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前身為1981年10月8日經原兵器工業部批准成立的彈道研究所,1993年3月19日組建成立為動力工程學院,2010年7月13日為適應國家發展新能源戰略需求拓展成立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學院科研力量雄厚,長期從事軍民兩用高科技研究年均科研經費3000萬元以上,在全國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每年承擔了國家“863”、“973”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高層次項目10餘項,並參與了多項重大型號項目的研究工作。在國防科學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近五年來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0餘項。

學院簡介

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經多年建設和發展,學院已發展成為以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流體力學、工程力學和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等多學科為主的綜合型學院,曾被國家科委和國家教委授予“全國高等學校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師資力量

學院匯聚和培養了大批優秀師資力量,截止2010年9月,教職工總數為130人,其中院士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正高職稱28人,副高職稱40人,博士生導師17人;教師中博士學位比例超過50%。學院擁有“國防科技創新團隊”2個、江蘇省“科技創新團隊”1個,另有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3人入選國防科技“511人才工程”,2人獲得“霍英東基金”獎,多人入選江蘇省各類高層次人才工程。

學科建設

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學科為“211”國家重點建設學科,200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工程熱物理學科為江蘇省重點學科;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和國防科工委重點專業。學院設有博士後流動站2個,博士學位授予點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8個,每年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100多名,本科生200多名。

..

學院科研力量雄厚,長期從事軍民兩用高科技研究年均科研經費3000萬元以上,在全國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承擔國家“863”、“973”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高層次項目10餘項,並參與了多項重大型號項目的研究工作。在國防科學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5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0餘項。學院是中國兵工學會彈道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負責編輯出版中文核心期刊、EI核心版收錄刊《彈道學報》。學院在彈道領域取得的成果得到國際彈道界的公認,2005年王中原教授當選國際彈道專業委員會委員,2010年5月南京理工大學和彈道專業委員會協助中國兵工學會在北京成功舉辦了的第25屆國際彈道會議,進一步擴大了學院優勢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專業介紹

熱能與動力工程

該專業為省部級重點建設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注重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在強化傳熱與熱控制技術、燃燒理論與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熱工測量與控制等專業內容方面具有顯著特色

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主幹學科: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機械工程、測試與控制。

主要課程:大學物理、高等數學、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工程數學、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傳熱傳質學、熱工測量儀表熱工過程自動調節原理、微機原理及套用、軟體技術基礎、熱源系統與設備、熱力發動機、製冷壓縮技術、流體機械、計算機控制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等。

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
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所屬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首批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師資隊伍勢力雄厚,具有多個高尖端水平研究方向,在現代火炮發射理論與技術,外彈道理論及彈箭空氣動力與增程技術,武器系統瞬態實驗與仿真,火箭飛彈發射理論與技術,新概念武器等研究方面具有明顯的特色與優勢,在國內同專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主幹學科:力學、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武器概論、機電系統分析與設計、發射動力學、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彈道力學、中近程探測與識別技術、現代控制理論、制導原理及系統、感測與動態檢測技術、系統建模與仿真、彈藥終點效應、安全工程學、地面武器機動系統分析與綜合、液壓與液力傳動、車輛電子技術、導航與穩定理論、機械製造基礎等。

實驗室建設

一、建設內容
1.建設任務

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定"與"熱工類本科教學大綱"為指導,全面規劃、建設面向21世紀的熱能與動力工程學科,建設與本科教學相適應的實驗教學體系,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將熱能與動力工程中心實驗室建成熱能工程學科教學與科研基地,促進學科建設上一個新的台階。

具體建設任務

(1)建設先進、新型、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的實驗系統14套。滿足實驗教學需要,完善主幹課程實驗項目;

(2)更新、完善已有的教學實驗,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3)套用先進科技手段進行實驗教學,運用計算機仿真技術,開設不易直接用實驗方法得到的實驗;

(4)建設課題型實驗項目若干項,對優秀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選修;

(5)編寫出適合教改要求的實驗講義和實驗指導書;

2.完成情況

按照"211工程"建設計畫,熱能與動力工程中心實驗室共建設了實驗項目20多項。

完成建設的主要實驗系統如下:

(1)換熱設備綜合性能測試台;

(2)熱工計算機控制及仿真系統;

(3)電熱鍋爐系統;

(4)熱工測量系統;

(5)空調實驗裝置AB綜合型實驗台;

(6)壓縮製冷實驗系統;

(7)熱工過程計算機集散型控制系統;

(8)製冷壓縮機性能實驗台;

(9)散熱器熱工性能實驗台;

(10)暖通綜合實驗裝置;

(11)新型傳熱冷卻工質性能測試系統;

(12)高低溫環境實驗系統;

(13)完善熱能工程基礎實驗(煤的工業分析;導熱係數測試系統;強化傳熱實驗裝置等);

(14)完善熱工自動化實驗(濕度、壓力、流量測量;熱工調節儀表等);

建設成果

為《傳熱學》、《工程熱力學》、《製冷原理與技術》、《流體力學》、《燃燒學》、《熱交換器原理與設計》、《鍋爐原理》、《熱工測量與自動控制》、《熱工測量儀表》、《熱工自控原理》、《過程控制軟體基礎》、《熱工控制儀表》、《熱工過程自動調節儀表》、《強化傳熱及其工程套用》、《流化床技術》、《空氣調節》、《工業通風》、《供熱工程》等三十多門本科課程開出教學實驗四十八項。

為"納米流體強化傳熱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車輛高效冷卻系統關鍵部件技術"(九五重點預研項目)、"工程車輛空調"(橫向開發)、"多孔介質燃燒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提供了硬體研究條件。

"換熱設備綜合性能測試台"培養碩士研究生兩名;"新型傳熱冷卻工質性能測試系統"培養碩士研究生兩名;"壓縮製冷實驗系統"和"高低溫環境實驗系統"為形成車輛空調產品的產業化提供了測試研究手段,並已在培養碩士、博士各一名;"熱工過程計算機集散型控制系統"培養碩士研究生兩名。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該專業具有較為厚實的熱工、流體基礎,充分利用學校學科齊全的優勢,在保證系統的專業訓練的基礎上,注意計算機和自動控制等技術與拓寬的專業知識相融合,使得學生基本功紮實,在較寬的方向上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

主幹學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課程:傳熱傳質學、工程熱力學、工程流體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建築環境工程、建築設備工程。

學院領導

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領導有:

院長:王浩

黨委副書記:孫元鵬

副院長:吳軍基,陳勁操張小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