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酒局

十大酒局

十大酒局一般指中國古代十大酒局 古人酒局,或驚心動魄,或極盡風雅。遙想古人當年種種盛況,今人除了佩服,還是佩服。五體投地之餘,別無他想。大路今日未與天下酒友事先商量,擅自推出古代十大著名酒局,全當拋磚引玉,實在惶恐之至。既然是自己一人當評審,那也得有言在先,先立規矩。史上所有與愁酒、苦酒、毒酒、假酒、春酒相關的品級不高的酒局,諸如“濃睡不消殘酒”、“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曹孟德酒後殺人、潘金蓮醉臥葡萄架之類,不在此次評選之列。

要有好醉,須得有一流酒局。俗話說,飯有飯局,酒有酒局。酒局不好,不如不飲。今人常有以老白乾當雪碧來解渴而故作痛飲狀,雖有兩三酒友但話不投機面面相覷,你一杯我一杯喝酒如搗蒜,有時更以一袋涪陵榨菜、幾粒水煮花生便充下酒之餚,時不時還有酒膩子、撒酒瘋等不入流之酒態。唉,此等酒狀,此等酒局,與古人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飲酒境界之高下,判若雲泥。這足以令今日廣大酒中知己汗顏不已。
古人酒局,或驚心動魄,或極盡風雅。遙想古人當年種種盛況,今人除了佩服,還是佩服。五體投地之餘,別無他想。大路今日未與天下酒友事先商量,擅自推出古代十大著名酒局,全當拋磚引玉,實在惶恐之至。既然是自己一人當評審,那也得有言在先,先立規矩。史上所有與愁酒、苦酒、毒酒、假酒、春酒相關的品級不高的酒局,諸如“濃睡不消殘酒”、“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曹孟德酒後殺人、潘金蓮醉臥葡萄架之類,不在此次評選之列。杜甫的《飲中八仙歌》詩,詩中所述八仙分別是:賀知章、汝陽王李璡、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焦遂。在詩中,杜甫分別以三兩句詩,就把唐朝八位“酒仙”的醉態和性格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八個“酒徒”姿態各異,熱鬧而有趣,活靈活現。 古人說“二士共談,必說妙法”,這“飲中八仙”齊聚,會是怎樣的一種盛況?我們只能從杜甫的詩里來揣摩體會了。雖然歷史上沒有這“飲中八仙”齊聚一堂的明確記載,但盛唐時各種酒會盛行一時,參與者甚眾。這飲中八仙”,都是當時的名人,或同朝為官,或詩文相交,或意氣相投,我們知道,名人一向喜歡扎堆,他們八個可能經常相聚在一起飲酒,有時在白天,有時在夜晚;有時在秋雨綿綿中舉杯把盞,有時在春雷陣陣里開懷痛飲。杜甫用詩把他們那瀟灑快活的神仙酒局場面記錄下來並傳於後世。 一仙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陽王: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李适之: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四仙崔宗之: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五仙蘇晉: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六仙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張旭: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秦朝末年,秦王朝朝政混亂,天下諸侯紛紛自立部隊,以圖消滅秦朝。楚懷王與諸侯約定,“先入關中者王”。劉邦與項羽也揭竿起義,各自率領一支部隊,和眾諸侯一起對秦朝形成圍攻之勢。項羽將兵英勇善戰,不斷與秦兵主力交鋒,似乎忘卻了“先入關中者王”的約定。劉邦兵力雖不及項羽,卻能避實就虛,搶先破鹹陽(秦始皇的都城),占領了關中。項羽得知大怒,派當陽君擊關,入關後,到達戲西。劉邦自知還無力與項羽抗衡,只好退出鹹陽,駐軍霸上。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暗地裡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愈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在即。項羽的季父項伯和張良有交情,親自來見張良,勸張良逃命。張良把項伯引見給劉邦,劉邦得知此事,大吃一驚,為大計所慮,以婚姻為手段,和項伯約為親家,請求項伯暗中相助。於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並讓劉邦次日來謝項羽。項羽在鴻門設宴招待劉邦,宴上雖不乏美酒佳肴,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早已看出了劉邦的野心和潛在的實力,一直主張殺掉劉邦,以絕後患,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見劉邦示弱,竟無視范增的多次示意,猶豫不決,下不了殺手。於是,范增召項莊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拔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指責項羽不遵守楚懷王的約定,誅殺有功之臣,與亡秦無異。項羽生平直性子,一時竟無言以對。但見此人氣度不凡,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後,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劉邦則借上廁所的機會,在樊噲等人的保護下回到了灞上。後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酒力,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壁一雙,並向大將軍(亞父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收下。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卻撥劍將玉斗撞碎。這是另一場雙龍會,但參與者卻比煮酒論英雄那場酒局要多,發生的年代也要早三百年。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之間的強強對話,一時風雲際會,楚漢群雄龍驟虎步,聚於新豐鴻門。整個鴻門宴的過程,跌宕起伏,險象環生,劉邦屢屢處於危局,卻次次能化險為夷。十大酒局之季軍:煮酒論英雄東漢末年,曹操“迎駕”出逃長安的漢獻帝,定都許昌,改元建安。以“奉天子以令諸侯,勤耕植以蓄軍資”為方針,相繼削平袁術、呂布、劉表等割據勢力,統一北方。208年位至相國,雖仍有人臣名分,但實際上在行皇帝之事。時,劉備雖貴為皇叔,卻勢單力薄,曹操多疑,為防曹操謀害,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連關雲長和張飛都蒙在鼓中,說劉備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 一天,劉備正在後園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敘話,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曹操說,則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見此梅,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聽後心神方定,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突然陰雲密布,天空烏雲之態宛若龍形,曹操便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劉備,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一一否定。 曹操此次目的是想打探劉備心裡,看他是否有稱雄於世的想法。於是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劉備問,當世誰能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筷子,也掉在地下,而此刻正巧一聲響雷,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雷聲所驚,才掉了筷子。曹操聽後放下戒心,嘻笑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接道,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經過這樣的掩飾,劉備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 此次酒局堪稱雙龍聚會。從曹操的“說破英雄驚殺人”到劉備“隨機應變信如神”,可謂步步玄機。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態,雄霸天下之志表露無疑;而劉備隨機應變,進退自如,也表現出了一世豪傑所應有的技巧和城府。這一場政治交心,雙方都是贏家。十大酒局之四:群英會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紮在長江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箭拔弩張,準備大戰一場。蔣乾,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謀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免得大動干戈。曹操聞知大喜,親自置酒為蔣乾送行。這天,周瑜正在帳中議事,部下傳報"故人蔣乾相訪"。周瑜聞訊,已經猜出蔣乾來意,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連忙吩咐眾將依計而行,隨後帶著眾人親出帳門迎接。二人相見,寒暄一番,周瑜挽著蔣乾手臂同入大帳,設盛宴款待蔣乾,請文武官員都來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劍交給一員大將,命他掌劍監酒,吩咐道:"蔣乾和我是同窗契友,雖從江北到此,卻不是曹操的說客,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準共敘朋友舊交,有人提起兩家戰事,即席斬首!"蔣乾聽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周瑜又對蔣乾說道:"我自領兵以來,滴酒不飲,今日故友相會,正是:江上遇良友,軍中會故知。定要喝它個一醉方休!"說罷,傳令奏起軍中得勝之樂,開懷暢飲。酒至半酣,周瑜舉杯祝酒道:"在座各位,都是江東豪傑,今日之會,可稱作群英會!真是-同窗契友會’群英’,江東豪傑逞威風!"隨後,乘著酒興,起身舞劍作歌: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直喝得酩酊大醉。蔣乾被老同學今日的豪氣和功成名就刺激的夠嗆,倒也絲毫不敢提及遊說周瑜投降曹操的事。這時他忽然擔心起來,責備自己當時怎么在曹丞相面前把話說的那么滿,現在回去怎么也得有個交代呀。管不了那么多了,總得有點收穫回去。於是他劍走偏鋒,就有了晚上偷聽、盜書等宵小行為。後來曹操果然中計,斬了水軍首領蔡瑁、張允。赤壁之戰中,蔣乾也算為東吳立了件大功。在這次酒局中,本來長相有點仙風道骨的蔣乾,去變得鼠里鼠氣的。反過來,他的老同學周瑜,表現出了非凡的氣魄、風度和智謀,成為千古佳話。十大酒局之五:千叟宴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在陽春園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他並即席賦《千叟宴》詩一首,故得宴名。千叟宴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其影響力比現在的春節團拜會要大的多。 按照清廷慣例,每五十年才舉辦一次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適逢清朝慶典,乾隆帝為表示其皇恩浩蕩,在乾清宮舉行了千叟宴。宴會場面之大,實為空前。被邀請的老人約有三千名,這些人中有皇親國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飽學鴻儒,當眾吟詩聯句,即席用柏梁體選百聯句被史官記錄入史。乾隆皇帝還親自為90歲以上的壽星一一斟酒。當時推為上座的是一位最長壽的老人,據說已有141歲。當時乾隆和紀曉嵐還為這位老人做了一個對子,“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根據上聯的意思,兩個甲子年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歲。下聯是古稀雙慶,兩個七十,再加一,正好141歲。堪稱絕對。 舉辦"千叟宴",有什麼好處呢?第一,可以達到提倡尊重老人、孝敬老人的目的,符合中國人的傳統道德規範;第二,可以表明乾隆皇帝的功德得到了全國人民的首肯;第三,還可以表明在乾隆帝統治的六十年中,四海昇平、百姓都得以長壽。這叫一舉三得。這酒局中體現出來的皇家氣派自與民間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廚精心製作的免費滿漢全席,所有皇家貢品酒水也都全免。在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們爭先恐後,一邊說著“多虧了朝廷的政策好”,一邊大快朵頤,狼吞虎飲。據說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千叟宴這場浩大酒局,被當時的文人稱作“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十大酒局之六:杯酒釋兵權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的一天,也就在宋太祖趙匡胤即位不久,趙匡胤特地準備了非常豐盛的酒宴,將曾為他立下汗馬功勞的高級將領石守信、韓令坤、高懷德、王審椅、張令鋒、趙彥徽等請入宮中。飯飽酒酣之時,趙匡胤不無感慨地對大家說:“我當上皇帝,全靠你們。我們本來是患難與共的好兄弟,從前帶兵打仗的時候,像這樣的宴會三天兩頭就要舉行一次。可當了皇帝以後,因為國家的事太多,這樣的宴會就少了起來,咱們兄弟之間也顯得生分起來,望大家能夠包涵。” 眾大將不解其意,石守信忙說:“皇上太掛念臣子了,雖說在皇上這裡喝酒喝得少了,但我們自己在下面卻沒少喝,皇上不必掛慮。” 這時,趙匡胤心事重重地長嘆一聲,語調淒涼地說:“你們倒痛快,想喝酒就喝酒,想打獵就打獵,我可晚上經常睡不好覺。”大將們更加莫名其妙,個個大氣不敢出,宴席上一片沉默。過了一會兒,趙匡胤亮出了底牌:“你們都對我忠心耿耿,並無異心,我擔心的是如果你們部下有貪圖富貴之人,有朝一日也強將黃袍加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是想推也推不掉,到時問題就難辦了。”石守信等人這才聽出了弦外之音,個個如坐針氈,惶恐著請太祖指點一條生路。趙匡胤便委婉誘導他們交出兵權,多購良田美宅,為子孫創下永久的家業。還可多養些歌兒舞女,每日飲酒取樂,以盡天年。如果能這樣的話,君臣之間互不猜疑,上下相安。石守信等人大悟,第二天便上表假稱有病,要求解除兵權。趙匡胤欣然同意,罷免了他們的軍職。不久,太祖以同樣的方法罷免了各藩鎮的節度使。至此,禁軍與藩鎮的兵權都集中到了趙匡胤手裡。就這樣,趙匡胤以設宴喝酒這種溫和的方式,解除了曾擁護他登上帝位的各位統兵將領的兵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酒局—“杯酒釋兵權”。十大酒局之七:新亭會酒,能使人沉淪,亦能使人振奮。東晉新亭會就是因酒而振奮人心的典型酒局。 西晉末年,中原經過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後,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被迫紛紛舉家南遷。南渡後的北方士人,雖一時安定下來,卻經常心懷故國。每逢閒暇,名士高門定期聚眾舉辦酒會,清談闊論,盡興而歸,形成了一個極其風雅的傳統。他們便相約到城外長江邊的新亭飲宴。一次,名士周顗嘆道:"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在座眾人也有同感,遙想當年盛況,不由悲從中來,連連嘆息,感懷中原落入夷人之手,一時家國無望,紛紛落淚,情緒十分低落。看到這種場面,為首的名士王導立時變色,厲聲道:“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做楚囚相對泣邪!"眾人聽王導這么說,十分慚愧。通過王導的開導,大家表示不再沉淪,決心立即振作起來。 當年北方人流寓江南,倍思故土,眾士人便相聚在長江邊新亭飲酒,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會。 這次新亭酒會對東晉政權的建立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北方士人是組成東晉司馬睿政權的重要力量,此次酒會上王導打消了眾士人的萎靡頹廢之態。後來,眾士人團結起來,使東晉政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很快建立起來。名相王導也被時人稱為"江左自有管夷吾(管仲)。十大酒局之八:杜康美酒醉劉伶“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凡造酒的人都敬重杜康,把杜康看作酒家的神仙,漸漸地,杜康便成了美酒的代名詞了。 傳說晉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與杜康還有一段極為有趣的淵源。 劉伶好飲酒也極能飲酒,酒量之大,舉世無雙。由於對當時的政治不滿,他便經常出外遊歷,喝酒。有一次,劉伶來到洛陽南邊,走到杜康酒坊門前,抬頭看見門上有副對聯,寫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高處的橫批寫著:“不醉三年不要錢。”劉伶一看這副對子,心裡很不高興。心想,這開酒坊的人也該先打聽一下我劉伶的名聲,再想想該不該夸此海口。誰人不知我劉伶:往東喝到東海,往西喝過四川,往南喝到雲南地,往北喝到塞外邊。東南西北都喝遍,也沒把我醉半天。既然你口氣這么大,我就把你的罈罈罐罐都喝乾,不出三天就叫你把門關。 劉伶帶著氣進了酒館。杜康便拿出酒來叫他喝,喝了一杯還要喝,杜康就勸他不要再喝,他不依。喝了第二杯,他還要喝,杜康說,再喝就要醉了。他不聽,又要了第三杯。三杯下肚,劉伶說道:“頭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還甜,三杯酒一下肚,只覺得天也轉,地也旋,頭腦及暈,眼發藍,只覺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般。”他果真喝醉了,出了酒坊往家走去,一路東搖西晃,口裡還嘟嘟囔囔說著胡話。 一回到家,劉伶就醉倒了。他交代妻子說:“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內,上邊埋上酒糟,把酒盅酒壺給我放在棺材裡。”說完,他就死了。他一生好飲酒,因而他的妻子按照他說的安葬了他。 不知不覺,三年過去了。一天,杜康到村上來找劉伶。劉伶的妻子上前開門,問他有什麼事情。杜康說:“劉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還沒有給酒錢呢!”劉伶的妻子聽了十分惱火,說:“劉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誰家的酒,回家就死了,原來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還來要酒錢,我還要找你要人呢!”杜康忙說道:“他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領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他們來到劉伶埋葬的地方,挖開墳墓,打開棺材一目的地,劉伶穿戴整齊,面色紅潤,像生前一樣。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劉伶醒來,醒來!”劉伶果然打了個哈欠,伸伸胳膊,睜開了眼,嘴裡猶喃喃夸道:“好酒,好酒!”從此以後,“杜康美酒,一醉三年”就傳開了。有人說杜康和劉伶後來都成了仙,上天去了。杜康故意造酒作坊引劉伶醉,就是為了度他成仙的。十大酒局之九:貴妃醉酒楊玉環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楊玉環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於蜀郡(今四川成都),出身宦門世家。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開元二十八年十月,與李瑁成親五載的楊玉環離開壽王府,來到驪山,此時她才22歲,玄宗則56歲,玄宗先令她出家為女道士,後冊立楊玉環為貴妃。楊玉環自入宮以後,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卻說這天傍晚,皇宮院內涼風習習,皓月當空。唐玄宗與楊貴妃本來相約在百花亭品酒賞花。唐玄宗有三宮六院,偶爾也去別的妃子處。誰知唐明皇中途駕轉西宮梅妃處,與梅妃共度良宵。楊玉環只得一人在百花亭獨飲,趁醉發泄苦悶和不滿。她自斟自飲,借酒澆愁,想到人生如夢,君心難測,更加情緒低落,漸漸不勝酒力,喝了一會兒不覺沉醉,邊飲邊舞,嘴裡念叨著"李二郎你枉為人君,說話不算數……"景色撩人,萬般春情,此時竟難自排遣,加以酒人愁腸,楊貴妃醉態十足。直到月西星淡,她也沒有等來皇上。她一步三搖,被人攙扶著回到自己的住所。在太監的啟發下,她割下一縷青絲,托高力士捎給唐明皇,以表心跡。貴妃醉酒歷來被公推為中國傳統四大美人圖之一。在此次酒局中,楊貴妃美中見醉,醉中見美,與太監宮女們演了一出流傳千古的好戲。十大酒局之十:醉打金枝唐代宗時期,經歷過武后亂政、安史之亂後,終於暫享了一段太平盛世。唐朝功臣郭子儀第六子郭曖被代宗招為駙馬,娶昇平公主為妻。昇平公主是唐代宗與沈後的女兒,曾深得唐代宗寵愛。昇平公主自恃金枝玉葉,處處以皇家宮規、君臣大禮管束制約丈夫。郭曖雖心有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按照郭家的規矩,每天清晨,兒孫晚輩都必須到郭子儀面前請安;而郭曖與昇平公主居住的駙馬府離郭府較遠,每日請安不太方便,於是郭家特別對他倆破例,允許他們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早晨,到郭府問候老人,以盡子媳之道。對這個規定,昇平公主無話可說,同意執行,但每次臨行前,洗漱梳妝,總是拖拖拉拉,在郭曖的催促中勉強起程,到了郭府,總是郭家其他子媳早已站在郭子儀門下等候很久了。為此,郭曖對昇平公主滿腹怨言,但念在她公主的份上,勉強沒有追究,只是每次說明道理,加緊了催促。 郭子儀70壽誕的時候,郭曖特意起了個大早,叫昇平公主起身去郭府為家翁祝壽。昇平公主卻突然推說受風頭痛,不願起來,叫郭曖一人去。郭曖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往日的怨氣連同今日的怒氣一同爆發出來,對著昇平公主大聲吼道:“你不就是仗著你父親是天子嗎?我父親還不願做那皇帝呢!” 昇平公主聽了這話,氣得面色發白,趴在床上,聲色俱厲地指著郭曖叫道:“欺君罔上,罪當誅殺九族!” 郭曖這時正在氣頭上,聽了公主的話也決不相讓,教訓道:“皇帝又怎樣?你在我這裡就是郭家的媳婦,不遵守孝道,我不但罵得,還能打得!”昇平公主見他竟然還敢動手,怒道:“你打,你不打就不是郭子儀的兒子!”郭曖聽罷,愈發憤怒,一躍而起,上前抓住昇平公主猛推了一下;昇平公主見他真的敢動手,也更加憤怒:“看我殺了你們郭家!”郭曖聞言氣急敗壞,不由地揮手給了她一巴掌。 昇平公主腫著臉,哭哭啼啼地乘車回到皇宮,一見到父皇,昇平公主悲不自勝地撲倒在父皇腳下,聲淚俱下地訴說著她在駙馬府挨打的事,並堅決要求父皇懲辦郭家。代宗了解情況後,安慰了女兒一場,代宗就命她速回駙馬府,不可再事喧鬧。 郭子儀得知兒子與公主大打出手,而且還說了一句要命的大話,大驚失色之下,把這個不懂事的兒子捆了起來,直送進宮中,向皇帝親家請罪。代宗看見這個場面,不禁哈哈一笑,親自起身,為小女婿鬆綁,並向郭子儀說了一句至今令人感嘆的話:“不痴不聾,不作家翁。”他寬解郭子儀道:“小兒女們在閨房中幾句戲言氣話,我們作長輩的,何必當真?又何必去管這種夫妻閒事呢?” 從此以後,郭子儀對唐皇朝更加忠貞不貳。他的行為也帶動了一大批與他有關係的將領忠心耿耿地為皇朝效命;昇平公主在之前似乎是個不聽話而沒有見識的女人,但經此一事後,大有長進,性情變得謙恭端莊,溫柔賢淑,這直接影響了她的一對兒女。兒子郭縱,娶順宗女漢陽公主,官至大司農,以忠耿清廉聞名。女兒郭氏,嫁給憲宗為妃,仁厚謙讓,身歷五朝,是歷史上以賢德著稱的郭太后。郭氏家風,百世流芳,從此“打金枝”引為千古美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