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全國性的農業工程高等學校。1952年10月在原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農業部機耕學校、農業機械專科學校和平原農學院的基礎上成立,初名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1954年改名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985年10月改名為北京農業工程大學。1995年與北京農業大學合併,組建成為今天的中國農業大學。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成立初期的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大門成立初期的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大門
更名後的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大門更名後的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大門

大學本科設有農業機械化、農業電氣化自動化、農田水利工程、農業建築與環境、農畜產品加工、農業工程管理、農業機械設計製造、內燃機、汽車與拖拉機、水力機械、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子技術及套用等農業工程類和一般傳統工程類專業。1987年底有教師599人,其中正、副教授140人。 1952~1987年共培養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研究生以及函授生、乾訓班學生共13191人,其中包括外國留學生50餘人。該校除按課程建立的教研室、實驗室外,還建有農業機械化、農業系統工程、農機修理、農業能源、農業建築及環境工程、農業電氣化自動化及檢測技術、微型計算機套用、農畜漁產品加工、農業電氣化安全技術、排灌機械等研究室和農田水利與農村建築設計室。

合併後的中國農業大學合併後的中國農業大學

1960年10月,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大學”,先後隸屬農業機械部、第八機械工業部、農業部,屬農業部直屬國家重點大學。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於1995年9月撤銷建制,與北京農業大學合併組建成為今天的中國農業大學。

學院設定

中國農業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農學、生命科學和農業工程為特色和優勢的研究型大學,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農業與生命科學、資源與環境科學、信息與計算機科學、農業工程與自動化科學、經濟管理與社會科學等學科群。學校共設有14個學院,涉及農學、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醫學、哲學等9大學科門類;設有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學校擁有6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6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2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9個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級研究中心,19個省部級研究中心;1個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4個部級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

國際交流

中國農業大學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努力擴大開放、加速國際化進程。學校與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荷蘭、挪威、丹麥、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以色列等35個國家和地區的178所大學與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校內設有國際學院、中德綜合農業發展中心、中以國際農業培訓中心、中加中心等國際教育、科研機構。學校與美國的康奈爾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德州農工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普度大學、伊利諾依(香檳)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德國克勞斯特爾工業大學,英國利茲大學等國外著名高校在互認學分的前提下開展各種形式的本科生、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和研究生項目,與日本、美國、法國、丹麥、澳大利亞、德國和英國等的大學開展學生交換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