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公園

南園公園

南園建於明朝萬曆年,是當時宰相王文肅(字錫爵)建設,占地三十餘畝。主要建有“繡雪堂”、“潭影軒”、“香濤閣”諸勝,是王宰相處理政務和種梅養菊之處,民間亦稱南園為“太師府”。清初,文肅之孫畫家王時敏與疊山大師張南垣合作增拓,有二峰名“簪雲”、“侍兒”,系自“弇山園”移至,乾隆時荒蕪,嘉慶、道光年間重建,同治時又修,後漸破舊,日軍侵華又一次受到破壞。1998年,在省文管會、蘇州市園林局幫助下,按原照片、原圖紙進行設計、規劃,逐步給以恢復。目前為止已恢復了“門樓”、“繡雪堂”、“香濤閣”、“大還閣”、“鶴梅仙館”、“寒碧舫”、“潭影軒”和“長廊”等十八處景點。城市山林,綠葉紅花,泉石清流,已超越了自我和物慾——人與自然的和諧。古人所追求的理想居住環境是人類發展的永恆課題,永恆的才是最有價值的。

基本信息


上海南園公園位於龍華東路800號,全園面積15838平方米。此地原系閩南同鄉泉漳會館舊址,習稱南園。民國16年和民國20年經兩度改建,在此開辦過泉漳中學,曾是中國共產黨的地下活動場所。1957年1月在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人民代表提出了將南園改建為公園的提案。同年4月,市園林管理處闢建公園,同年10月15日開放,園名沿用習稱。
1958年初園內居民全部遷出,逐移交給盧灣區綠化辦公室管理。1960年9月盧灣區副食品公司在園內設飼料加工場,公園停止對外開放。至1963年6月,上述借、占的建築和土地陸續歸還,同年10月開工復建。1964年5月初完成修復工程,同年6月1日南園第二次開放,並實行售票入園。
1965年6月,因被借作打浦路黃浦江隧道工程施工場地,公園再次停止開放。於1975年動工重建圍牆、道路和園林建築,在1979年6月11日將北半部已建成的1.1萬平方米綠地先行對外開放。這是南園的第三次開放。
南園公園主要景點有:(一)環形花壇及蘑菇形小亭。(二)長廊,面積53平方米,廊前有小水池,廊旁植紫藤。(三)南有水榭,面積28平方米。(四)金魚池,池中植睡蓮。園中樹木計約2400株。喬木主要有棕櫚、廣玉蘭、羅漢松、龍柏、黑松、水杉、合歡等,灌木較多的有蚊母樹、夾竹桃、木槿等。
地址: 龍華東路800號
交通: 36、45、96、146、隧道八線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