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唐棗

千年唐棗

碑陽“唐棗”二字,由中國著名書法家蔣維崧先生書寫。 千年唐棗樹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被譽為“中華棗王”,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欲伐此樹,當地村民冒死相護,中華之浩氣,樹態之雄壯,使敵卻步。

千年唐棗樹位於山東省慶雲縣慶雲鎮周尹村,距縣城11.5公里,樹高6.5米,胸圍4米。從北側觀其樹幹似鏤龍雕鳳,蒼勁遒逸;由南觀之,腹鼓腔空,可容頑童。初夏花開,蜂飛蝶舞;中秋果熟,葉碧珠紅,年可收紅棗百餘斤。樹旁有唐棗碑一方。碑陽“唐棗”二字,由中國著名書法家蔣維崧先生書寫。碑陰鐫刻碑文,由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宗惟成書寫。書寫此碑文時,宗老已七十六歲高齡,三百餘字楷書,筆筆意到,平正遒勁,是不可多得的書法珍品。
千年唐棗樹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被譽為“中華棗王”,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相傳,隋末瓦崗寨起義軍將領羅成在此樹下栓馬歇涼,時值中秋,棗兒偶落鞍褥囊中,羅成不願獨享,遂獻於唐王品嘗。因棗兒色鮮味甘,後被詔封為“糖棗”,後世傳為“唐棗”。又傳明燕王掃北時,眾多當地百姓躲避唐棗樹下,忽降大霧瀰漫,使匿於樹下的百姓免於兵亂,因而被當地百姓稱為“神樹”。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欲伐此樹,當地村民冒死相護,中華之浩氣,樹態之雄壯,使敵卻步。張秀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