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註疏校勘記

十三經註疏校勘記

《十三經註疏》的校勘,以所據版本豐富著稱。《十三經註疏校勘記》,清阮元(1764—1849)撰。此書為十三部儒家經典的總注釋,收“儀禮”四十四卷,《周禮》二十八卷,《孟子》十四卷,《周禮》二十九至四十二卷,《周易》九卷,《毛詩》二十二卷,《禮記》二十七卷。《左傳》六十卷,《穀梁》二十卷,《毛詩》十一卷,《書經》二十卷,《公羊》二十八卷。此本煌煌一百五十冊,品相絕佳,實屬難得。

簡介

清阮元(1764—1849)撰。元字伯元,號罷台,江蘇儀征人。乾
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出任山東浙江學政。嘉慶、道光年間,歷
任戶、兵、工部侍郎和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撫,湖廣、兩廣、雲貴
總督,晚歲人為體仁閣大學士,卒說文達。歷官所至,以提倡學術自
任。在浙創立訪經桔舍,延王dQ、外星衍主講席,選向材生讀書其
中;在粵設立學海堂,招士子授以古學,培養人才甚眾。除撰《十三
經註疏校勘記》外,曾主編《經籍纂訪》,匯刻《皇清經解》一百八十
條種,一十四白余卷。在江西時,刻《十=經註疏》,任z貴總督時,
義了阮福,編其詩文為《掣經室集》正、續編,又外集五卷為《四庫木
收書提要》。阮元“雖為達官,不廢問學,於經史、國小、天算、輿地、
金石、校勘,皆造其微,而又長於治經,具言訓訪,得之王念孫、而闡
明義理,又與焦循相近”(《情人文集別錄》卷3‘一)。一生重視提倡
文化,培養人才,對清代學術文化的發展有較大的貢獻。
阮元在校勘方面所做的工作,土要是主持撰寫《十三經註疏校
助記》,每部經書,都由一名學者校勘。《周易》元和李銳校,《尚書》
德清徐養原校,《毛詩》元和顧廣所校,《周禮》武進減庸校.《儀禮》
德情徐養原校,e4L記)J腦海洪顧渲校,《春秋左傳》錢塘嚴傑校,《春
秋公羊傳》武進減店校,《春秋穀梁傳》元和李銳校,《論語》元和孫
同元校,《孝經》錢塘嚴傑校,《爾雅》武進減庸校,《孟子》元和李銳
校。這些書的校勘,雖然都出自當時諳名士之手,然皆由阮元總領
其爭,親自復勘,定其是非。
《十三經註疏》的校勘,以所據版本豐富著稱。以《毛詩》的校勘
為例:
《毛詩》*元和顧廣析校。版本用:唐石經、南宋石經殘本、太蜀
石經殘本、宋小宇本二十卷、重刻相台岳氏本二十卷、十行本七十
卷、閩本註疏七十卷、明監本註疏七十卷、汲古閻毛氏本註疏七十
卷,共九種。引用諸家著作有:陸德明《毛詩音義》二卷、山井鼎《考
又毛詩》六冊、浦迢《毛詩註疏正誤》十四卷、陳啟源《毛詩稽古編》
二十卷、惠棟《毛詩古義3二卷、戴展《毛鄭詩考正》四卷、段五裁《校
定毛詩訪訓傳》二十卷、《詩經國小》三十卷,幾八種。
阮元的校勘方法,亦以聲音訓訪為本,對《十三經註疏》的校
勘,也和劉向校書一樣,廣備眾本,但劉向是以眾本互助而定其去
取,阮元則是用眾本互勘記其異同,正其是非。他在作江西巡撫時,
刻《十二經濘疏》於學官,不欲臆改古書,即知宋版之誤,也不過是
加圈於誤寧之旁,附所定之《校勘記》於每卷之未G態度是非常慎重
的、客觀的,阮元的校勘方法*頗毛值得借鑑的地方。

相關條目

歷史文化 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