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橋街道

北新橋街道

北新橋街道(Beixinqiao Jiedao)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北部。轄區面積2.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68萬人(2006年末)。轄16個社區(2007年末)。境內有雍和宮、北新倉、柏林寺、通教寺、梁啓超故居等名勝古蹟。

基本信息

概況

北新橋街道北新橋街道

北新橋街道(BeixinqiaoJiedao)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北部。轄區面積2.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68萬人(2006年末)。轄16個社區(2007年末)。面積2.25平方公里,3萬戶,近8萬人。100多條曲折相通的街巷中,頒著居(家)委會40個,中央、市、區屬單位300多個,中國小校12所。

區劃

北新橋街道交通地圖北新橋街道交通地圖

~001海運倉社區~002北新倉社區~003十二條社區~004門樓社區~005十三條社區~006民安社區~007板橋社區~008九道灣社區~009北官廳社區~010青龍社區~011小菊社區~012藏經館社區~013炮局社區~014草園社區~015二條社區~016前永康社區

沿革

1955年設觀音寺、瓦岔、羊管和東頌年4個小街道,1958年並置為北新橋街道。1997年,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8.2萬,轄三條、二條、草園、戲樓、青龍、育樹、北新、後永康、藏經館、前永康、雍大、炮局、南小街、北新倉、海運倉、西頌年、南順、北弓、東內東、北門倉、南頌年、九道灣、板橋、小菊、新太倉、十四條、東內中、東內西、東西北、羅車、十二條、十四東、十三條、十一條、門樓、大樓、北中街、北小街、民安、東羊管、東手帕、北順、針線、僑辦、勘察院、中研、東直門、住宅合作社、民政局等50個居(家)委會。

名勝

境內有雍和宮、北新倉柏林寺通教寺梁啓超故居等名勝古蹟。

雍和宮(TheLamaTemple)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樞,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無定員。可以說,雍和宮是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宮由牌坊和天王殿、雍和宮大殿(大雄寶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五進宏偉大殿組成,另外還有東西配殿、“四學殿”(講經殿、密宗殿、數學殿、藥師殿)。整個建築布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壯觀,具有漢、滿、蒙、藏民族的特色。

就業服務

建立就業困難人員工作體系
低保人員、“4050”人員、殘疾人員等是再就業工作的困難群體。由於文化程度較低,沒有什麼專業技能再加上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困難群體的再就業之路更為艱難。為此,街道首先建立了困難群體的工作體系。街道通過建立動態管理機制,開展針對困難群體的服務活動,做到每個月三次重點入戶,走入失業人員家中,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分析他們再就業困難的原因,對症下藥,向他們推薦就業崗位。
完善用工崗位信息工作體系
做好就業崗位的信息採集是再就業安置工作落實的前提。為了崗位開發信息的對稱,街道建立完善用工崗位採集、分析、整理、發布的工作體系。一支由社保所幹部、街道勞動協管員組成的用工開發信息採集隊,成為街道做好用人單位空崗信息採集的組織保障。一年來,這支信息採集隊伍通過與用人單位的積極溝通共收集了2300多條就業信息;通過信息採集,街道還在2004年先後舉辦了18次面對不同失業人員的招聘會。
構建全方位就業服務體系
街道在再就業工作中還建立了全方位就業工作服務體系,堅持做好“視窗服務”和“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站服務”兩個服務,滿足失業人員對再就業服務的需求。民安社區服務大廳將成為社保所嶄新的就業服務視窗,社保所將以此為平台為失業人員提供一站式服務,最大限度地方便民眾。此外,社保所通過實施全程代班制度,即每天安排一名社保所幹部,對視窗服務的環境、服務的態度和再就業人員的滿意度進行全程監督調查,保證社保所幹部的崗位責任得到落實,強化規範化服務,提升服務質量。
強化就業工作評價體系
在再就業工作中,社保所工作人員、勞動協管員是兩支重要的力量。勞動協管員身在社區,與社區居委會、失業人員零距離接觸,因此,能否獲得社區民眾的認可,是勞動協管員工作效能的試金石。社保所通過社區工作人員和失業人員對勞動協管員的工作測評,了解勞動協管員工作的現狀。街道社保所在構建勞動協管員評價體系的同時,也加強對自身工作的監督評議。社保所工作人員通過寫自查報告的形式,總結工作經驗和找出不足,再互相展開交流,對工作進行評議。街道社保所還與東城區勞動保障局行風辦加強溝通,通過外在力量強化監督,構築強有力的評價體系。
四大體系的構建形成了北新橋街道極具特色的社區失業人員再就業安置保障體系,形成了一張再就業安置工作的保障網。2004年,街道開發就業崗位2322個,安置人數1618人,培訓失業人員654人,“4050”就業特困人員的就業率也達到了60.99%。

榮譽

2004年11月,北新橋街道在北京市再就業工作表彰大會上獲得“北京市再就業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

東城區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