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國際關係學院

南京國際關係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是全國重點高等院校之一,是一所指揮與技術合一,以外語為基礎,多專業、多層次、多規格的綜合性軍事外交學院,是軍隊培養國際關係、國防外事、軍事外交、國際戰略研究、外語師資、部隊偵察、技術偵察、航天偵察、特種作戰指揮等各類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時也為我軍高等院校培養外語師資,是中國軍事外交和外語專業人才的培訓基地,被稱為“中國軍事外交官的搖籃”。是軍隊培養各類外語人才的重要基地。“德才兼備,政治第一”為教書育人、造就合格人才上最根本的理念,培養了一批批的優秀人才。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是重點高等院校之一。始建於1951年6月,主要任務為我軍培養國際戰略研究、軍事外交、國際外事等專業幹部,同時也為我軍高等院校培養外語師資,是我軍軍事外交和外語專業人才的培訓基地。學院設有8個系,設有英、俄、日、法等語種。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是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目前已有國際關係、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等幾個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點,並與上海外語學院聯合培養俄語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校徽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校徽
學院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占地面積4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2萬平方米。1951年建校,前身是中央軍委外國語學校,學院具有輝煌的歷程和優良的傳統,受到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高度重視。1957年2月,在中南海懷仁堂,毛澤東主席親切接見了學院的畢業學員和部分幹部、教員,併合影留念。1963年4月,經周恩來總理批准,學院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86年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1998年7月,江澤民對學院的人才培養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學院以本科教育為主,設有23個專業,開設9種外國語課程,除招收本科生外,還面向全國、全軍招收國際關係、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亞非語言文學、軍事思想等8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有的專業還招收博士研究生。
學院設有3個系,設有英、俄、日、法等多個語種。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是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有國際關係、外交學、英語語言文學、俄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亞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軍事思想、軍事戰略學、兵種戰術學、作戰指揮學、軍事情報學等12個碩士點,國際關係、英語語言文學、軍事情報學等3個博士點,並與上海外語學院聯合培養俄語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學院已經躋身全軍“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建設學科,1個全國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3個軍隊“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學院已擁有軍事外交等11個學歷教育專業,13個急需的任職教育專業。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學士學位授權點。國際戰略與軍事戰略學等3個學科專業被列為全軍“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具有現代化的電化教學設施;寬敞明亮的圖書館大樓,充實了適應各類教學需要的圖書資料,現有中外文藏書23萬冊,中外文期刊1000餘種;有先進的教學器材、專修教室和符合規範要求體育設施

專業介紹

國際調研(本科)

培養目標:軍事調研業務幹部。
招生對象:地方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高中畢業文化程度的優秀士兵。
學制:四年。
畢業學員適於在高級軍事機關從事調研工作。

軍事外交(本科)

培養目標:軍事外交工作幹部。
招生對象:地方應屆高中畢業生。
學制:四年
畢業學員適於從事軍事外交工作。

國防外事(本科)

培養目標:英語(俄語、日語)國防外事幹部。
招生對象:地方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高中畢業文化程度的優秀士兵。
學制:四年。
畢業生適於在總部、軍區機關從事涉外工作的翻譯和我國軍事外交官員的隨從翻譯工作。

邊防情報(本科)

培養目標:邊防情報幹部。
招生對象:地方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高中畢業文化程度的優秀士兵。
學制:四年。
畢業學員適於從事邊防情報工作。

國際戰略研究(本科)

培養目標:軍事情報整編幹部。
招生對象:地方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高中畢業文化程度的優秀士兵。
學制:四年。
畢業學員適於在總部、軍區機關及駐外武官處從事情報資料翻譯、整編工作。

國際調研

培養目標:軍事調研業務骨幹
招生對象:大學本科學歷的在職軍事調研幹部。
學制:一年。
畢業學員適於在高級軍事機關從事軍事調研工作。

學院特色

育人模式:學校以“忠誠、奉獻、嚴謹、求實”為校訓。以“德才兼備,政治第一”為教書育人、造就合格人才上最根本的理念。在四年大學本科教育中,學院依據年級的不同,設定了不同的教育重心,安排了不同的教育內容。
學員剛入學時,學院積極開展入伍入學教育,組織學員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雨花台烈士陵園等革命紀念勝地,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同時,大一學員正是價值觀成形與體能素質上台階的關鍵時期,學院“趁熱”對這些軍中驕子開展強化訓練,並將軍事訓練與培育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起來,在艱苦的訓練中強化其軍事素質,錘鍊其堅忍不拔的戰鬥意志、令行禁止的戰鬥作風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促進了學員綜合素質的提高。
大學二年級時,為了提高學員工作實踐的能力,學院組織學員在暑假下連當兵鍛鍊,培養艱苦奮鬥、雷厲風行、吃苦耐勞的精神;大學三年級時,學員又參加軍政教學社會實踐,到蘇皖革命老區與人民民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在社會這本活生生的“教材”中吸取“精華”;大學四年級時,學員面臨畢業分配,學院進行以“服從大局,自覺奉獻”為主題的畢業分配教育,鼓勵廣大學員走向工作崗位,開創自己輝煌的事業。這些活動的開展,堅定了學員的信念,磨練了學員的意志,提高了學員的素質。這種育人模式也被精闢地概括為“全程育人模式"。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教改目標:2004年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學院通過“融、拓、分”等措施,構建了特色鮮明、互相依存的學科專業“生態鏈”。融,將外語融入專業。學科調整後,外語這一學院的傳統優勢學科沒有出現在本科專業設定中。這並不意味著該專業的消亡,而是通過將外語融入軍事外交、國際關係等專業,使其更好地為各專業服務。實踐證明,這項改革不但沒有削弱外語學科,而且為其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套用和研究領域。拓,拓展國際關係專業。為培養複合型、套用型戰略研究和分析人才,學院適時地對原有國際關係專業實行擴容改造,將國際安全與國際戰略的內容納入本科和研究生教學範圍。2005年,“具有軍隊特色的國際關係學科體系建設”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軍隊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教學科研:學院成立了科研部,並以此為契機,學院整合科研力量,統籌科研工作,組織專家名師和科研骨幹為其“會診”,開出了一劑“活血化瘀、強筋壯骨”的“良方”:對學院發展方向進行了重新定位,決定加速向綜合性教學研究型院校方向發展;高起點、高標準制定了科研規劃,開展高質量的科研工作,積極引導教學、科研人員把精力放到部隊急需解決的套用型、實戰性課題上。學院加大了對立項課題的資金投入,對獲得科研成果的給予獎勵,獲得重大成果的給予重獎,還將科研成果與晉職、專業技術職務的評定掛鈎,對取得重大成果的科研人員給予破格提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