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是全國有影響的綜合性中醫藥學術刊物,1959年創刊,由南京中醫藥大學主辦。

學報簡介

刊名: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辦: 南京中醫藥大學
周期: 季刊
出版地:江蘇省南京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大16開
ISSN: 1009-3222
CN: 32-1561/C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創刊時間:1999
本刊是全國有影響的綜合性中醫藥學術刊物,1959年創刊,由南京中醫藥大學主辦。設有理論研究、中醫基本概念論析、江蘇近代名老中醫學術精華、臨床研究、臨床經驗、針灸經絡、方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教學研究、綜述等欄目。重點為中醫藥高中等院校教師、學生及醫藥人員服務,尤其是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欄目新穎,切合實際,內容豐富,實用性強。

主要欄目

專家論壇
博士生導師訪談錄
學術探討
臨床研究
方藥研究
針灸推拿
醫史文獻
臨證集萃

獲獎情況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收錄
中過科技論文統計源刊
中國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首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

投稿須知

1、大標題不得多於20個字,標題下寫作者姓名。
2、姓名下為作者單位、地點及郵政編碼。
3、寫摘要,300字以內,濃縮全文精華。不要出現“本文”等介紹性詞句。
4、寫關鍵字3-8個。
5、將以上內容(從大標題到關鍵字)全部用英語寫出,置於文末。
6、寫出中圖分類號(如有困難,可由編輯代寫)。
7、文中圖表必須有序號和圖題或表題,儘量使用三線表。
8、寫出作者簡介,不得缺項。如:
作者簡介:劉小里(1957-),女,回族,河北唐山人,嶺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
9、文中引文出處應標明序號,出自著作的應標明頁碼,出自期刊的應標明所引文章的起止頁碼。出自同一參考文獻的引文用同一序號。

注意事項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新穎性和邏輯性,有理論性和指導實踐意義。
2.文稿要求論點鮮明、數據可靠、資料翔實、分析方法正確,語言精練、書寫工整。
3.研究類文稿和綜述、講座稿件全文在5000字左右,臨床經驗交流稿件全文在3000字左右。文章格式請按照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分前言、對象與方法、結果、討論),研究類文稿應另附150~200字中、英文摘要,3~5個關鍵字。英文摘要還應包括文題、作者單位、作者姓名、郵政編碼。中、英文摘要應採用結構式著錄:含目的(Objective )、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Conclusion)。
4.文稿(可用複印件)要求列印在16開白紙上,字跡清楚,簡化字以國務院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簡化字總表》為準。數字請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七個單位公布的《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書寫。計量單位請用國際標準計量單位,外文需打字或用印刷體書寫,並註明文種、大小寫和正斜體。圖請用白紙單面墨繪,尺寸應較計畫刊出者大一倍。照片請用光面紙印出,要求清晰、層次分明。圖和照片不得摺疊和出現劃痕,背面請註明圖號、作者、文題和上下向。
5.文稿中摘編或引用他人作品,請按《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及其來源,在參考文獻表中列出。未公開發表的資料請勿列入參考文獻,必要時可在文中加注,說明作者、文題和來源。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本刊採用順序編碼制,引用處依出現的先後以阿拉伯數字排序,並用方括弧標註。
6.來稿請自留底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收到本刊收稿回執後3個月後未接到本刊採用通知時,作者可自行處理。
7.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以對來稿作文字修改、刪節。對內容的修改,應徵得作者許可。如作者不允許對內容修改,務請在來稿中註明。
8.來稿請第一作者所在單位領導審核並附單位介紹信。來稿請勿一稿兩投或多投,如該稿曾在學術會議上宣讀或在內部刊物上刊出,或用其他文種發表過,請在投稿時加以說明。
9.來稿首頁作者單位後請註明單位所在城市名稱及郵編。此三項請列於首頁正文下方,並用橫線隔開。項目資助課題請註明資助單位及編號。為方便聯繫,請留電話號碼或E-mail地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