授、學科帶頭人,共同構成了一支老、中、青三結合、教學經驗豐富、技術力量雄厚、人才梯隊合理的教學團體。

教學實力

榮譽榮譽

學院教學實力雄厚。擁有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內科學(消化系病)為國家重點學科,外科學(骨外)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醫學影像學》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臨床醫學專業、醫學檢驗專業(臨床檢驗方向)為國家教育部特色專業。擁有內科學、外科學、醫學影像與核醫學、腫瘤學4個廣東省重點學科,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為廣東省名牌專業,《內科學》、《外科學》、《放射腫瘤學》、《實驗診斷學》為廣東省精品課程,醫學影像仿真實驗室、臨床技能實驗室為廣東省高等教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5個科室獲批衛生部首批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學院為衛生部首批臨床藥師培訓基地、衛生部首批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培訓基地,美國AHA導師認證培訓基地、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基地及考官培訓基地單位(臨床、口腔)、強生-南方微創外科培訓中心、廣州市科學技術急救科普基地、廣州市120急救中心培訓基地,其中醫師執業資格臨床操作考點為全市兩家之一,口腔操作考點為全市唯一考點。04年獲批全國首批8所臨床醫學八年制招生培養試點院校之一。先後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廣東省211工程第三期重點建設項目1項,廣東省優秀博士論文3篇,廣東省優秀碩士論文2篇。同時擁有廣東省重點實驗室2個,廣東省重點專科5個。

教研設施

口腔、檢驗綜合技能訓練實驗室口腔、檢驗綜合技能訓練實驗室

學院教學資源豐富,硬體設施過硬,開設病床1806張,設定專業學科50餘個,擁有國內首家CT定位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CT-PET)和首家光動力腫瘤治療設備等一批高、精、尖大型醫療設備4000多件,總價值6億餘元。建成了集辦公、教學、科研、培訓、考核、生活區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醫學教育培訓中心,及引入了系列高端教學實驗設施的影像數字仿真教學示範中心,口腔、檢驗綜合技能訓練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國內一流的教學、科研實驗條件。其中培訓中心建設以當前國際醫學教育標準和基本要求為指導,以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創新型醫學專業人才為目標,打破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引入了系列高端智慧型模擬病人、虛擬微創醫學培訓系統、虛擬內鏡醫學培訓系統、高端產科綜合模擬培訓系統等特色項目,創設了一套完善的醫學教育、培訓和考核評估體系,成為規模大、設施全、科技含量高的多功能醫學教育培訓場所。

成績榮譽

影像仿真實驗室影像仿真實驗室

近年來,學院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獲省部級二等獎以上各類獎項119項,獲獎總數居省內各大醫院榜首。目前在研課題數329項,經費約8700萬元。醫院主編的《中華創傷骨科雜誌》、《護理學報》《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為國家科技核心期刊。

校園生活

強大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實力強大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實力

學生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學院學習氣氛濃厚,注重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出台獎學助學政策,建立貧困生助學體系,施行全院捐款、設立助學崗位、黨支部“一幫一”互助等措施,從根本上保障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名師風範

周殿元教授,1925年12月出生。

第一軍醫大學轉制前為文職特級,專業技術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為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專家組成員,消化病研究所名譽所長。全國著名消化系病、消化系腫瘤及內窺鏡專家。國內最早開展胃腸鏡的先驅者之一。曾受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廣東省學位委員會委員;廣東醫學會副會長、名譽會長。軍隊消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消化雜誌等三家雜誌副主編。長期受聘為廣州軍區、廣東省及廣州市保健委員會會診專家,也經常執行國家高級領導保健任務。是著名胃藥“三九胃泰”的主要研製者。長期從事大腸癌早期診斷、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幽門螺桿菌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均取得顯著成果。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二等獎8項。培養碩士36名、博士37名、博士後1名。先後榮立三等功6次、江主席通令榮記二等功1次。此外獲總後伯樂獎、中國內鏡《恩德斯獎》;廣東省優秀教師獎及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駱抗先教授傳染病學專家。

駱抗先,1931年8月生,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原第一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6年起任)。國內著名的傳染病學專家,第一軍醫大學專家組成員。1955年畢業於第五軍醫大學,從事傳染病學臨床和科研工作40餘年,在感染性疾病特別是肝炎有較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和較深的理論研究造詣,在國內享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對肝炎的致病性及其肝炎病毒的病異的研究在國內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共培養碩士生32人、博士生14名。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為1997年首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998年為總後“科技一代名師”,1999年江主席簽署命令中央軍委授予二等功,2000年為總政“全軍院校讀書育人優秀教員”,獲2001年全國優秀教師稱號,享受醫藥衛生突出貢獻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科研學術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慢性B型肝炎病毒無症狀攜帶者流行病學分子病理和分子病毒學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B型肝炎病毒前C/C基因變異與臨床(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120餘篇,獨立編寫125萬字專著《B型肝炎-基礎和臨床》一部。

侯凡凡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腎臟病學專家。

哈佛大學客座教授,新加坡國家腎臟基金會客座教授,中華腎病學會常務理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成果8項。目前承擔課題7項。發表論文SCI收錄50篇,引用超過917次。06年發表中國大陸首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原創論著影響因子51.296,被列於“2006年度國內醫學十大新聞”之首。

招生專業

⊙臨床醫學(本碩博連讀)八年制(醫學博士學位)

⊙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

⊙口腔醫學五年制本科

⊙醫學影像學五年制本科

⊙醫學檢驗(臨床檢驗方向)四年制本科

⊙醫學檢驗技術三年制專科

院長

耿仁文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