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靈岩禪寺

目前,靈岩禪寺大雄寶殿的造像正在貼金,擬於2008年11月份舉行開光儀式。 靈岩禪寺寮房之前建有井亭一處,古井為唐朝所建,盛唐幽情,亘古至今。 據《六合縣誌》載,作為靈岩禪寺的延伸,靈岩山之巔曾建有七級浮屠一座。

地理位置

靈岩山是雨花石的主要產地,山上名勝古蹟眾多;偃月崖、仙人洞、鹿跑泉、白龍池等自然景觀不僅風景奇絕,而且皆有動人傳說流於民間; “靈岩積雪”乃六合八景之一。

歷史淵源

靈岩禪寺建在靈岩山的半山腰,故又俗稱“半山寺”。據《六合縣誌》記載:“唐鹹通中,神建禪師受法於四祖,有逢岩即止之語,遂建道場於此岩下,為法義禪院”。據此算來,自唐以降,該寺迄今已有1140多年的歷史。悠久的歷史,再加上又曾尊為皇家寺廟,靈岩禪寺在佛教界一直保有較大的影響力;眾多文人墨客亦不吝讚美之辭,留下諸多詩篇佳句。

最新動態

靈岩禪寺飽經滄桑,且興且衰;“鹹豐八年,寺毀於賊,塔勢傾圮,待修甚急”;在抗日戰爭時期,該寺最終盡毀於日寇的炮火。直至2002年5月,原六合縣撤縣建區,欣逢盛世,百業待興,為構建宗教和睦、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滿足廣大佛教信眾的要求,六合區人民政府決定在原址復建靈岩禪寺。
2003年初,靈岩禪寺復建工程正式啟動;2006年11月9日,舉行了觀音造像開光典禮;至2008年9月,主體建築及景觀工程已全部竣工,先後建成了觀音閣、大雄寶殿、鐘樓、鼓樓、山門、圍牆、方丈寮以及井亭等。寺廟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目前,靈岩禪寺大雄寶殿的造像正在貼金,擬於2008年11月份舉行開光儀式。
靈岩禪寺觀音塑像一體三面,堪稱江北最大一尊。該造像分為兩個部分,一為蓮花座,二為觀音像。蓮花座長6.19米,寬2.19米,觀音像淨高為9.19米,造像總高度為11.38米。三面觀音正面為觀音手持佛珠,代表如意吉祥;朝南側面為觀音手捧嬰兒,譽為送子觀音;朝北側面為觀音手捧淨瓶,願天下大眾永葆平安。
靈岩禪寺寮房之前建有井亭一處,古井為唐朝所建,盛唐幽情,亘古至今。寺門之前植有竹林,竹林成片;風過處,竹聲萬壑,令人心曠神怡。林間進山神道隱見,依山勢、伴神獸,直通山腳處的石牌坊;立於斯,極目遠眺,靈岩禪寺四周古木參天,氣勢雄偉,重現古詩中描述的“數里入江路,千峰趨寺門,此中堪自適,鍾馨盡朝昏”之境界。
據《六合縣誌》載,作為靈岩禪寺的延伸,靈岩山之巔曾建有七級浮屠一座。究其緣由,在於古人信風水,認為六合之所以科舉人才屈指可數,原因就在於靈岩山“頂無銳鋒”,故而在山頂建了一座塔,名曰“文峰塔”,即意在期望六合多出人才。不幸的是,此塔於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五月,因年久失修而坍塌。目前六合有關部門正積極著手重建該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