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年號

一作永安張茂(在位:320年—324年)建興320年六月—324年四月5年用晉愍帝年號,作建興八年到十二年。 一作永元張駿(在位:324年—346年)建興324年五月—346年四月23年用晉愍帝年號,作建興十二年到三十四年。 一作太元張重華(在位:346年—353年)建興346年五月—353年8年用晉愍帝年號,作建興三十四年到四十一年。

十六國時期諸國年號,分為16國年號和非16國年號。

16國年號

1)前趙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劉淵(在位:304年310年
元熙 304年十月—308年九月 5年
永鳳 308年十月—309年四月 2年
河瑞 309年五月—310年六月 2年
劉聰(在位:310年—318年
光興 310年七月—311年五月 2年
嘉平 311年六月—315年二月 5年
建元 315年三月—316年十月 2年
麟嘉 316年十一月—318年六月 3年
劉粲(在位:318年)
漢昌 318年七月—九月 3個月
劉曜(在位:318年—328年
光初 318年十月—329年八月 12年 或作佐初
太和 見於《魏書》,一般認為是石勒的太和年號之誤
前趙統治地區出現的其他勢力年號
年號 起訖時間 君主 使用時間 備註
平趙 320年六月 句渠知 1個月  
2)成漢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李特(在位:303年)
建初 303年—304年九月 2年 元年二月李流即位沿用
李雄(在位:304年—334年
建興 304年十月—306年六月 3年
晏平 306年六月—310年 5年 或作宣平
玉衡 311年—334年 34年 二十四年六月李班即位沿用,十月李期即位沿用
大武 一般認為大武年號並不存在。《晉載記》中稱“改元大武”,乃是該書轉寫《三十國春秋》誤寫“改年大成”所致。“改年大成”又是因為成漢國號“大成”,《魏書》稱“雄稱帝,號大成,改元晏平”之誤。
李期(在位:334年—338年)
玉恆 335年—338年三月 4年 鍾淵映認為《華陽國志》沒有玉衡,只有玉恆,可能是玉衡是李期所改,李雄並沒有改元玉衡,而記載錯誤,誤以為是李雄年號;也有可能是李期沒有改元,而是沿用李雄年號。但是這兩個年號無從考質
李壽(在位:338年—343年
漢興 338年四月—343年 6年 六年八月李勢即位沿用
李勢(在位:343年—347年)
太和 344年346年九月 3年
嘉寧 346年十月—347年三月 2年
3)前涼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張寔(在位:314年—320年)
建興 317年—320年五月 4年 用晉愍帝年號,作建興五年到八年。一作永安
張茂(在位:320年—324年
建興 320年六月—324年四月 5年 用晉愍帝年號,作建興八年到十二年。一作永元
張駿(在位:324年—346年)
建興 324年五月—346年四月 23年 用晉愍帝年號,作建興十二年到三十四年。一作太元
張重華(在位:346年—353年
建興 346年五月—353年 8年 用晉愍帝年號,作建興三十四年到四十一年。一作永樂
張祚(在位:353年—355年
和平 354年—355年九月 2年
張玄靚(在位:355年—363年
建興 355年閏九月—361年十一月 6年 用晉愍帝年號,作建興四十三年到四十九年
昇平 361年十二月—363年七月 3年 用晉穆帝年號,作昇平五年到七年。一作太始
張天錫(在位:363年—376年)
昇平 363年八月—376年八月 14年 用晉穆帝年號,作昇平七年到二十年。一作太清
前涼統治地區出現的其他勢力年號
年號 起訖時間 君主 使用時間 備註
鳳凰 386年二月—十一月 張大豫 10個月
4)後趙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石勒(在位:319年—333年)
太和 328年二月—330年八月 3年
建平 330年九月—333年 4年 四年七月石弘即位沿用
石弘(在位:333年—334年)
延熙 334年 1年 元年十一月石虎即位沿用
石虎(在位:334年—349年
建武 335年—348年 14年
太寧 349年 1年 或作泰寧。四月石世即位沿用;五月石遵即位沿用,十一月石鑒即位沿用
永熙 《資治通鑑》考異:“《三十國·春秋》‘虎即位,改元永熙’;《大統歷》雲‘石虎即位,改建平五年為延興,明年改建武。’”而《三十國春秋》並沒有記載石弘改元延熙,故《資治通鑑》考異認為“誤雲”。“弘既號延熙,虎安肯稱永熙?”
延興 《資治通鑑》考異:“陳鴻雲虎改建平五年為延興,即是弘逾年不改元,恐鴻說誤。”
石鑒(在位:349年—350年)
青龍 350年正月—閏二月 3個月
石祗(在位:350年—351年)
永寧 350年—351年 13個月

後趙統治地區出現的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 起訖時間 君主 使用時間 備註
龍興 337年七月 侯子光 1個月
5)前燕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慕容皝(在位:337年—348年)
燕元 《歷代建元考》,慕容皝從晉穆帝永和元年(345年)起改元燕元,歷4年。《晉書》和《資治通鑑》都稱慕容皝以古代諸侯即位,只稱元年,故不用年號。或疑為附會後燕慕容垂的燕元年號。
慕容俊(在位:348年—359年)
元璽 352年十一月—357年正月 6年
光壽 357年二月—359年 3年
慕容暐(在位:360年—370年)
建熙 360年—370年十一月 11年
6)前秦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苻健(在位:351年—355年)
皇始 351年—355年五月 5年
苻生(在位:355年—357年)
壽光 355年六月—357年五月 3年
苻堅(在位:357年—385年
永興 357年六月—359年五月 3年
甘露 359年六月—364年 6年
建元 365年—385年七月 21年
苻丕(在位:385年—386年)
太安 385年八月—386年十月 2年
苻登(在位:386年—394年
太初 386年十一月—394年六月 9年
苻崇(在位:394年)
延初 394年七月—十月 4個月
前秦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 起訖時間 君主 使用時間 備註
建昌 352年正月—五月 張琚 5個月
黑龍 374年六月—九月 張育 4個月
元光 393年六月—394年七月 竇沖 2年
7)後秦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姚萇(在位:384年—394年)
白雀 384年四月—386年四月 3年
建初 386年四月—394年四月 9年
姚興(在位:394年—416年)
皇初 394年五月—399年九月 6年
弘始 399年九月—416年正月 18年
姚泓(在位:416年—417年)
永和 416年二月—417年八月 2年
8)後燕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慕容垂(在位:384年—396年
燕元 384年正月—386年二月 3年
建興 386年二月—396年四月 11年
慕容寶(在位:396年—398年)
永康 396年四月—398年四月 3年
慕容盛(在位:398年—401年
建平 398年十月—398年十二月 3個月
長樂 399年正月—401年七月 3年
慕容熙(在位:401年—407年
光始 401年八月—406年十二月 6年
建始 407年正月—七月 7個月
後燕叛據勢力
後燕統治地區其他勢力年號
年號 起訖時間 君主 使用時間 備註
建始 397年五月—七月 慕容詳 3個月
延平 397年七月—十月 慕容麟 3個月 歷代建元考》誤將慕容盛建平年號為慕容麟年號
青龍 398年四月—七月 蘭汗 3個月
9)西秦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乞伏國仁(在位:385年—388年
建義 385年九月—388年六月 4年
乞伏乾歸(在位:388年—400年;409年—412年)
太初 388年六月—400年七月 13年
更始 409年七月—412年八月 4年 400年七月降於南涼,八月又降於後秦,409年復國
乞伏熾磐(在位:412年—428年)
永康 412年八月—419年 8年
建弘 420年—428年五月 9年
乞伏暮末(在位:428年—431年
永弘 428年五月—431年正月 4年
10)後涼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呂光(在位:386年—399年)
太安 386年十月—389年正月 4年 或作大安
麟嘉 389年二月—396年六月 8年
龍飛 396年六月—399年 4年
承康 諸史不載。《太平廣記·卷三二一》引《述異記》謂“呂光承康二年……其年光死,子紹代立。”。魯迅的《古小說鉤沉》根據《開元占經·卷一一三》引祖沖之《述異記》謂“永康二年”。根據各種書籍記載,呂光死於龍飛四年十二月(399年),同月呂纂即天王位,改元鹹寧。由於根據《太平廣記·卷三二一》引《述異記》,承康二年年號出現於呂光逝世當年,即龍飛四年。而各種書籍並無記載龍飛四年有承康二年,因此呂光在位時期應該無“永康二年”。後燕慕容寶、西秦乞伏熾磐均有永康年號,但時間上不合。
呂纂(在位:399年—401年)
鹹寧 399年十二月—401年正月 3年
呂隆(在位:401年—403年)
神鼎 401年二月—403年八月 3年
11)南涼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禿髮烏孤(在位:397年—399年)
太初 397年—399年 3年
禿髮利鹿孤(在位:399年—402年
建和 400年—402年三月 3年
禿髮檀(在位:402年—414年)
弘昌 402年三月—404年二月 3年 或作宏昌
嘉平 408年十一月—414年七月 7年 404年二月去年號。408年十一月復稱涼王
12)南燕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慕容德(在位:398年—405年)
燕平 ?或398年—399年 ?或2年 諸書未言燕平年號之事,所據不詳
建平 400年—405年九月 6年
慕容超(在位:405年—410年)
太上 405年九月—410年二月 6年
南燕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 起訖時間 君主 使用時間 備註
太平 403年四月 王始 1個月 《資治通鑑·晉安帝元興二年》謂泰山賊王王始率領部下數萬人,自稱太平皇帝,任命官員。南燕貴族、桂林王慕容鎮打敗並逮捕他。資治通鑑和《晉書·慕容德載記》均未有記載年號。李兆洛的《紀元編》謂王始的年號為太平,未詳何時
13)西涼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李皓(在位:400年—417年)
庚子 400年十一月—404年 5年
建初 405年—417年二月 3年
李歆(在位:417年—420年)
嘉興 417年二月—420年七月 4年
李恂(在位:420年—421年
永建 420年十月—421年三月 2年
14)〈大〉夏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赫連勃勃(在位:407年—425年
龍升 407年六月—413年二月 7年
鳳翔 413年三月—418年十月 6年
昌武 418年十一月—419年正月 3個月
真興 419年二月—425年七月 7年
赫連昌(在位:425年—428年)
承光 425年八月—428年二月 4年 或作承陽、永光
赫連定(在位:428年—431年)
勝光 428年二月—431年六月 4年
15)北燕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慕容雲(在位:407年—409年)
正始 407年七月—409年十月 3年
馮跋(在位:409年—430年)
太平 409年十月—430年 22年 二十二年九月馮弘沿用
馮弘(在位:430年—436年
太興 431年—436年五月 6年
16)北涼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段業(在位:397年—399年)
神璽 397年五月—399年正月 3年
天璽 399年二月—401年五月 3年 或作六璽
沮渠蒙遜(在位:401年—433年
永安 401年六月—412年十月 12年
玄始 412年十一月—428年 17年 或作元始
真興 根據《吐魯番文書》中自北涼玄始十三年起出現相當於十三、十四年的夏國真興六、七年(424年至425年)年號,已經被認為是沮渠氏北涼在玄始十三年(424年)奉夏正朔的結果
承玄 428年六月—431年 4年 甘肅出土的造經塔殘石有與史書記載不同的“承玄二年歲在戊辰”字樣
義和 431年六月—433年四月 3年
承陽 諸史不載。甘肅酒泉文殊山出土的馬德惠塔有“承陽二年歲在[丙]寅鶉火十月五日...”字樣。有學者考訂應為夏承光年號在北涼用“陽”代替“光”之故。
緣禾 諸史不載。見於出土文物。爭議頗多
沮渠牧犍(在位:433年—439年)
承和 433年四月—439年九月 7年 或作永和
太緣 諸史不載。或謂北魏太延年號改寫
建平 諸史不載。考古發現有建平紀年文書,從五年七月到六年九月,但是沒有乾支紀年。因此該年號的時間各家觀點不同。
北涼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年號 起訖時間 君主 使用時間 備註
承平 443年—460年 沮渠無諱 18年 二年六月沮渠安周沿用

非16國年號

1)冉魏
冉魏年號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冉閔(在位:350年—352年)
永興 350年閏二月—352年四月 3年
2)翟魏
翟魏年號
年號 起訖時間 君主 使用時間 備註
建光 388年二月—391年十月 翟遼 4年
定鼎 391年十月—392年六月 翟釗 2年 亦作神鼎
3)代國
代國年號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拓跋什翼犍(在位:338年—376年)
建國 338年十一月—376年 39年
4)西燕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慕容泓
燕興 384年四月—十二月 9個月
慕容沖(在位:385年—386年)
更始 385年正月—386年二月 2年
段隨(在位:386年)
昌平 386年二月—三月 2個月
慕容顗(在位:386年)
建明 386年三月 1個月
慕容瑤(在位:386年)
建平 386年三月 1個月
慕容忠(在位:386年)
建平 386年三月—九月 7個月
慕容永(在位:386年—394年)
中興 386年十月—394年八月 9年
5)十六國時的北魏國
年號 起訖時間 使用時間 備註
拓跋珪(在位:386年—409年)
登國 386年—396年六月 11年
皇始 396年七月—398年 3年
天興 398年十二月—404年十月 7年
天賜 404年十月—409年十月 4年
拓跋嗣(在位:409年—423年
永興 409年閏十月—413年 5年
神瑞 414年—416年四月 3年
泰常 416年四月—423年 8年 八年十一月拓跋燾即位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