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松山自然保護區

北京松山自然保護區

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北京市延慶縣海坨山南麓,即東經115°38'30”—115°39'30”;北緯40°32'30”—40°33',隸屬於燕山山脈的軍都山中,主峰大海坨山為北京第二高峰,海拔2199.6米。地表水資源十分豐富,集水區內三條主溝,常年流水潺潺、泉水飛瀉,溪旁萬木森森,怪石嶙嶙,百花盛開,風景十分秀麗,是首都附近難得的生態系統維持良性循環之地。1985年建立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為4660公頃。由於松山位於近千萬人口的首都郊區,在調節城區的生態環境方面有特殊的作用,是大中城市建設自然保護區的典型,也是大中學校學生進行科學旅行和進行生態環境科普教育的好地方。主要保護對象為天然油松林為主的溫帶森木生態系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北京松山自然保護區北京松山自然保護區

成立時間:1985年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

保護對象:主要保護對象為天然油松林為主的溫帶森木生態系統。
地理坐標:東經115°43′44″-115°50′22″,北緯40°29′9″-40°33′35″。
地理位置:保護區位於北京市延慶縣海坨山南麓,地處燕山山脈的軍都山中,西、北分別與河北省懷來縣和赤城縣接壤,東、南分別與延慶縣張山營鎮佛峪口、水峪等村相鄰。在保護區腹地,有一行政村,即延慶縣張山營鎮大莊科村

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現狀

松山保護區內群山疊翠,古松千姿百態,山澗溪水淙淙,谷中山石嶙峋,主峰大海坨山海拔2241米,為北京第二高峰。區內保存著華北地區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以及保存良好的核桃楸、椴樹、白蠟、榆樹、樺木等樹種構成的闊葉林。本區共有種子植物600多種,高等動物7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金錢豹、斑羚等。尤其是該保護區靠近首都北京,具有非常重要的保護價值。
保護區總面積4660公頃,旅遊區1394.2公頃。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植被茂密,有脊椎動物180多種,有維管束植物700餘種。保存較為完好的天然油松林50多公頃。清朝嘉慶年間對此有“松柏蔥翠,黛色橫天”的碑文記載。如今,春秋季節,百花盛開,鳥雀爭鳴,呈現一派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松山旅遊區以自然景觀為主體,風景資源雄厚,獨具特色。區內的海坨山海拔2199.6米,為北京市第二高峰,區內有天然油松林、百瀑泉、八仙洞、松月潭、雄獅飲水、飛龍壁、三疊水等30餘處景點,各具特色。
信步景區,一覽大自然風采。山、水、石、林,古、雄、幽、險、奇、秀給人提供遠望取其勢,近視得其質,觀形而悟神,怡神以冶性的畫境、詩境、意境美的享受。松山旅遊區的氣候為典型的山地氣候,因受海拔和小地形的影響,氣候宜人,是北京低溫區之一,年平均氣溫7℃左右,比市區低4℃。
松山溫泉古今聞名,是沐浴、療疾的理想場所,水溫45℃,日出水量2000立方米,泉水中含鉀、鎂、硫、鐵等27種元素,其中氟離子含量高達12毫升/升,對皮膚病、關節炎、類風濕症、局部神經痛療效顯著。松山自然保護區即是科研考察、教學實習的理想場所,又是旅遊度假、避暑療養的勝地。

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氣候類型

松山地區處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地形條件的影響,與延慶盆地相比,氣溫偏低,濕度偏高,形成典型的山地氣候,是北京地區的低溫區之一。山前低山地帶年平均氣溫8.5℃,最高溫39℃,最低溫一27.3℃,年降水量450毫米。中山地帶年平均溫度為4—5℃,年降水量600毫米。山頂年平均溫度只有2℃左右。

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植物資源

保護區海拔1000米以下主要為人工油松林,由於反覆破壞,已無天然林存在,形成大面積的灌叢。海拔1000-500米則分布著天然油松林。海拔1200-800米分布著以黑樺、白樺為主的次生林,溝谷中有核桃楸等組成的雜木林。海拔1800?000米為林緣草甸。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頂,為苔草、禾草和其他雜草組成的亞高山草甸。全區四面環山,地勢北高南低,在東南部佛峪口有一個出口,為佛峪口水庫。區內地形比較複雜,海拔高度627.6一2199.6米,多數山地在1200一1600米之間,主要生境為闊葉林、灌木草叢等,針葉林主要為油松林,山頂為亞高山草甸。西部的大莊科與小莊科之間,形成高度達三、四十米的洪積台地,多為村莊和農田。溪流較為普遍,幾條主溝均有水流出,溪邊雜草叢生,也有一些灌木和高大喬木。山崖也較常見,植被稀疏,僅有少量的樹木和雜草。

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動物資源

松山是北京市山地森林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其中黑鸛(CICONIA nigra)、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肩雕(Aquila heliaca)為國家I級保護動物;蒼鷹(Accipiter gentilis)、雀鷹(Accipiter nisus)、松雀鷹(Accipiter virgatus)、普通鵟(Buteo buteo)、紅腳隼(Falco vespertinus)、燕隼(Falco subbuteo)、紅隼(Falco tinnunculus)、勺雞(Pucrasia macrolopha)、紅角鴞(Otus scops)、領角鴞(Otus bakkamoena)、雕鴞(bubo bubo)、長耳鴞(Asio otus)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鴝(姬)鶲(Ficedula mugimake)、蒼頭燕雀(Fringilla coelebs)為北京市鳥類新記錄。
其他常見或易見的鳥類還有:雉雞(Phasianus colchicus)、鷹鵑(Cuculus sparverioides)、四聲杜鵑(Cuculus micropterus)、大杜鵑(Cuculus canorus)、戴勝(Upupa epops)、黑枕綠啄木鳥(Picus CANUS)、大斑啄木鳥(Dendrocopos major)、北紅尾鴝(Phoneicurus auroreus)、紅喉(姬)鶲(Ficedula parva)、黃腰柳鶯(Phylloscopus proregulus)、大山雀(Parus major)、黃腹山雀(Paurs venustulus)、煤山雀(Parus ater)、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紅眉朱雀(Carpodacus pulcherrimus)、紅嘴藍鵲(Cissa erythrorhyncha)、紅嘴山鴉(Pyrrhocorax pyrrhocorax)、寒鴉(Corvus monedula)、大嘴烏鴉(Corvus macrorhynchos)、小嘴烏鴉(Corvus corone)、山噪鶥(Garrulax davidi)、灰眉岩鵐(Emberiza cia)、三道眉草鵐(Emberiza cioides)等。
此外,還能見到草兔(Lepus capensi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花鼠(Tamias sibiricus)、豬獾(Arctonyx collaris)、豹貓(Felis bengalensis)、狍(Capreolus capreolus)、山地麻蜥(Eremias brenchleys)、棕黑錦蛇(Elaphe schrenckii)、虎斑游蛇(Natrix tigrina)、蝮蛇(Agkistrodon brevicaudus)、中國林蛙(Rana temporaria)等野生動物。
松山一年四季均可觀鳥,但以春秋遷徙季節為宜,特別是秋季鳥類數量較多,冬候鳥有的也集成大群,有些留鳥在秋冬季節也集成大群。夏季觀鳥的最佳時間為上午5:30-10:00和下午4:00-7:00,其他季節早、晚的時間要縮短一些。一般需要2天的時間,分別走完保護區的兩條觀鳥路線。

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