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號

北斗三號

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中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為10米,授時精度為50納秒,測速精度0.2米/秒。授權服務是向授權用戶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測速、授時和通信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信息。2017年11月5日19時45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2018年2月12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採用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了第五、六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

基本信息

建設目標

北斗三號北斗三號

“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其建設目標是為我國及周邊地區的我軍民用戶提供陸、海、空導航定位服務,促進衛星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功能的套用,為航天用戶提供定位和軌道測定手段,滿足武器制導的需要,滿足導航定位信息交換的需要。

發展前景

北斗三號北斗三號

2010年01月17日凌晨0時12分,中國成功將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官方同時宣布:北斗衛星被正確送入軌道,此舉將加快北斗系統的組網進程,一年內將陸續將發射10顆以上的北斗衛星,並在2020年之前完成全球北斗系統的組網,大概需要三十多顆衛星。為民用用戶免費提供10米精度的定位服務、0.2米/秒的測速服務、誤差不超過10納秒的時間服務,並且將為付費用戶提供更高精度等級的服務。這也揭示,中國力量在和諧世界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考慮到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及歐盟方面決策和預算編制效率的低下,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能會先於“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運行。而且,中國“北斗”的精度或許能夠與美國GPS相媲美,而“伽利略”則很難達到這一水平。

發展歷程

我國“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北斗三號衛星我國“一箭雙星”成功發射北斗三號衛星
2009年,北斗三號工程正式啟動建設。

2017年11月5日19時4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

2018年1月12日7時1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工程第三、四顆組網衛星。
2018年2月12日13時0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中國北斗三號工程第五、六顆組網衛星。

發展情況

北斗三號北斗三號
斗導航型晶片模組銷量已突破3000萬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線銷量已占據國內市場30%和90%的市場份額,並輸出到70餘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30餘個,套用於智慧型手機和其他消費類產品的國產晶片或IP核數量接近2200萬。

發展戰略

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前後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2018年底,建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2035年,建成以北斗為核心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