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寺[東石鎮]

南天寺[東石鎮]
南天寺[東石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天寺,初號石佛岩,亦名石佛寺。具體位置在晉江東石鎮許西坑村東。寺內三尊石佛雕在巨岩崖壁間,外浮雕一殿堂式佛龕,高7米,寬16米。石佛均高6米、寬3米。這三尊佛像,歷經900多年時光,猶素潔清新,栩栩如生。其形神兼備,成為一個時代的典型。它是古越族、中原及海外三種文化交融揉合的結晶,是宋代泉州石雕藝術的瑰寶。

簡介

南天寺南天寺

東石南天寺初號石佛岩,亦名石佛寺,坐落於晉江東石鎮許西坑岱峰山。南天寺乃泉南四大名寺之一,寺中石佛譽享閩南,名馳海外。

著名景點

摩崖造像

南天寺石雕像南天寺石雕像

石佛雕於崖壁巨岩,一石三佛,雕就西方三聖。當中阿彌陀佛,髮狀螺髻,胸飾“”徽,雙手疊置足上;左邊觀世音菩薩,頭戴花冠,右手持淨瓶,左手上舉施說法印;右邊大勢至菩薩,頭戴出緣雲片段預告冠,左手執經書,右手亦上舉施說法印。石佛高6米,寬3米,間距1米,均結跏趺坐於2米高蓮座之上。體軀雄偉,寬袖袈裟,褶紋簡勁。素麵豐腴,兩耳垂肩,慈眉善目,端莊矜持。佛像外浮雕一殿堂式佛龕,高7米、寬16米;兩邊各雕一蟠龍石柱,巨龍舒爪奮髯、緣柱騰升,矯首承托檐蓋,前立劍條護欄,成內外殿形狀。
泉州現存的摩崖造像的規模之大、雕刻之精均無出南天寺石佛之右,尤其是一石三佛、三佛共一龕、背有護光等特點為福建地區所罕見,實為難得之佛教石雕。此三尊佛像,歷經八百餘載滄桑,猶栩栩如生、輝生雲石,真如楹聯所云:“歷千劫而不古,偕萬物以同春”。其形神之兼備,雕飾之精妙,系承繼唐代石雕繁複華麗之藝術風格,堪稱宋代泉州石雕藝術之瑰寶。

摩崖石刻

南天寺摩崖石刻南天寺摩崖石刻

南天寺非僅石佛著稱於世,且有崖刻佳墨蜚聲於外。前殿額匾擘窠大字“自在佛”為清乾隆間狀元及第福建陸路提督馬負書所題,字高近1.6米,蒼勁挺拔,氣勢雄渾,與巍巍大寺,相得益彰。大殿匾額“南天禪寺”乃清將軍吳英所書,灑脫遒勁,亦是書法上品。楹聯以明代詩人黃伯善所撰最為遊人所賞識,其聯云:“寂寞空門不貪金色相;慈悲菩薩原是石肝腸。以石佛特點入筆,立意新穎,頗蘊禪機。石壁上有僧鐫一“心”字,心中一點放下,旁題曰:“放下全無事,提起萬般生。”不唯佛門警偈,更富含人生哲理。寺左岩上有圓石一珠,上鐫“寶藏”二字;寺右摩崖巨石,刻有“泉南佛國”四字,每字高達2米,剛勁俊遒,或說為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所書,或說出自僧人一庵淨師之筆。清光緒間泉州知府李增蔚題刻“ 菘嶽降神”四字於其側,圓滿凝重,筆勢穩健,亦為人所稱道。

歷史沿革

南天寺始建於宋代。據清康熙三十八年提督全閩陸師軍務統制水師吳英捐俸重修並撰寫的《重興南天禪寺碑》所載:“宋嘉定丙子(1216年)一庵淨師過此,夜見峭壁燦光三道,是山萃眾岳之靈,遂募鐫彌陀、觀音、勢至三尊。” 石佛雕就,遂依崖壁建造濱海梵宇,名之為“石佛寺”。斗轉星移物是人非,寺宇屢有興廢,歷代均有修葺。元順帝至元四年寺廢,隨即重建。明永樂年間,殿宇丘墟,迨明成化已酉始復新構,後又霜雨侵蝕,多處傾圮。至清康熙三十六年將軍吳英重建,並取泉南佛國之意,更其匾額曰:“南天禪寺”。同治、光緒、宣統年間相繼修葺。
現廟宇乃塘東旅菲華僑蔡玉峰於1935年及1982年兩次捐資重修而成。寺分山門、前殿、大殿及廊廡齋舍等部分,占地面積約一千平方米。大雄寶殿三開間四進深,重檐歇山頂磚木石混構,脊高近18米,軒敞峻偉。大殿檐前有木雕飛天舞伎、獅子各一對,舞伎裙飄帶飛,從天而降;獅子昂首縮頸,蓄勢待發。現任住持釋理山已按佛教叢林風格作全面規劃,繪就藍圖。籌劃擴建大山門、前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東側建護廊、講堂、法堂、齋堂、弘法慈善樓、僧舍、客堂,西側建祖堂、敬老院,四周築圍牆、栽花植樹。屆時,琳宮紺宇,氣勢恢宏;泉南名剎,更臻輪奐。

評價

南天寺殿宇壯觀,佛像雄偉,崖刻珍貴,環境清幽,歷來為遊覽之勝地。寺內有百年茶樹,逢春吐艷揚芬;寺前有名果荔枝,臨夏滴翠綻朱。岱峰屏障於後,層巒疊碧,古木蓊蔚,花草護徑,鳥雀鳴幽;大海朝揖於前,煙波浩渺,風帆點點,潮漲潮落,萬千氣象。古往今來,諸多名士墨客於此流連忘返,留下佳作。茲錄簣山堂伍有詩一首以概其勝。
何年降佛此山巔,丈六金身石塑堅。
墨跡淋漓緬德聖,梵音聽罷悟真詮。
聲淒危嶺寒泉咽,碧落孤峰夕照鮮。
遊興未闌天忽瞑,登臨何日續前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