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寺[揭陽]

南天寺[揭陽]
南天寺[揭陽]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天寺,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228鄉道附近。

基本信息

簡介

南天寺又叫石佛寺,位於東石鎮許西坑村,是一座建於南宋的寺廟。寺內有二寶,即南天寺摩岩造像和“泉南佛國”石刻。
南天寺摩岩造像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三尊石佛雕在巨岩崖壁間,外浮雕一殿堂式佛龕,高七米,寬16米。石佛均高6米,寬3米。正中雕阿彌陀佛,盤腿端坐在2米高的蓮花座上。頭挽螺髻,鼻直高隆,兩耳垂肩,兩眼平視,眼角上斜,口唇上薄,嘴角微深,披衣露乳,右臂半露,胸前刻有“卍”字佛號,腰間緊繫念珠,衣褶粗獷,雙手相疊端放腿上,不露足趾。觸目所感,威嚴而又兼文靜,魁偉又顯慈祥。東側刻觀音菩薩像。頭戴花冠,右手前屈,掌持淨瓶,左手上彎,手掌向外,面形比彌陀略窄;西側刻勢至,頭戴出緣雲片段預告冠,左手前曲,執經書,右手上彎,手掌向外;氣魄雄偉,神態溫和。前中有一小佛與寶瓶,身著寬袖大衣,袒胸,兩肩披巾向外飄垂。三尊造像相隔1米,彌陀兩內側,浮雕一對神采飛揚的蟠龍石柱,龍首在上,龍尾在下,一伸向東側,一伸向西側。龍首之上雕出斗拱,承托檐蓋,構成佛龕形狀。三尊石佛,體型高大雄偉,平腴瑩潤,神態威嚴、溫和慈善、形象逼真,是乃精雕細琢,雲石生輝,富有唐代雕刻手法的風格餘韻,應是宋代繼承唐代石刻藝術風格的作品。
泉州古稱“泉南佛國”,現存的摩崖造像雖然不少,但規模之大,雕刻之精均無出南天石佛之右,尤其是一石三佛,三佛共一龕,背有護光等特點,為泉州地區所罕見,實為難得的佛教石窟。這三尊佛像,歷經900多年時光,猶素潔清新,栩栩如生。其形神兼備,成為一個時代的典型。它是古越族、中原及海外三種文化交融揉合的結晶,是宋代泉州石雕藝術的瑰寶。
南天寺的另一寶為書法,歷代留下很多名人的墨寶。最出名的是兩側石坡上的“泉南佛國”四個大字,每字高達2米多,據說是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寫的;另一說是出自僧人守淨的手筆。泉州境內如清源山、九日山等處都有“泉南佛國”的題刻,但字型都沒有南天寺所題的這么巨大。關於“泉南

南天寺南天寺

佛國”的來歷,民間有兩種版本的傳說。
一種是,(見《石佛寺“泉南佛國”的由來》)。
南宋年間,赤虬龍奉命要來沉晉江。它化成一位白書生,游至東石石佛寺。當時泉州太守王十朋和石佛寺高僧正在品茶。高僧知道白面書生的來歷,知道來者不善,急心邀書生入座。叫人溫來烈酒,高僧暗示王十朋,兩人不斷勸酒。赤虬龍本來嗜酒,一時被灌得醉入夢鄉。
高僧連忙將原委告訴王十朋。兩人想出了解救的辦法:趕快請來許多石匠,把王十朋寫的每字一丈見方的“泉南佛國”四個大字,勒刻在寺西的石坪上。
書生醒來,高僧邀他游寺,游到寺傍,見石坪上勒有王十朋寫的“泉南佛國”四個大字。赤虬龍大驚,心想:“佛國好沉嗎?”遲遲不敢施展法力,因而錯過了陸沉晉江的時刻。
時刻誤過,回去難以復命,既後悔又羞愧,就望西方逃去,逃到南安仙公洞,鑽入地下。至今仙公洞的龍潭,永不枯竭,說是無底,可通東海,是赤虬龍鑽入的地方。
另一種傳說,(見《南天寺的“泉南佛國”》)
據傳,南宋年間,僧人一庵守淨建寺後,得知泉州太守王十朋出巡欲經岱山腳下的安平大道而過,便命小沙彌日夜守候在道旁。數日後,果見太守的座轎並儀仗逶迤而來,小沙彌忙上山報知。一庵守淨即刻帶二個徒弟下山恭候,值官轎至,守淨攔轎請太守上山用茶稍憩。時值盛夏,太守見衙役們個個疲勞不堪,又早聞南天寺的崖刻石佛高大雄偉,聖靈無比,因此便隨守淨上山。
守淨把太守迎入客房,命小沙彌獻茶,茶畢,守淨帶太守入大殿參觀。王十朋見巨崖岩壁上浮雕出彌陀、觀音、勢至三尊大石佛,果然寶相莊嚴,栩栩如生,忙拈香膜拜,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此時,守淨便命小沙彌把早已準備好的一桶墨汁扛來,拿來用菅芒草紮成的大筆及兩行四張全開粘成的宣紙多幅。王十朋見狀,已知守淨欲求字,就問:未知大師欲書寫何字?守淨答曰:太守喝了貧僧四杯茶,請賜四字,先寫“南”字。紙張早已排在地磚上,太守欣然挽袖舉筆沾墨,一筆揮就;小沙彌立即把“南”字收走,又排上紙張;守淨又念“泉”字,太守也揮就;小沙彌收走後又排上紙張;守淨再念“國”字,太守亦揮就;小沙彌飛快地收走後又排上紙張,守淨又念“佛”字,太守稍一凝思,得知其意,怎奈喝了人家四杯茶哩,只好沾好墨汁又把“佛”字寫完。
“南”“泉”“國”“佛”四字完成後,王十朋立即拜別守淨。守淨把太守送下山後,欣喜非常,因為王十朋系狀元出身,其墨寶能使南天寺增輝不少。於是守淨把此四字組合成“泉南佛國”鐫刻在崖壁上,果然氣勢非凡。奇怪的是,原來南天寺的香火非常鼎盛,然而自從泉州太守王十朋的“泉南佛國”題刻上崖壁之後,三鄉五里的朝拜者卻漸稀少,香火大不如前。據說是因為“泉南佛國”的名氣太盛,諸神皆不敢貿然降臨,失去聖靈之故。
南天寺的香火凋零了數百年,至清光緒年間,泉州太守李增蔚南巡時,寺之主持方丈又請李太守題刻“菘獲降臨”四字,字的氣勢並不比王十朋的“泉南佛國”遜色,且完全可與之媲美。從此南天寺的香火又鼎盛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