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峰禪寺

爐峰禪寺

爐峰禪寺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區東南4公里的會稽山香爐峰,與大禹陵毗鄰,古稱天柱精舍、天柱山寺,又叫南天竺,以觀音道場聞名遐邇,有“越中佛國”、“天竺勝境”之稱。香爐峰舊有觀音峰觀音殿等遺址。歷史上,香爐峰寺院屢經興廢。宋代,寺院供奉玉雕觀音像,始稱“南天竺”,王十朋、陸游等曾入寺瞻仰,留下詩篇。明時,寺院一度為比丘尼修持之所。清代,寺院又稱“螺庵”,因寺前巨石環抱,直豎似爐,逆鏇如螺,故名。光緒七年(1881年),寺宇重建。1990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筆題寫“爐峰禪寺”額。爐峰禪寺是浙江省第二批五星級宗教活動場所。

基本信息

簡介

爐峰禪寺爐峰禪寺

爐峰禪寺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區東南4公里的會稽山香爐峰,與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大禹陵毗鄰,古稱天柱精舍、天柱山寺,又叫南天竺,以觀音道場聞名遐邇,向有“越中佛國”、“天竺勝境”之稱,現為改革開放佛教重興後紹興市最大的寺院之一。

爐峰禪寺,歷史悠久。南朝宋年間就有天柱山寺,高僧慧靜在寺弘法多年。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登攀爐峰,寫下“石凹仙藥臼,峰峭佛香爐”的名句。宋代,寺中供奉玉雕觀音像,始稱南天竺。王十朋、陸游等都到寺瞻仰,留下謳歌爐峰的優美詩篇。爐峰禪寺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道場,琳宮梵宇,既宏既麗;佛制清規,亦整亦肅;殿宇宏偉,道場莊嚴;堪稱佛徒弘法場所,信眾瞻佛聖地。

爐峰禪寺,古名天柱精舍、天柱山寺,曾名南天竺,素為觀音道場,稱越中名剎。1990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筆題寫“爐峰禪寺”額。

歷史沿革

爐峰禪寺爐峰禪寺

爐峰寺始建年代不詳。

南朝宋(420年-479年)年間,即建有天柱山寺(時名天柱精舍)。

期間,高僧慧靜棲於天柱山寺,著述弘法。高僧法慧東遊禹穴,隱於山寺誦《法華經》,足不履人間三十二年,王公貴人得一識面以為美談。建武二年(495年)卒於寺。

宋代稱南天竺,與城中蕺山北天竺相呼應,供奉玉雕觀音像,香火旺。

明、清間為比丘尼修持之所,稱螺庵。

鹹豐間(1851年—1861年),在北坡建四面觀音殿。光緒七年(1881年),重建峰頂殿宇,復稱南天竺。在此期間,山脊摩崖上相繼題刻“雲門”、“海上飛來”、“門對浙江潮”等多處。

民國期間,有佛殿、僧舍十數間,蔡元培題“慈雲廣被”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先後有能體、薛德、一塵、元香等主持寺事,觀音道場聞名遐邇,佛事相繼。1964年,峰頂尚有殿宇、僧舍十數間,石階盤山而上,兩旁峭石壁立,深谷幽邃,山勢險峻。至“文化大革命”,寺宇毀圮,佛徒還俗。

1984年,香爐峰沿邊村民自發集資,修繕廢圮殿宇,塑佛造像,供奉香火。

1988年,重建殿舍800多平方米。

1989年起,寺院重建,重建爐峰觀音寶殿,新建大雄寶殿、三聖佛殿、客堂院和青翠亭等,重建爐峰觀音寶殿,新建大雄寶殿、三聖佛殿、客堂院和青翠亭等。

1990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親筆為“爐峰禪寺”題匾賜名。其後,中國佛教協會兩任會長一誠長老、傳印長老分別為爐峰禪寺題寫“佛境”刻石和“越中佛國”照壁。山頂“慈雲廣被”匾額一方,系蔡元培所撰(原物已佚),當代書法大家沈定庵居士重書。

1991年,經市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爐峰禪寺成為紹興市區最早對外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並禮請新昌大佛寺住持悟道法師兼任爐峰禪寺住持。

1997年,高36米、長44.4米、寬30米,建築面積1332平方米的大雄寶殿宣告落成,殿內釋迦牟尼佛像由玻璃鋼脫胎澆鑄,通高18米多。

1999年,爐峰禪寺整體規劃方案正式出台,建設工程全面啟動,有序推進。

2000年,爐峰禪寺寺務管理委員會成立,住持悟道法師兼任寺管會主任,其嫡傳弟子淨芳法師任副主任。2002年,淨芳法師接任寺管會主任,2005年悟道法師圓寂後由監院淨芳法師繼任住持。

2006年11月28日,爐峰禪寺隆重舉行開放15周年慶典活動;同時,淨芳法師升座住持。

2015年,寺院正籌劃成立“紹興市爐峰慈恩功德基金”,以期更加有序地開展公益慈善工作。同年,爐峰禪寺被命名為浙江省第二批五星級宗教活動場所。

建築格局

爐峰禪寺系一大佛教建築群,依山而建,山下有大雄寶殿、天王殿,三門殿、鐘樓、鼓樓、報恩堂、會賢樓、方丈院、藏經樓(在建)、東西廂房、放生池,山腰有四面觀音殿(又名見心觀音殿)、焚香房,山頂有觀音寶殿、三聖佛殿、大悲樓、簽房、僧寮、客堂等。全寺綿長四里,地廣百畝,建築面積二萬多平方米。

從山腳往寺廟,依次是南鎮殿遺址,山門,吉祥亭,如意橋,金惠亭,雙余亭,鳳仙亭,御風樓,妙通亭,青翠亭,思遠塔,“南天竺”牌坊,共1508級石階,總長1988米。山脊最窄處不過三四米,兩側懸崖峭壁,下有羅漢潭、千丈坑,深不見底。山脊石壁上,有摩崖石刻七處,如“雲門”、“海上飛來”、“門對浙江潮”、“慈雲垂福”等。

文化歷史

爐峰禪寺爐峰禪寺

香爐峰最初建寺具體年代尚無法考證。唐代,詩人東遊越中,謁大禹陵廟、游若耶溪雲門寺者,多登爐峰覽勝。白居易登爐峰贊曰:“石凹仙藥臼,峰峭佛香爐”。詩僧靈澈曾住戒山寺,在宣州開元寺圓寂後,門人遷歸越中,建塔於天柱山麓;詩僧靈澈晚年曾住戒山寺,在宣州開元寺圓寂後,門人遷歸越中,建塔於天柱山麓。宋時,有僧供奉觀音像於寺,香火日盛,時人稱為“南天竺”,與城中蕺山北天竺相呼應,王十朋、陸游等曾游香爐峰併到寺瞻仰,留下謳歌詩篇。

佛教在中國最初的傳播,是與譯經密切聯繫的,而最早的譯經者多為西域來華的僧人,安世高就是佛經漢譯的創始人,是他首先譯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禪類的經典。安世高為東漢時西域安息國王正後太子,幼時以孝行聞名,聰敏好學,深知世間疾苦,精通各國典籍、天文地理。他承繼大統才一年,便將王位禪讓叔父,出家修行,雲遊各地。漢桓帝(147年一167年)年間,安世高隻身東來,在中原弘法譯經,歷二十年之久。漢靈帝末年,中原動亂,安世高南下廬山、廣州,輾轉來到會稽。佛教在紹興的傳播始於“安世高入會稽”,並被有關專家認定是佛教在中國南方傳播之肇端。從安世高入會稽到南朝,紹興的佛教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由於晉室南遷、名士薈萃和漢傳佛教的廣泛傳播,會稽高僧雲集,儒佛合流,學派林立,成為與建康(南京)並列的我國南方兩大佛教中心之一。白居易曾說,“夫有非常之境,然後有非常之人棲焉”,指的就是紹興一帶。明、清間為比丘尼修持之所,稱螺庵。因峰前巨石環抱,直豎似爐,鏇折如螺,故有此名。邑人張汝霖《香爐峰》詩中有“松盤佛頂巢芻尼,藤掛袈裟生簡子”句。鹹豐(1851年—1861年)年間,在北坡建四面觀音殿;光緒七年(1881年),重建峰頂殿宇,復稱南天竺。在此期間,山脊摩崖上相繼題刻“雲門”、“海上飛來”、“門對浙江潮”及《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等多處。

破壞保護

爐峰禪寺爐峰禪寺

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軍侵占紹興,重兵盤踞香爐峰,修築工事,禍害甚劇,寺院遭廢。日寇投降後,觀音殿等漸次修復。

1984年,香爐峰沿邊村民自發集資,修繕廢圮殿宇,造佛塑像,供奉香火。續有信眾出錢出力,辟山修路,漸成氣候。至1988年,重建殿舍800多平方米。

1989年,新加坡僑胞徐春榮、李韓甫率先提出“重修爐峰禪寺”的建議,並得到紹興市人民政府函復同意。先後建造青翠亭、御風樓、四面觀音殿、大雄寶殿、觀音寶殿、三聖佛殿、山上客堂等。

佛事活動

爐峰禪寺爐峰禪寺

2011年2月17日,正月十五元宵佳節,爐峰禪寺舉辦新年首堂水陸法會。天寧禪寺方丈松純長老法為爐峰禪寺新年首堂水陸法會主法。

2012年2月27日,爐峰禪寺隆重舉行文昌閣落成暨文昌菩薩聖像開光法會,方丈淨芳大和尚主法。文昌閣整體由施品潮檀越合家捐建。

2012年3月30日(農曆三月初九),以“積極弘揚佛教優秀傳統、全面推進寺院文化建設”為主題的千人拜山法會在有“越中佛國”“天竺勝境”之稱的浙江爐峰禪寺舉行。

213年2月14日,正月初五,是五路財神的聖誕之日。爐峰禪寺護法殿(五路財神殿)迎財神祈福法會隆重舉行。爐峰禪寺方丈淨芳法師親臨主法,護法檀越虔誠參拜,共同祈願。

2014年4月30日至5月6日(農曆四月初二至四月初八),爐峰禪寺龍華法會隆重啟建。浴佛法會上,鐘鼓齊鳴、梵音悠揚,四眾弟子齊集大殿。方丈淨芳大和尚身著袈裟,手執如意,在兩序大眾及儀仗隊的簇擁下,法相莊嚴地進入大雄寶殿,親自為浴佛法會主法。

2014年10月2日,時值農曆甲午九月初九,重陽節。近百隻水箱和十餘只巨大的鳥箱擺放於爐峰禪寺三門殿廣場漢白玉寶鼎周邊,水箱內滿載著活魚、甲魚、泥鰍等水生動物,鳥箱裡面是多個品種的飛禽。爐峰禪寺僧信百餘眾聚集於此,舉行一年一度大型放生法會。放生法會由方丈淨芳大和尚主法,念佛、誦經、灑淨、皈依、回向,放生法會如法如儀,儀軌整肅。

2014年11月14日,爐峰禪寺傳授三壇大戒法會正授菩薩戒在爐峰禪寺大雄寶殿前隆重舉行,325位新戒比丘排班列隊,虔誠迎請傳戒三師。在儀仗隊的引導下,得戒和尚松純長老、羯磨阿闍黎怡藏律師、教授阿闍黎允觀律師莊嚴步入戒場,於釋迦牟尼佛聖像前恭敬禮拜,拈香主法,次第登壇,入法王座。新戒比丘披搭三衣,懸缽持具,至誠俯伏,頂禮感恩。

2015年2月28日至3月6日(農曆乙未年正月初十至正月十六),爐峰禪寺乙未年第一堂水陸法會隆重舉行,爐峰禪寺方丈淨芳大和尚親臨壇場,拈香主法,各功德主、善信居士虔誠禮佛,悲心弘願,追思先人,報恩父母,為自己及家人消災祈福,度化一切有情眾生,護佑眾生福慧安康。

主要景點

護法殿

爐峰禪寺爐峰禪寺

護法殿,又稱五路財神殿,位於會稽山香爐峰山腰的四面觀音殿之南,四周層巒疊嶂,相鄰有龍泉、龍門、經幢、金惠亭、普濟橋、祖師舍利塔和“琉璃世界、天柱福地”石刻等景點。爐峰禪寺護法殿正中供奉的是正財神趙公明。護法殿上的正財神趙公明塑像,黑面濃須,頭戴鐵冠,手執鋼鞭,腳踏黑虎,神態莊嚴。趙公明聖像左右分列麒麟、貔貅、光明燈,兩壁雕繪“百子送福”、“馬到成功”圖案和如意瓶、聚寶盆、金錢、元寶等飾物。趙公明聖像後的照壁,是一幅大型的浮雕作品,上鐫百隻蝙蝠,百隻梅花鹿和篆文百“壽”,象徵福、祿、壽三星高照,惟妙惟肖,璀璨眩目。四位偏財神雄踞護法殿的東、西、南、北,分別稱為:招財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進寶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

宛委山

宛委山位於香爐峰北面。。據《史記·封禪書》載“禹封泰山,禪會稽”,所謂“禪”就是召集諸侯共同祭祀國土之神,藉以建立統一的政權國家。宛委山南麓就是當時夏禹齊集諸侯祭祀天神的地方,相傳禹治水獲取金簡玉字的“石簣”、“禹穴”也都在宛委山中。宛委山最高點海拔278米,陡峻秀麗。從山麓到山頂的直線距離只有500米,而高差卻達200米以上,整座山體的坡度也都在70°以上。

香爐峰

香爐峰為會稽山諸峰之一,因山勢挺立,形如柱石,亦名天柱山。香爐峰高354米,為紹興城南第一高峰,頂上巨石突兀,僅數十米見方,形似帶蓋的香爐,由此得名。每逢雲雨天氣,薄霧迷朦,祥靄繚繞,若爐生煙,氤氳不絕,形成“爐峰煙雨”。

舊時,香爐峰西為山陰,東為會稽,屬兩縣交界之地;北眺古越城牆,南接綿延群山。峰巒四周,有陽明洞天、若耶福地、石帆天街、彌勒岩、升仙台等古蹟。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長20餘米,高5米,在黑黝黝的岩壁上刻著紅漆復描的“般若波羅密心經”全文,每字一尺見方。摩崖面臨深不可測的陡壁,只有一條從岩壁下鑿出的稍微傾斜的小道頂托在左側峭岩之上,只有一手緊貼右面摩崖石壁,才能在狹窄的石徑上緩步行走。現摩崖題刻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前半部為越中書法名家徐生翁所書,後半部遭損經人補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

歷代方丈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有能體、薛德、一塵、元香等主持寺事。

悟道法師:爐峰禪寺1991年開放後的首任方丈。

淨芳法師:2006年,爐峰禪寺開放15周年之際升座方丈。

旅遊信息

交通

爐峰禪寺爐峰禪寺

航空: 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僅30公里。

鐵路: 蕭甬鐵路橫貫市境,紹興西至杭州50分鐘,東到寧波1小時40分鐘。寧波始發的所有列車都經停紹興站。在紹興可預訂杭州、上海始發全國各地車票,

公路:紹興有客運中心和東、西、南、北5個長途汽車站。從杭州汽車東站到紹興,中途可在柯岩下車遊覽;高速大巴中途不停,直達紹興長途客運中心。

公車:紹興市內有公共汽車線路二十餘條,火車站始發的公共汽車有:

1路(往東湖)、2路(往大禹陵香爐峰)、4路(往裡木柵)、14路(往筠溪)。7路和10路為市區環線。前往近郊(紹興縣各鄉鎮)可在分別位於南門和北門的紹興汽車南站、汽車北站乘中巴。

旅遊觀光巴士東線:火車站棗吼山,途徑:周恩來祖居、東湖;回程途徑青藤書屋、魯迅紀念館、沈園大禹陵香爐峰。旅遊觀光巴士西線:火車站棗蘭亭,途徑:周恩來祖居、魯迅紀念館、塔山、秋瑾故居;回程途徑東浦徐錫麟故居、羊山石佛

最佳旅遊時間

每年的5—10月一般為豐水期,尤其遇到暴雨,水量突增,風景尤為秀麗,此時遊覽效果最佳。

外每年3—4月,吼山的桃花盛開,也是紹興旅遊的黃金時間

門票

爐峰禪寺可以單獨售票,15元/人。(2016年2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