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春園

半春園

半春園,全名為香海蓮社半春園,占地200餘萬平方呎,是香港新界大埔區內面積最大的佛教寺院,位於大埔西部的石鼓壟,其黃筱煒故居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其大雄寶殿、德煒堂及玻璃屋則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1953年黃筱煒創立“哆哆佛學社”,以半春園為道場,南遷到現址山腳處,增設園林山景以及多間殿堂,其中“大雄寶殿”內供奉由江蘇運來的西方大聖三佛,殿前設有一對銅麒麟司閣,當時興建的部分亭台樓閣,至今仍保持原貌。 1967年半春園移交香海蓮社接管,易名為香海蓮社半春園,重修“大雄寶殿”香蓮花池,並先後增建“地藏殿”、“觀音殿”、“藏經閣”和“思親堂”等。

半春園,全名為香海蓮社半春園,占地200餘萬平方呎,是香港新界大埔區內面積最大的佛教寺院,位於大埔西部的石鼓壟,其黃筱煒故居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其大雄寶殿、德煒堂及玻璃屋則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歷史

半春園建於1930年代初期,本在錦山山上,由一名叫黃筱煒的居士在其家族所有之地興建作靜修之用。1953年黃筱煒創立“哆哆佛學社”,以半春園為道場,南遷到現址山腳處,增設園林山景以及多間殿堂,其中“大雄寶殿”內供奉由江蘇運來的西方大聖三佛,殿前設有一對銅麒麟司閣,當時興建的部分亭台樓閣,至今仍保持原貌。
1967年半春園移交香海蓮社接管,易名為香海蓮社半春園,重修“大雄寶殿”香蓮花池,並先後增建“地藏殿”、“觀音殿”、“藏經閣”和“思親堂”等。

名稱典故

早年黃筱煒居士定期與兩名知己前往半春園作半日游,交流佛學及誦經膜拜,“半春”二字,內含三人半日之意。

大雄寶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