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寧江附中

北師大寧江附中

北京師範大學寧江區附屬中學始創於2001年7月,學校創建以來,就把德育工作置於各項工作首位,突出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全方位立體化確立德育工作目標,構建符合新建學校實際情況的德育工作體系。

學校規模

門

北京師範大學寧江附屬中學(前身為寧江區寧江實驗中學)地處松原市中心城區松花江北岸,學校現占地面積60000平方米,高中教學樓、綜合樓、學生公寓、學生食堂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學校現在教學班68個,在校學生7000餘人;在職教師302人,其中專任教師256人,教師平均年齡34歲,學歷達標100%,特級教師、省(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占45%。是松原市特大型學校。

二00一年六月份寧江區人民政府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辦學,創辦了松原市首所實驗性、示範性、開放性實驗中學和吉林省首所北師大附屬中學,建校九年來寧江區人民政府投、融資逾億元,傾力打造了這所大規模、高質量的現代化學校。

育人環境

校園校園

學校擁有辦學功能齊全,文化氛圍厚重的一流校舍和集科技校園、人文校園、精品校園、活力校園、平安校園、簡約校園於一身的一流育人環境。
學校擁有包括高標準“新老三室”在內的一流常規教學設施和以電子白板(國內罕有設備,松原獨家全班級配置)為革命性技術標誌的超一流、非常規現代化教學條件,建成了多媒體教室等市內領先的現代化教學設施。
學校擁有以來自於省內外幾十所重點高中骨幹教師為主體的一流教師隊伍和因集諸校之長,聚眾家之力而形成的超一流的整體育人實力。
學校以嚴格而人性,科學而民主的一流管理為學生提供了有序而又充滿活力,緊張而又富有效率的一流學習環境,開創了“嚴謹、篤學、勤奮、務實”的一流學風。
學校以連續六年高考綜合競爭力穩居松原市“三強”行列的強勁辦學實力,和培養了省高考理科狀元及第三名的強勢辦學地位,創造了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獲得了“又快又好”發展的超一流的辦學社會效益。

學校榮譽

正門正門

二00七年,寧江區人民政府正式決定學校終止已運行六年的“國有民辦”辦學體質,轉為完全的“國辦”體質。至此,學校結束了“儘快做大做強”的創業性辦學活動,進入了“儘快做精、做優、做特”的新的發展時期,為辦學活動實現了由量的膨脹到質的飛躍的根本性轉變,先後被評為吉林省依法治校先進單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先進集體、吉林省教育科研先進學校、吉林省教育先進集體、吉林省勞動模範集體。
年輕的北師大寧江附中經過僅僅九年的發展,實現了辦學規模和辦學效益的雙重飛躍。

德育教育

附中正門附中正門

北京師範大學寧江區附屬中學始創於2001年7月,學校創建以來,就把德育工作置於各項工作首位,突出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全方位立體化確立德育工作目標,構建符合新建學校實際情況的德育工作體系。自2001年來,我們就把“爭做文明市民,共創和諧城市”作為學校德育工作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多種渠道,採取多種方式,開展多樣活動,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社會公德和合格的公民意識教育。2005年11月,松原市宣傳部、松原市教育局、松原日報社聯合舉辦“‘建行杯’爭做文明小市民徵文活動”。我校緊緊抓住這次活動的契機,切實落實徵文要求,分層級展開徵文活動。
一是大力宣傳徵文活動重要意義,引導全校上下形成共識,為徵文活動的展開而創造條件。
2005年11月中旬,學校黨支部在《松原日報》上看到“‘建行杯’爭做文明小市民徵文活動”啟示後,認為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良機,於是,提議學校團委和政教處組織學生參加“‘建行杯’爭做文明小市民徵文活動”。活動伊始,我們組織召開了“四個層次”的會議,一是年級主任會議,在會上,講明了參與徵文獲得安排意見;二是召開全校語文教師會議,要求全體語文教師,以“爭當文明小市民”為主題,布置學生寫一篇作文,在學生所上交的文章中評選出優文,進行修改定稿。;三是召開各班團支部書記會議,宣講“文明市民公約”和學校制定的“文明學生公約”。四是召開以“爭當文明小市民”為主題的班會,班主任老師向學生提出“文明市民的基本要

校園校園

求”,明確班級加強文明建設基本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措施。通過召開上述四個會議,全校上下統一了認識,形成一致共識,就是要認真組織這次徵文活動,並以徵文活動為契機,在全校上下打仗七國的開展一次“爭當文明市民”的教育活動。
二是全校行動,全員參與,確保高質量開展“徵文”活動,使全體學生在徵文活動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在參與“‘建行杯’爭做文明小市民徵文活動”中,我校5600餘名學生全員參與。11月下旬,通過語文老師布置學生撰寫作文的方式,共收到5589篇文章,學生參與率遠遠超過90%,經過全體語文老師的精心評選,在所收到的5589篇文章中評出345篇優文,分為一、二、三等獎,學校給予了表彰,並將獲一、二等獎的70餘篇作品上報的區教育局德育辦公室。從這些數字中,我們感覺到,對這次徵文活動,可謂是全校行動,全員參與。廣大學生在參與徵文活動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教育,一段時間以來學生更加懂禮貌、講文明,在校園裡基本聽不到叫罵聲,“對不起”、“沒關係”、“老師您好”、 “您先來”等禮貌用語不絕於耳。我們的學生在社會上也為學校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一位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在看到我校學生的行為表現後,真情的說:有了這些文明的學生,我們的社會何愁不文明,我們的城市何愁不文明,這些人將是我們這座年輕城市的未來和希望。

校園校園

時光如斯,匆匆而過,2005年,是我校成立的第五個年頭。在2005年裡,我們開展“爭當文明小市民”教育活動,這項教育活動可謂碩果滿枝:我校學生的違法犯罪率為零,學生中的違紀現象微乎其微,學生的文明程度為同道所稱讚。我校被評為“教育成效顯著單位”、“松原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軍民共建先進單位”;學校黨支部被評為“松原市教育系統先進黨支部”、“寧江區先進黨支部”;我校團委被多次評為“寧江區先進團委”、“松原市先進團委”。在2005年,松原市舉行的“爭做文明小市民”教育活動中,我們又獲殊榮。
奮鬥屬於過去,成績屬於過去。在未來創建“和諧”的文明城市活動中,還需要我們不懈努力。以“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創文明校”作為我校文明育人的重要目標,為全面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不斷開展創新性活動。這一系列的教育活動,要以爭當“五小”為線索而展開的,即在家庭做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在社會做文明禮貌、尊老愛幼、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在學校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的小夥伴;在獨處時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於創新的小主人;在社區和公共場所做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衛士。從而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做人、學會關心、學會交際、學會自我管理。我們計畫通過系列教育活動,號召我校每一名學生爭做文明小市民,為把我市建成和諧的文明城市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