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

十六年前的回憶

《十六年前的回憶》本文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

基本信息

原文

<<十六>年前的回憶>>

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親的被難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親每天夜裡回來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又出去了。有時候他留在家裡,埋頭整理書籍和檔案。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我奇怪地問他:“爹,為什麼要燒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會兒,父親才回答:“不要了就燒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麼!”

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麼,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後來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檔案燒掉。才過了兩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裡還不見回來。第二天,父親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廳里去了。我們心裡都很不安,為這位工友著急。

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這裡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來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換上了新袷衣,母親帶她到娛樂場去散步了。父親在裡間屋裡寫字,我坐在外間的長木椅上看報。短短的一段新聞還沒看完,就聽見啪,啪……幾聲尖銳的槍聲,接著是一陣紛亂的喊叫。

“什麼?爹!”我瞪著眼睛問父親。

“沒有什麼,不要怕。星兒,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親不慌不忙地從抽屜里取出一支閃亮的小手槍,就向外走。我緊跟在他身後,走出院子,暫時躲在一間僻靜的小屋裡。

一會兒,外面傳來一陣沉重的皮鞋聲。我的心劇烈地跳動起來,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親。

“不要放走一個!”窗外一聲粗暴的吼聲。穿灰制服和長筒皮靴的憲兵,穿便衣的偵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擁而入,擠滿了這間小屋子。他們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們包圍起來。他們每人拿著一支手槍,槍口對著父親和我。在軍警中間,我發現了前幾天被捕的工友閻振三。他的胳膊上拴著繩子,被一個肥胖的便衣偵探拉著。

那個滿臉橫肉的便衣偵探指著父親問閻振三:“你認識他嗎?”

閻振三搖了搖頭。他那披散的長頭髮中間露出一張蒼白的臉,顯然是受過苦刑了。

“哼!你不認識?我可認識他。”偵探冷笑著,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夥,“看好,別讓他自殺,先把手槍奪過來!”

他們奪下了父親的手槍,把父親全身搜了一遍。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因為他明白,對他們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殘暴的匪徒把父親綁起來,拖走了。我也被他們帶走了。在高高的磚牆圍起來的警察廳的院子裡,我看見母親和妹妹也都被帶來了。我們被關在拘留所里。

十幾天過去了,我們始終沒看見父親。有一天,我們正在吃中飯,手裡的窩窩頭還沒啃完,聽見警察喊我們母女的名字,說是提審。

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髮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爹!”我忍不住喊出聲來。母親哭了,妹妹也跟著哭起來了。

“不許亂喊!”法官拿起驚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

“這是我的妻子。”他指著母親說。接著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這是我的兩個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嗎?”法官指著我問父親。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親說出哥哥來,就這樣搶著說了,我不知道當時哪裡來的機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氣沖沖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塊木板狠狠地拍了幾下。

父親立刻就會意了,接著說∶“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個鄉下人。我的孩子年紀都還小,她們什麼也不懂。一切都跟她們沒有關係。”父親說完了這段話,又望了望我們。

法官命令把我們押下去。我們就這樣跟父親見了一面,匆匆分別了。想不到這竟是我們最後的一次見面。

28日黃昏,警察叫我們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們回到家裡,天已經全黑了。第二天,舅姥爺到街上去買報。他是從街上哭著回來的,手裡無力地握著一份報。我看到報上用頭號字登著“李大釗等昨已執行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團雲霧,昏倒在床上了。母親傷心過度,昏過去三次,每次都是剛剛叫醒又昏過去了。

過了好半天,母親醒過來了,她低聲問我:“昨天是幾號?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從地上撿起那張報紙,咬緊牙,又勉強看了一遍。我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母親微微點了一下頭。

選自: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十課

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1927年的春天,父親有些反常,原來是軍閥張作霖要來檢查。一天,“我”和父親在家中,突然,闖進一夥人,把我們帶走了,在女拘留所里,“我”見了母親和妹妹。十幾天后的法庭上,和父親匆匆見了一面,庭後,“我”、母親還有妹妹被釋放了。第二天的報紙上卻寫著“李大釗等昨日已執行絞刑”,“我”和母親昏倒了,因為我們接受不了這個現實,昨天還好好的一個人,就已經執行絞刑了。

課文中心:《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是李大釗同志的女兒李星華在1943年李大釗遇難十六周年的時候寫的一篇回憶錄,回憶了李大釗同志被捕前、被捕時、被害後的情形,充分體現了李大釗同志忠於革命事業,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寫作方法

一是這是一篇回憶式文章。二是本文運用了首尾呼應。三是運用了對比的方法。四是本文按照時間的順序和事情發展順序來寫的。

寫作背景

本文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同志在1943年寫的,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十六周年所以題目為《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文章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開頭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親的被難日,結尾又強調母親囑咐自己要記住父親被害的日子。這樣首尾呼應,充分顯示了敵人的兇殘和革命者的英勇。1927年,軍閥張作霖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率兵進關,占領河北山東等地,以武力威脅正在勝利北閥的國民革命軍,還下令通緝在北京堅持革命鬥爭的李大釗。在審問李大釗時,李星華高度讚揚了李大釗在敵人面前:沉著 鎮靜 處變不驚 堅貞不屈的品質和為革命獻身的精神。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及深切的懷念。

教材解讀

課文分段、簡說

課文分為四段,分別為:1、被捕前;2、被捕時;3、被審時(法庭上);4、被害後。

本文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除開頭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的順序來敘述的。被捕前寫父親燒掉檔案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勢的險惡與處境的危險;被捕時寫了敵人的心虛、殘暴與父親的處變不驚;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鎮定、沉著;被害後寫了全家的無比沉痛。

本文是回憶錄。作者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回憶了父親被害的全過程,內容真實可信,語言樸素自然,既具有文學價值,又具有很強的史料價值。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藉助課文,激發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導學生領悟課文前後照應的寫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了解李大釗同志被害的過程,感受李大釗的高貴品質。難點是對本課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需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理解。有條件的要指導學生蒐集資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麼,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作者當時年紀小,對父親為什麼燒掉書籍和檔案不理解。她好奇地問父親,卻只得到一個含糊的回答。這同父親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兒提出的問題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當時的局勢十分嚴重,不是同孩子談心的時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書籍和檔案落到敵人手裡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這裡寫出了李大釗同志對待親人慈愛和善與對待工作認真嚴肅兩個方面的統一。

②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這裡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在嚴重的局勢下,同志和親人勸李大釗離開北京,但他堅決不肯,當時李大釗同志是北京黨組織的負責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勢的險惡、處境的危險,但決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個反問句表示李大釗堅決不離開北京,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們跟父親見了面。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髮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李大釗雖受敵人的折磨,但依舊沉著、慈祥。“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髮”說明敵人對父親施了重刑,“平靜”說明父親經歷殘酷的折磨後依舊堅強,“慈祥”充分體現了李大釗對親人的愛。

④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

面對親人的哭喊,李大釗只是“瞅了瞅”,沒有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瞅了瞅”看出李大釗不因親人的喊聲、哭聲而憂傷,相反他要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 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就是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正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能夠坦然自若;正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毫不動搖,而且也不因親人的喊聲、哭聲而憂傷。相反地,他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教師應該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當時中國的情況以及革命事業的發展情況。

(2)對詞語的理解。

含糊:不明確;不清晰。

軍閥:指擁有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勢:泛指 [政治、軍事等] 一個時期內的發展情況

輕易:本課指十分容易隨隨便便。

恐怖:驚慌、害怕。

一擁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時闖進門來。

嚴峻:嚴肅而厲害。

會意:領會別人沒有明確表達的意思。

絞刑:死刑的一種,用繩子勒死。

沉著:冷靜,鎮靜,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含糊、尖銳、僻靜 、粗暴、制服、憲兵、魔鬼 、苦刑、殘暴、匪徒、拘留、窩窩頭 ”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後與敵人作鬥爭的事跡,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4.領悟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表達方法。

5. 說說自己的感想。

6. 理解倒敘是什麼意思。

教學建議

強調整體感知課文

本課的教學應強調從整體著眼,使學生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教學時可以破題導入,以“憶”作統領提出問題:課文寫的是誰的回憶?回憶了誰?回憶了哪些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自主思考,參與討論,解決問題。在學生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和敘述順序後,可以進一步問學生“你覺得李大釗是個什麼樣的人?”,以此引導學生深入解讀課文。總之,教學時,避免過早地主觀設定重點段落,造成對課文片面的理解。

第一,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傳統的薰陶感染。怎樣引導呢?要引導學生在自讀的過程中找出值得深入體會的句子,如,描寫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後言行的句子,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學討論,加深領會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二,教學本課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李大釗能夠從容面對危險,平和面對親人的悲傷,無所畏懼地面對死亡。首先,要指導學生在課前蒐集、查閱資料,了解當時中國的情況,認識軍閥割據形勢下,李大釗所從事的革命事業的重要性。其次,引導學生深入交流對重點句“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於革命事業的信心”的理解。

按時間順序表達的寫法

由於課文比較長,要幫助學生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可以把課文主體分成四個部分來學習: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時(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後(第30—32自然段)。教師在指導時,要有重點,多提統攬全文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例如,李大釗是一位怎樣的革命先驅?他的高尚品格是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的?課文中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教師不宜逐段講讀課文。

對比描寫的作用

“被捕前”“被捕時”兩部分內容,均採用了對比描寫的手法,例如,父親整理書籍、檔案時對我的提問所表現出的含糊、敷衍的態度與平時的耐心形成對比;面對敵人,“我”的恐懼與父親的沉著、平和形成對比。找出這些對比描寫之後還可以引導學生體會這樣寫的作用。

前後照應

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的開頭和最後三個自然段,找出它們之間內容上的聯繫,在充分思考和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寫法的好處:整篇文章顯得非常緊湊,同時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牢記在心的思想感情。課文還有不少地方是前後照應的,可讓學生舉出一些例子來說一說,體會一下。如,前面講到“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後面交待“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檔案燒掉”。這樣前後照應,讀者讀了就會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中需強化通過朗讀,再現李大釗烈士的光輝形象,在朗讀中感悟李大釗臨危不懼、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質。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讀基調應是悲痛的,語速要適中,語氣要低沉些。描寫父親神態、語言的句子,要讀得堅定有力。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表達了聽到父親遇害訊息後全家的悲痛心情,也要在反覆朗讀中體會。

教學案例

第 一 課 時

一、了解背景,簡介李大釗

1.了解背景:今天我們要學習第10課《十六年前的回憶》。請同學們結合題目,看看注釋,再讀讀第1自然段,說說自己知道了一些什麼?

(1)課文的作者是李星華,她是李大釗的女兒,文章是1943年寫的,回憶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釗的被難日是1927年4月28日,離現在已經十六年了。

(3)理解“被難日”,在課文中就是指李大釗被殺害的日子。

2.簡介李大釗。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者和早期優秀領導者之一。他領導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軍閥的民眾示威運動,被軍閥張作霖殺害。犧牲時年僅38歲。

、默讀課文,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

1.標註自然段。(共32個自然段)

二、 2.默讀2—32自然段並思考:作者回憶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別是哪些自然段寫到的?可以小組討論。

3.小組通過交流討論,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構,融入重點片段的朗讀感悟。建議2—32自然段分為四個部分:

(1)1—7自然段:寫父親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寫父親被捕的經過(被捕時);

(3)18—28自然段:寫我們和父親最後一次見面的情景(法庭上);

(4)29—32自然段:寫父親被害後,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後)。

三、朗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朗讀課文: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通過看注釋、查詞典等方式弄懂。

2.詞語學習。

(1)交流自己已懂的詞語。如:

軍閥:指當時擁有自己的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課文中的張作霖就是當時北方北洋奉系軍閥的首領。

憲兵:舊時國家的政治軍事警察。

(2)認讀生字新詞,把生字和下面的詞語抄寫兩遍。

書籍、含糊、尖銳、抽屜、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嚴峻、殘暴、匪徒、拘留、窩頭、亂蓬蓬。

第 二 課 時

一、聽寫新詞,對照課文,檢查改錯

二、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三、品讀重點語句,感受李大釗的人物形象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重點讀讀描寫李大釗的語句,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勾畫出來,然後和同學交流交流自己的體會。如:

1.被捕前:不顧局勢嚴重,堅決留在北京。

(1)局勢嚴重:從父親早出晚歸,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父親燒了一些書籍和檔案,工友閻振三被抓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

(2)堅決不離開北京:從第七自然段父親的話中的兩個反問句可以體會到。

引導學生體會父親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體現了一個革命者的堅決無私和大無畏精神。

(3)有感情朗讀第7自然段父親說的話。

2.被捕時:與敵人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在:

(1)第8自然段寫到“短短的一段新聞還沒看完,就聽見啪,啪……幾聲尖銳的槍聲,接著是紛亂的喊叫”,敵人還沒進屋就先放槍,而且是紛亂的喊叫,可以看出敵人是虛張聲勢。而“父親不慌不忙地從抽屜里取出一把閃亮的小手槍,就向外走”。父親的“不慌不忙”與敵人的來勢洶洶形成了鮮明對比。

(2)來的人“一擁而入,擠滿了這間小屋子。他們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們包圍起來。他們每人拿著一把手槍,槍口對準父親和我”,僅僅是父親和我兩個人,敵人卻如此興師動眾,也是鮮明的對比。

(3)那些便衣偵探的態度也和父親形成了鮮明對比。對方是“粗暴的吼聲”“滿臉橫肉”“冷笑著”。而第17自然段里寫到,“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因為他明白,對他們是沒有道理可講的。”這也是鮮明的對比。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到李大釗作為革命者的鎮定從容和大無畏精神。在此基礎上有感情朗讀8—17自然段。

四、體會李大釗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應寫法的好處

1.體會李大釗被害後家人的悲痛。自由讀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談談自己的感受。

2.體會首尾照應寫法的好處。現在我們把第1自然段和最後3個自然段連起來讀讀,看看你又有什麼新的體會?

(1)這是首尾呼應的寫法。

(2)這樣寫更加突出了作者對父親被害的事情記憶深刻,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

五、了解李大釗墓碑上的評價,引導課外閱讀

1.李大釗的墓碑上刻著中共中央這樣的評價(齊讀)——他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無產階級的革命前途無限忠誠。他為在我國開創和發展共產主義運動的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永遠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輝典範。

2.引導課外閱讀:在為革命勝利的鬥爭中,還有很多像李大釗一樣的革命先輩。我們深情緬懷他們,我們的民族為他們而驕傲!下課後,同學們可以結合第65頁“課外書屋”的提示,去閱讀一兩本革命題材的小說。

作者簡介

作者李星華,是李大釗的女兒。

1911年11月21日,李星華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1920年夏,隨全家到北京定居.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釗,李星華娘兒仨一同被捕,在監獄關押二十幾天。

課文背景:本文是李星華1943年在延安寫的一篇回憶錄,當時正值其父李大釗同志遇難十六周年,故文題為“十六年前的回憶”。

李大釗生平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啟發了李大釗,他先後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和演說。他宣稱:“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發表了《新紀元》、《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幾十篇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0月,在李大釗發起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建立。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李大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的工作。在黨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當選為中央委員。

1926年3月,李大釗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北京人民反對日、英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張作霖、吳佩孚的鬥爭。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製造了“三·一八”慘案,北京一片黑色恐怖。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繼續領導黨的北方組織堅持革命鬥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闖進蘇聯大使館駐地,逮捕了李大釗等80餘人。李大釗備受酷刑,在監獄中,在法庭上,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軍閥不顧廣大人民民眾和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悍然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李大釗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時年38歲。

悼念詩文

建黨八旬紀念,禹域萬里新容。人間伏虎五十載,飛淚幾度告乃翁。念紅樓播火,桃李天下;瞻萬安公墓,激烈壯懷。嗚呼!張閥作霖,戕我先烈;三絞酷刑,黯兮慘粹。然前賢赳赳,後繼悠悠;先驅灑血,春滿神州。

特錄陳毅元帥悼詩,以祭國殤:

就義從容甚,大節凜不辱。人民柴市節,浩氣貫長虹。

今年7月,是中國共產黨誕生82周年。在人們回顧那些風雨如磐的歲月時,首先當追念當初開天闢地、相約建黨的創始者,即“南陳北李”中的李大釗同志。

其女兒的論著

黨的由來

陳獨秀來信問黨名,李大釗一錘定音:“叫共產黨!”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縣大黑坨村人氏。1889年生,少年入私塾,熟讀四書經史,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開辦的永平府中學,兩年後考入剛剛開辦的北洋法政專門學校。辛亥革命的爆發,使他深受影響,開始有憂國憂民之心。畢業後於1913年赴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入政治本科。

在日本三年,李大釗認真閱讀了日本早期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者河上肇、幸德秋水的著作,接觸到馬克思主義,不過頭腦中還兼容其他思想。他回國後投身新文化運動,先期辦報,又到中國新思想策源地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通過在社會實踐中比較檢驗,並得知俄國革命勝利的訊息後,終於從1918年起在思想上確立了共產主義信念,並認為只有這一真理能夠救中國。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自發舉行愛國遊行,李大釗演講鼓動並奔走營救被捕者。翌年初他與陳獨秀商討了建黨事宜,並支持北大學生鄧中夏等組織了早期共產主義組織,外稱“亢慕義齋”(英文Communism,即共產主義的諧音)。同年春,陳獨秀來信詢問黨名是否稱“社會黨”,李大釗回信一錘定音:“叫共產黨!”

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在滬召開,李大釗因校內同仁生計需他解決,未能赴會。翌年8月李大釗赴上海拜見孫中山,代表中共提出加入國民黨的建議並得到同意,成為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牽線人。在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有“跨黨”身份的李大釗成為主席團五成員之一。同年親駕馬車率同志越出東北邊境,到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大會,並參觀五個月。隨後他回北京任中共北方區委書記,被軍閥稱作“北赤”的首要而遭通緝。1926年3月18日,他不畏風險,主持反帝大會後率民眾遊行赴段祺瑞政府請願,遭軍警開槍屠殺。走在隊伍前列的李大釗頭部和手負傷,脫險後率北方區委機關避入蘇聯大使館旁邊的兵營,在那裡領導反帝反軍閥的鬥爭。

“三絞處決”

■ 奉系軍閥使用進口絞刑機,對李大釗“三絞處決”,絞殺整整進行了40分鐘。舊中國每逢戰亂,下野軍閥和政治家避入外國使館是常例。西方列強對中共領導人進入蘇聯使館卻實行兩重標準,鼓勵奉系軍閥張作霖破壞國際慣例闖入搜捕。事先曾有人報警,李大釗畢竟出身書生,對形勢險惡估計不足而未轉移。

1927年4月6日晨,北京軍警被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外國守軍放入,突襲蘇聯大使館,捕去李大釗等人。在獄中李大釗身受剝指甲等酷刑,仍堅不吐實。面對各界譴責及社會名流呼號營救,奉系軍閥竟於4月28日使用新從西歐進口的絞刑機殺害被捕的二十人,對李大釗特別使用“三絞處決”法以延長痛苦。絞殺整整進行了40分鐘。時年李大釗38歲。

李大釗是遺腹子,三歲喪母,既無兄弟,也無姐妹。這位著名的共產黨人臨刑前留下一張照片:寬闊的額頭很乾淨,濃黑的雙眉下神情若然,方形的臉上一片平和,只是,在他那滿是皺褶的灰布棉袍下,掛著又黑又粗的鐵鏈……

尋求真理

■ “南陳北李”發起創建中共黨組織,從一開始便是國內最先進思想和文化的代表時勢造英雄,是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在我們這個既有燦爛歷史又苦難深重的國度里,才誕生出李大釗這樣為長夜難明的赤縣撥雲破曉的人物。先進思想從來產生於先進生產力的基礎上,而不可能出自太平天國、義和團那樣落後的土壤中。近代想救亡圖存的中國人用舊的思想武器奮鬥屢遭挫敗,紛紛向國外尋求真理。八國聯軍的野蠻入侵,使清朝舊有體制接近崩潰,20世紀初科舉被廢,中國大地上出現以新學為主的洋學堂,李大釗恰恰成為第一代學生。當時國人見日本學西方能迅速富強,在日俄戰爭前後有數萬青年赴東瀛求學,李大釗也在其中。雖然日本侵略中國為禍最烈,不過中國留學生在那裡接觸到先進的文化,並萌發了最早的理性的反帝革命思想。中國的新思想先驅最先看到的馬列主義著作,也是日文的譯本,李大釗又是其中最光輝的代表。李大釗在生產力發達的國度的所見,與神州故園的悲慘境遇形成強烈反差。歸國後他完全有條件躋身上層享受榮華,卻甘心捨棄一切,寧願奉獻自身,也要點燃革命烈焰改造舊有的一切,如同希臘神話中竊來天火的普羅米修斯。

從時間表看,李大釗要早於陳獨秀,堪稱在中國播種共產主義思想的第一人。他又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疾呼科學、民主,向陳腐的舊制度衝擊。“南陳北李”發起創建的中共黨組織,從一開始便是國內最先進思想和文化的代表,並向後人昭示了中國社會前進的方向。

識得英雄

■ 在北大紅樓的名人中,起初惟有李大釗、陳獨秀對毛澤東的態度是例外

1918年10月,李大釗在北大的同事楊昌濟教授(楊開慧之父)領著一位高個兒青年來到位於紅樓(位於東城區沙灘)的圖書館,想找份工作。首次交談,李大釗就感覺這位姓毛、名澤東、字潤之的青年言談、見識不平凡,同意安排他當助理員,月薪8塊大洋。毛澤東此後一面工作,一面旁聽哲學和新聞課,並總想找名流請教。可是據他後來向斯諾回憶說,“大家都不理我”,“他們都是些大忙人,沒有時間聽一個圖書館助理員說南方話。”

在北大紅樓的名人中,起初惟有李大釗、陳獨秀對毛澤東的態度是例外。已是學界權威並已名滿天下的“守常先生”一向願意提攜有志青年,他對這位只有中等師範學歷的屬員經常登門請教,不僅有問必答,還經常推薦新書,並介紹了胡適等名師。經過接觸和深談,不少學者也感到這個操濃重湖南鄉音的圖書館助理員的志向見解非同常人,此後便樂於傾心與之交流。

李大釗長毛澤東四歲。剛到北京時,毛澤東通過李大釗的介紹和提供學習條件,開拓了視野,接觸到共產主義思想,並掌握了對各種流派比較鑑別的方法。後來李大釗長期主持中共北方工作,身邊匯聚著黨的建黨之初的第一代有為青年如鄧中夏、陳喬年高君宇何孟雄陳毅等,儘管年齡相差並不很大,大家都將李大釗視為忠厚長者,平時都願意接受他的教誨,有了內部爭論和矛盾也請他排解。將李大釗稱為中國革命導師的導師,應是當之無愧。

護送陳獨秀

■ 李大釗化裝成車夫,護送陳獨秀出城,兩人在京津路上商議建黨

自古燕趙多慷慨豪俠之士,李大釗也受此風薰陶。對親友、同志乃至身邊工友重信諾,遇困相助不惜解衣推食。妻子是年長他幾歲的家鄉婦女,沒有文化,留學歸來後李大釗身為文壇名流,有人勸將此糟糠之婦下堂,他斷然不肯,始終相敬相愛。社會上有不少仇視李大釗的軍閥政客和反動文人,卻無人攻擊他的私德。

1919年6月,被公認為五四運動領袖的陳獨秀被北京軍閥政府逮捕,李大釗聯絡各界群起營救。同年秋,陳獨秀表面上獲釋,卻被軟禁在家。李大釗與志同者研究,決定送他到上海發揮領導作用。因陳獨秀不會北方話,又受警探監控,很難出城,李大釗決定親自護送。翌年1月,他化裝成趕車夫,拿出少年時在鄉下學來的本領,到陳獨秀寓所接其上了帶篷馬車。遇城門盤查,從容應對,隨後沿小路直奔天津碼頭。李大釗在路上一面趕車,一面與陳獨秀商議,應該建立一個共產主義政黨,兩人取得共識,並決定在南北分頭著手。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第一篇,就在京津路上的馬車中寫成。1920年3月,共產國際派遠東局局長威金斯基來華與中國革命者聯絡,首先到北京找到李大釗,他們經交談,就建立共產黨取得一致意見。隨後,李大釗介紹威金斯基去上海與陳獨秀相見,為正在籌劃中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了國際聯繫。同年5月1日,李大釗率北大師生、工友五百人舉行紀念國際勞動節大會,並在會上慷慨講演。會後又用兩輛汽車插上紅旗,到市內散發傳單,黨的革命旗幟從此在中國大地上開始飄揚。李大釗奔走活動,常被暗探跟蹤,卻總是輕蔑地斥之為“狗”,毫無畏懼。他在北大月薪高達250塊大洋,除維持簡單家用外,都用於黨的經費或在身邊扶貧。遇難時家無餘財,妻女靠各界友好接濟。1933年清明節後,李大釗靈柩由北大師生送往西郊萬安公墓下葬,雖有如虎似狼的國民黨憲兵三團鎮壓,甚至向送殯隊伍開槍,市內各界自發參祭者卻越聚越多,所舉花圈輓聯在西長安街連綿達一公里。可見李大釗品格風範長留人心!

作者:李大釗之女李星華

特別注意

此文只是為鞏固黨的統治所杜撰的,李大釗同志是在蘇聯大使館被捕的。

作者

李星華,李大釗之女。1911年11月21日,李星華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1979年病故,貴州黔西南州歸僑李星華因病去世,享年68歲。1920年夏,隨全家到北京定居。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釗,李星華和李星華的母親,在監獄關押二十幾天。她在法庭上機智地回答了敵人的審問,說自己是最大的孩子。使在延安工作的大哥李葆華躲過了敵人的搜捕。

李大釗就義後,京師警察廳勒令李大釗遺屬限期離京。1927年5月10日,李星華全家被迫回大黑坨村。她從此輟學,在農村照料重病的母親。一直到1931年的暑假,才又帶著弟弟和妹妹回到北京復學。第二年,她升入中法大學孔德學院高中部。生活無法維持時,她在父親朋友的關照下,勤工儉學、給學校刻印法文講義蠟版,每月補貼一些生活費用。1932年春天,她參加了黨所領導的反帝大同盟,同年夏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黨的地下革命工作。她借給學校刻印講義為掩護,為黨刻印革命傳單。掩護黨的地下工作者,參與營救被捕同志。1932年初冬,因情況變化,她失掉了黨的關係。第二年春天,把母親接到北京,準備安葬父親。1933年4月23日,在黨組織安排下,李星華同送葬隊伍一起把父親安葬於香山萬安公墓。安葬父親35天后,母親趙紉蘭病逝。她在親友的幫助下,將母親和父親並排葬在萬安公墓。這年暑假,李星華升入孔德學院社會科學系。1935年12月,李星華投入“一二·九”抗日救國運動。第二年她與賈芝結婚。1937年夏天,她由中法大學經濟系畢業。1940年11月6日,幾經周折,到達陝北延安。到延安後,她選入延安魯藝文學系學習,之後就長期在延安中學教書。1942年,她參加了延安整風和大生產運動。1945年重新入黨。在保衛延安的戰爭中,她跟著學校輾轉於陝北的群山中,仍然備課教書,始終如一。1947年9月,隨學校東渡黃河,到晉西北的臨縣等地,參加了郝家坡等村的土改調查。全國解放後,李星華從延安回到北京,分別在師大女附中和馬列主義學院第二分院任教。1956年起,她開始從事民間文學工作。她在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民間文學》編輯部和採錄編選部負責民間故事采編工作。曾整理出版《白族民間故事傳說集》,受到了國內外民間文學工作者的好評。此集還譯為日文,在日本出版。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李星華一家受到殘酷迫害。因鬱憤成疾,她雙目失明。在失明的情況下,堅持整理編輯《回憶我的父親李大釗》一書。1979年11月27日,李星華病故於協和醫院。她去世後不久,《回憶我的父親李大釗》出版了,為讀者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李星華是緬甸歸僑,於1940年歸國。曾任省第九屆人大代表、興仁縣四、五、六、七、八屆人大代表、街道辦事處副支書。實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