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渡國家地質公園

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地處北京市房山區西南部、拒馬河中上游,總面積301平方公里,以“山奇水秀、谷壁峭立、峰林疊翠、石美潭深、景致幽勝”而著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岩溶峰林大峽谷景區,被譽為“青山野渡、百里畫廊”。

基本信息

地質公園介紹

十渡國家地質公園於2005年6月19日正式掛牌,是我國批准的第三批國家級地質公園之一。
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地處北京市房山區西南部、拒馬河中上游,總面積301平方公里,以“山奇水秀、谷壁峭立、峰林疊翠、石美潭深、景致幽勝”而著稱,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岩溶峰林大峽谷景區,被譽為“青山野渡、百里畫廊”。

主要景點

地質公園以拒馬河為依託,以典型的峰林、峰叢、岩溶洞穴等喀斯特景觀為主體,具有豐富的構造遺蹟、海相沉積遺蹟和厚重的歷史文化景觀。其中,地表岩溶景觀主要有筆架山峰林、馬鞍山峰叢、孤峰獅子山及五星峽;地下岩溶景觀有仙棲洞龍仙宮、246米深的東關上大地穴、三清雙層地下大峽谷等;海相沉積遺蹟景觀有各種形態的疊層石、石中石、風暴岩波痕等:構造遺蹟景觀有一線天、太陽升龍山佛字五星峽等地質奇觀;植被景觀有103科570種野生植物及許多次生林;人文古蹟有張坊古戰道、古塔、摩崖造像、金仙公主廟、古城牆遺址、穆柯寨、平西抗日烈士陵園及紀念館等。眾多的地質景觀構成了一冊涵納自然山水奇觀和謎般地學知識的地質教科書。
自2004年1月19日十渡風景區被國土資源部批准建設國家地質公園以來,園區按照國土資源部、北京市政府及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總體規劃要求,加大地質公園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狠抓環境綜合整治,投資2000多萬元,實施了拓寬公路、硬化街道、修繕燈箱、整頓秩序、綠化美化、保護水源等一系列工程。並按照國家地質公園的建設標準進行了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安裝了國家地質公園標誌碑、地質公園界碑、地質公園導示牌、景點路線引導牌、公園交通指示牌、地質遺蹟景觀科普說明牌,建設了面積1000平方的十渡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邀請地學專家對園區導遊員及工作人員進行地學知識培訓,編寫了地學知識導遊手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