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產

北京特產

在北京,常見的特產有:北京鴨梨、北京秋梨膏、茯苓夾餅、北京酥糖、六必居醬菜、北京織毯、北京雕漆、景泰藍、北京玉器、內畫壺、北京葡萄酒、北京白鳳丸、安宮牛黃丸、虎骨酒、京繡、桃補花、涮羊肉、北京酸菜、密雲金絲小棗、平谷大桃、妙峰山玫瑰花、大磨盤柿、北京面人、爆肚馮的爆肚、小腸陳的滷煮火燒、天興居的炒肝、錦馨的豆汁/焦圈、白魁老號的白水羊頭、不老泉的冰糖葫蘆/蒸餃、全聚德的烤鴨、東來順的涮羊肉、天福號的醬肉、護國寺小吃、牛街齋月、華天小吃、月盛齋的燒羊肉。

簡要介紹

在北京,常見的特產有:北京鴨梨、京白梨、白雞、烤鴨、油雞、果脯、秋梨膏、茯苓夾餅、酥糖、醬菜、織毯、雕漆、景泰藍、玉器、內畫壺、葡萄酒、烏雞白鳳丸、安宮牛黃丸、虎骨酒、京繡、桃補花、涮羊肉、北京酸菜、密雲金絲小棗、妙峰山玫瑰花、門頭溝大核桃、懷柔板栗、平谷大桃、桂花陳酒、大磨盤柿、糖人、面人、爆肚、滷煮火燒、炒肝、豆汁、焦圈、白水羊頭、冰糖葫蘆、蒸餃、燒賣、涮羊肉、天福號醬肉……

北京烤鴨

北京特產北京特產

北京烤鴨,是北 京全聚德烤鴨店的名食,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

相傳,烤鴨之美,系源於名貴品種的北京鴨,它是當今世界最優質的一種肉食鴨。據說,這一特種純白京鴨的飼養,約起於千年前左右,是因遼金元之歷代帝王遊獵;偶獲此純白野鴨種,後為遊獵而養;一直延續下來,才得此優良純種,並培育成今之名貴的肉食鴨種。即用填餵方法育肥的一種白鴨,故名"填鴨"。不僅如此,北京鴨曾在百年以前傳至歐美,經繁育一鳴驚人。因而,作為優質品種的北京鴨,成為世界名貴鴨種來源已久。

吃法三則

北京烤鴨第一種吃法:據說是由大宅門裡的太太小姐們興起的。她們既不吃蔥,也不吃蒜,卻喜歡將那又酥又脆的鴨皮蘸了細細的白糖來吃。此後,全聚德的跑堂一見到女客來了;便必然跟著烤鴨,上一小碟白糖。

北京烤鴨第二種吃法:甜麵醬加蔥條,可配黃瓜條、蘿蔔條;用筷子挑一點甜麵醬,抹在荷葉餅上,放幾片烤鴨蓋在上面,再放上幾根蔥條、黃瓜條或蘿蔔條;將荷葉餅捲起,真是美味無比。

北京烤鴨第三種吃法:蒜泥加甜麵醬,也可配蘿蔔條等,用荷葉餅卷食鴨肉也是早年受歡迎的一種佐料。蒜泥可以解油膩,將片好的烤鴨蘸著蒜泥、甜麵醬吃;在鮮香中更增添了一絲辣意,風味更為獨特。不少顧客特別偏愛這種佐料。

景泰藍

景泰藍保健球景泰藍保健球

景泰藍是北京特有的傳統工藝品,得名於明朝景泰藍年間,且以藍釉為其特點。北京是景泰藍技術的發源地,現存最早的景泰藍是元代的產品,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製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填充

在圖案中。這道工序完成後才是反覆燒結,磨光鍍金。可以說,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既運用了青銅工藝,又利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又大量引進了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

景泰藍保健球是景泰藍的一個品種,是在原來的保定鐵球的基礎上,採用景泰藍工藝而製作出來的一種民間工藝品。主要的生產於河北保定一代,是我國馳名中外的傳統手工藝品,尤其是王鐵匠景泰藍健身球,繼承和發展了景泰藍這一古老的傳統手工藝,球體內設定音板,一轉動便可發出清脆的高低音。球面色澤鮮艷,堅硬耐磨,並繪製有各種花、鳥、魚、獸、古典人物、12 生肖等多種圖案,既是精美的工藝品用作擺設或饋贈親友,又是現代人鍛鍊身體、消除疾病的健身用品.

北京果脯

北京果脯採用宮廷傳統秘方,由鮮果加工精製而成,口味酸甜適中,爽口滑潤,甜而不膩,果味濃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個品種、幾百個規格的各類產品,均被農業部認定為綠色食品。

【歷史】

北京的果脯蜜餞製作來源於皇宮御膳房。為了保證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果品,廚師們就將各季節所產的水果,分類泡在蜂蜜里,好讓皇帝隨時食用。後來,這種製作方法從皇宮裡傳出來,北京就有了專門生產果脯的作坊。

【工藝】:

採摘講究,果實要成熟到果核與果肉能夠分離,馬上摘下送到工廠加工,鮮杏去核成兩瓣,用白糖溶液煮製,或者浸糖液用抽空壓縮機抽去果內水分。

【特點】:

選料精、加工細,所以產品色澤好,味道正,柔軟爽口。色澤由淺黃到桔黃,呈橢圓形,不破不爛,不反糖,不粘手,吃起來柔軟,酸甜適口。

【營養】:

果脯的營養果脯蜜餞中含糖量最高可達35%以上,而轉化糖的含量可占總糖量的10%左右,從營養角度來看,它容易被人吸收利用。另外,還含有果酸、礦物質和維生素C,由此可見,果脯蜜餞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

良鄉板栗

良鄉板栗系因板栗的集散地在良鄉而得名,又因原產地在房山一帶,故也叫房山板栗。其粒大個圓,殼薄易剝,含糖量高且營養豐富,既可生食,也可做成糖炒栗子、五香栗子、栗羊羹、栗粉及做為糕點、佳肴的佐料。現除房山外,懷柔、密雲、昌平、平谷等地也生產板栗。

茯苓餅

茯苓餅,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的一種滋補性傳統名點,且此餅當推稻香村最佳。製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麵粉做成薄餅,中間夾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攔勻的蜜餞松果碎仁,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珍美甘香,風味獨特。

北京雕漆

北京雕漆北京雕漆

北京雕漆創始於唐代,距今已有 1400 餘年歷史,為歷代皇帝皇妃寵愛和享用,屬於宮廷藝術。1949 年以後,雕漆從宮廷走向社會,成為與全世界各國人民進行文化交流的民族工藝品。雕漆製作獨特,多以黃銅為內胎,兼有脫胎(布胎)、木胎等。胎型外塗天然大漆,一般的雕漆至少要塗 70 層,鏤空雕的高檔雕漆則要塗 500 層以上大漆,漆厚約 300 毫米。然後再在漆層上進行精雕細琢。傳統的雕漆以紅色為主兼黑、黃色,現代雕漆以紅黑為主,並發展了綠、藍、棕、白、桔黃等多種色彩。傳統的雕刻方法只有浮雕、淺雕,當今的藝人又創造了圓雕、半鏤空和全鏤空雕。 雕漆雕刻後,還要進行磨退、作里、烘烤等幾十道工序,全部是手工操作。完成一件雕漆至少需 3 個月,多則需 1 至 2 年時間。

大磨盤柿

北京郊區盛產柿子,品種也很多。但最有名氣的要數大磨盤柿。這種柿子個頭大,一般重 250 克左右,大的一隻就有 500 克。大磨盤柿味美適口,營養豐富。還具有降血壓、止血、潤腸等功效。

驢打滾

豆面糕又稱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南方地區卻喜歡稱之為馬打滾)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麵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後,軋成粉面。製作時將蒸熟發黃米麵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擀成片,然後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捲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製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豆面糕以黃豆面為其主要原料,故稱豆面糕。但為什麼又稱"驢打滾"呢?似乎是一種形象比喻,製得後放在黃豆粉面中滾一下,如郊野真驢打滾,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

如今,很多人只知雅號俗稱,不知其正名了。現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大多數已不用黃米麵,改用江米麵了,因外滾黃豆粉面,其顏色仍為黃色,是民眾非常喜愛的一種小吃。

蘇造肉

蘇造肉是老北京特製菜餚,既不是家常自做,也不是筵宴所備。可是老北京土著著實喜歡這一口。所謂"蘇造"並非仿照蘇州口味烹造。原來是由清宮傳出的做法。用多種中藥和香料配合,有開胃健脾之功。烹製時,著重於文火煨燜,"蘇造"包含"酥造"的含義。

做蘇造肉的原料主要是豬肉及豬內臟,關鍵在於使用"老湯"和"蘇造湯"。誰家醬肉出名,取決於它的"老湯"配製保存得法,這是老北京盡人皆知的。如聞名的天福齋醬肘子,月盛齋醬羊肉,門框胡同復順齋醬牛肉,以及當年的"白魁"家燒羊肉都以老湯取長。其湯很濃,很鮮,肉也很酥爛綿軟,糯香柔韌,老少皆宜,確實別具一格,吃了還想吃,回味無窮,念念不忘。

北京紅梨

北京紅梨,又名北京紅肖梨,主產區是北京市密雲縣大城子鎮,故大城子鎮素有"紅梨之鄉"美稱。

北京紅梨屬白梨系統,單果重多在120克左右,最大可達200克以上。成熟外觀鮮艷、漂亮。果肉白色多汁、甜酸爽口,可溶性固型物含量8-10%,還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及鈣、鐵、鋅等有益的微量元素。北京紅梨果實極耐儲藏,在簡易條件下可儲存至第二年六月份,且風味不變。北京紅梨因屬野生,抗性強,病蟲害少,系綠色健康食品。故深受消費者特別是京城市民的青睞。"鮮食生津止渴,蒸食潤肺止咳"和"正月糖梨二月肖(紅肖梨)"是老北京人對北京紅梨最真實的評價和讚美。

六必居醬菜

糧食街有一家店鋪,歷史悠久,聞名遐邇,這就是已有四百五十多年歷史的六必居醬園。這家作坊曾制訂了六條操作規則:黍稻必齊,湛之泌潔、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由此得名。後來,這家酒肆改行成為醬菜園,名聲更振。"六必 "的嚴格精神和傳統,卻一代一代繼承沿襲下來。比如:老秧瓜必要"七寸白"的成熟;黃瓜必要"頂花帶刺"二兩(舊秤)一條;芥菜頭必要"兩道門"的均勻個;糖蒜選料必要夏至前三天採收進廠,每頭四至五六瓣。這裡制醬,每年春節一過去時就把黃豆蒸熟發酵,製成"黃子",然後曬乾碾碎人缸,直到"處暑"才能起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