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理事會

北極理事會

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又譯為北極議會、北極委員會、北極協會。北極理事會是由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俄羅斯和美國等八個北極國家組成的政府間論壇,1996年9月在加拿大渥太華成立,其宗旨是保護北極地區的環境,促進該地區在經濟、社會和福利方面的持續發展。理事會主席一職由八個成員國家每兩年輪流擔任。2013年5月15日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

基本信息

簡介

北極理事會,1996年9月在加拿大渥太華成立,是一個高層次國際論壇,關注鄰近北極的政府和本地人所面對的問題。成員包括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冰島加拿大美國俄羅斯。理事會主席國一職由八個成員國家每兩年輪流擔任。北極理事會成員國外長會議每兩年舉行一次。

歷史

1991年,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冰島、加拿大、美國和俄羅斯等八個鄰近北極的國家簽署《北極環境保護策略》。

1996年9月,八國在加拿大渥太華簽署《渥太華宣言》,宣告北極理事會的成立。

2011年5月12日,第七屆北極理事會外長會議決定設立秘書處,以加強北極理事會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秘書處設在挪威北部城市特羅姆瑟。 參加這次會議的與會國家外長簽署了北極理事會成立15年以來的首個正式協定《北極搜救協定》,就各成員國承擔的北極地區搜救區域和責任進行了規劃。

成員

北極理事會成員國及永久觀察員國北極理事會成員國及永久觀察員國
北極理事會的成員有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瑞典美國。六個北極本地社群代表在北極理事會中有永久參與的議席。
這些代表包括阿留國際協會、北極阿撒巴斯卡議會、哥威迅國際議會、伊努伊特北極圈會議、俄羅斯北方土著人民協會和薩米理事會

主席國

北極北極
主席一職由八個成員國家每兩年輪流擔任。第一任主席國(1996年-1998年)加拿大;第二任主席國(1998年-2000年)美國;第三任主席國(2000年-2002年)芬蘭;第四任主席國(2002年-2004年)冰島;
第五任主席國(2004年-2006年)俄羅斯;
第六任主席國(2006年-2008年)挪威;
第七任主席國(2009年-2011年)丹麥;第八任主席國(2011年-2013年)瑞典。

觀察員

永久觀察員

北極理事會設有永久觀察員,包括六個非北極國家:法國、德國、荷蘭、波蘭、西班牙和英國;國際組織:北極議會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紅十字會北歐理事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非政府組織:世界馴鹿人協會北極大學世界自然基金會北極規劃小組。
2013年5月15日,在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納召開的北極理事會第八次部長級會議上,中國、義大利、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被批准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國。

另設特殊觀察員。特殊觀察員和永久觀察員的分別是,永久觀察員會自動獲邀出席所有會議(雖然它們未必會全部參與),特殊觀察員出席每一次會議都需要批准(雖然批准已屬例行形式)。

會議

北極理事會每六個月在主席國家內召開一次資深北極官員會議。資深北極官員是八個成員國的高層代表,一般是領事或資深外交官。六名永久議席代表及認可觀察員會同時出席。當主席國家兩年任期即將結束時,主席國召開部長級會議,正是北極理事會在整個時期的工作高峰期。八個成員國的外交部長、北方事務部長或環境部長都會出席。每次部長級會議都有以當地城市為名的宣言。這份宣言涵蓋了主要議題包括氣候改變、持續發展、北極監督和評估、永久生物污染物及其他北極中的致污物,還有五個工作小組的工作。每一任的主席國負責設立一個秘書處。秘書處負責全面統籌議會活動,譬如組織半年一次的會議、管理議會網站、分發有關議會的報告和檔案。

工作

北極理事會的實際工作是由轄下的五個工作小組負責。

工作小組

北極監督和評估計畫(AMAP
北極動植物保育(CAFF)
緊急、預防、準備和反應(EPPR)
保護北極海洋環境(PAME)
永續發展工作組(SDWG)

規劃和行動計畫

北極氣候衝擊評估
北極人類發展報告
北極議會對於減少北極污染的行動計畫(ACAP)防止陸地活動污染北極海洋環境的地區性規劃

中國情況

199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開始逐漸介入北極國際事務。中國在北極的主要活動方式是科學考察,少量出於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中國從1990年開始已完成了四次北極科學考察,與1996年正式加入北極國際科學委員會。

2004年在北極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黃河站”,實施了站區科學考察工作。

2005年,中國舉辦北極科學高峰周會議,發起組織成立了“太平洋北極工作組”,並順利當選成為新奧爾松科學管理委員會北極實驗室諮詢委員會成員。

2007年,成為北極理事會“特別觀察員”。

2012年4月,中國外交部官員稱,中國已經申請北極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作為觀察員國雖然沒有投票權,也無權在年會上發言,但他們在北極議題上具有合法的權利。

2013年3月15日,加拿大北極問題專家彼得·哈里森教授稱,2013年5月中旬北極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瑞典將在其最北城市科羅娜召開新一屆北極理事會成員國外長會議,北極周邊8國及原住民組織代表屆時將與會。本屆部長級會議上將就中國申請成為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國一事進行最終討論,除討論中國的申請外,還同時討論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16個國家和組織提出的相關申請。與會代表將對申請國和組織的科研能力、基地合作經驗、能否為理事會作出貢獻等方面進行全面考察,並從中選出最能推進北極事務的申請方成為“永久觀察員”。
包括美國國務卿克里在內的8個北極地區國家的外交官將於2013年5月15日在瑞典基律納會晤,討論北極的未來。一個重要議題是,是否授予中國、印度和歐盟等14個實體北極理事會觀察員地位,從而讓它們在決定北極未來方面擁有發言權。

2013年5月15日北極理事會在瑞典基律納會晤,8個成員國一致做出決定,同意中國等國加入理事會,成為正式觀察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