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九星

北斗九星

北斗九星分別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在中國道教文化和古代漢族天文書中,北斗九座星辰都有名字,依次為:天樞星、天璇星、天璣星、天權星、玉衡星、闓陽星、搖光星,洞明星、隱元星。源於漢族人民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宋代道教天書‘雲笈七籤’24巻“日月星辰部”曾提及北斗七星還有輔星、弼星的存在,時稱北斗九星。五代徐鉉《步虛詞》詩曰:“整服乘三素,鏇綱躡九星”。後來兩顆漸漸隱失,成為“七現二隱”,故今有北斗七星之說。

北斗主死、南斗主生

但是,如果看一些古籍,裡面會提到的並非七星,而是“北斗九星”,這多出來的二星從何而來?原來,古人認為,北斗實為九星,只不過是“七現二隱”,即七顆星是能被看到的,另外兩顆則是隱藏起來的。相對到人身上,則對應的是九竅。我們一般知道的是七竅,即雙眼、雙耳、雙鼻孔及一口,那另外的“二隱”則是尿道和肛門,所謂說人死“九竅不暢”,就是指人死之後,此九孔都不通暢了。因為北斗九星與人身上的九竅對應,人們便說“北斗注死”。《三國演義》裡面趙顏借壽一段管輅說的明白:“北斗注死,南斗注生。今已添注壽算,子復何憂?”

北斗九座星辰都有名字,依次為:天樞星、天璇星、天璣星、天權星、玉衡星、闓陽星、搖光星,洞明星、隱元星。這些名字在現今天文書中仍然沿用,另一組舊名字則只見於古書:陽明星,天之太尉,司政主非;陰精星,天之上宰,主祿位;真人星,天之司空,主神仙;玄冥星,天之游擊,主伐逆;丹元星,天之斗君,主命籙籍;北極星,天之太常,主升進;天關星,天之上帝,主天地機運;輔星,天尊玉帝之星;弼星,太常真星。

北斗九星中的兩個隱星:輔星和弼星,在相書、風水、運術等等命理的解釋中,都是大富大利,上上之相。因為是隱星,按照科學的辭彙說就是肉眼看不到,所以如果真有人能夠看到,則是碰上大時運了,今後也定然大吉大貴。《雲笈七籤·卷二十四·日月星辰部二》記載:“右九皇君、九夫人內姓隱諱,知之延壽千年。常夕夕觀之,想見皇君夫人形象威光,憶其姓諱,諦存在心,得見第八、第九星,延壽無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